朱玉仁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占據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閱讀教學中滲透背景知識,有利于豐富小學生的文化內涵,激發(fā)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地參與到探索活動中進行閱讀,吸收更多的語文知識。了解背景知識后能夠更加高效地進行學習。在閱讀教學中加入背景知識,改變了傳統(tǒng)教育存在的弊端,活躍了課堂氛圍,推動語文教學走向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背景知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132(2020)14-014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4.070
背景知識指的是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內容相關的文本知識,它可以是學習內容中的某一描述的解釋說明,也可以是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過程。這些背景知識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和趣味性,能夠極大地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將其快速加入閱讀活動中,高效地開展教學計劃,培養(yǎng)小學生的文化內涵和自主閱讀習慣,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促進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枯燥乏味
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中存在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在教師方面由于傳統(tǒng)教育影響比較深遠,他們采取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教育觀念比較陳舊,難以進行課堂的創(chuàng)新,導致課堂枯燥無味,難以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這種情況對于語文閱讀教學和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是極其不利的,難以推動素質教育在語文課堂中的實施,小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受到了限制,因此需要積極尋找新的方法,改善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弊端。
(二)學生難以掌握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課堂教學效率不高
由于學生沒有較高的閱讀興趣,難以集中自身的注意力,一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并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他們重視教學任務的推進,忽略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并沒有掌握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理解能力不高,小學生的語文思維并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在文章的分析方面難以做到全面透徹,使得課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二、背景知識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高效地開展閱讀教學
將一些豐富有趣的背景知識滲透到課堂教學中,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其認識到學習語文的趣味性,能夠積極地進行語文文本的閱讀活動。當然也需要教師恰當地選擇背景知識,注重背景知識的趣味性和靈活性。在教學課堂的閱讀階段插入背景知識,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也需要教師提前做好教學安排??梢栽谡n堂中設置一些巧妙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也可以結合背景知識進行思考和分析,提高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能力,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從而高效地開展閱讀教學。
(二)有利于豐富學生的文化內涵,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一些背景知識解釋了閱讀文本中的一些語言名詞,向學生介紹了本文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歷程,其中還包含了一些有趣的故事。例如,一些包含歷史人物和歷史故事的文章,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如果不了解歷史,難以開展高效的閱讀,也不能體會文章中的情感,做好文章的分析鑒賞工作。因此需要根據文章內容,為學生滲透恰當的背景知識,便于學生開展高效的閱讀活動,深入挖掘文章中的文化內涵??梢允亲髡咴谖恼轮刑岬降哪骋黄恼轮械馁Y料,一些名著、文章、歷史文獻等,通過為學生滲透這些豐富的背景資料,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拓寬學生的閱讀范圍,從而豐富學生文化內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巧妙地利用背景知識開展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運用文字和背景知識創(chuàng)作出優(yōu)美的文學作品,從而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三、背景知識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的有效措施
(一)課前階段引入,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的教學內容比較復雜,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發(fā)展情況來制訂教學計劃,教學內容的復雜性增加了教師的教學難度。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選擇一些有趣的背景知識,將背景知識融入微課視頻中,做好課前的導入工作,從而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便于教學計劃的順利進行。微課視頻具有較高的靈活性和趣味性,能夠吸引小學生有耐心地觀看完整個視頻,可以在視頻中加入作者的資料、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的歷程以及文章背后的故事等等,這些知識在教材內容中并不存在,因此能夠有效地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滿足小學生的好奇心。在觀看完視頻后,教師可以根據背景知識和教材內容,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而高效地完成了課堂導入工作,為接下來的教學任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學習《孔子拜師》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根據課后要求制作微課視頻,在微課中加入孔子的生平和一些著作,以及孔子對后世的影響。也可以加入老子的背景資料,使學生對老子有一定的了解和認知,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能夠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觀看微課視頻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問題:“孔子已經很博學了,為何還要去拜老子為師呢?”利用這一問題引導小學生閱讀文章,完成本文的課前導入工作,并吸引小學生認真地閱讀完文章,發(fā)散小學生的語文思維,找到問題的答案。
(二)閱讀過程中補充滲透,奠定學生的文學基礎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比較注重教材內容的講解,忽略了背景知識的滲透,導致課堂枯燥無味,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受到限制,并不利于學生語文思維的發(fā)散和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針對這一情況,將背景知識滲透到閱讀過程中,豐富課堂的教學資源,為一些教學問題做補充,也能足夠地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高效地開展閱讀活動。一般教師會針對教材文章進行仔細的分析,引導學生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提高理解能力,在這一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晦澀難懂的知識,這就要求教師應當結合教材內容搜集大量資料文獻,選擇恰當的背景知識,在面對一些難題時,教師可以利用背景知識向學生解釋,便于學生理解。教師需要巧妙地設置幾個問題,結合背景知識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將學生快速地引入到閱讀情境中,體會作者的情感,和作者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教師應當給予學生一部分自由支配的時間,要求他們自行賞析文章。通過背景知識的滲透,引發(fā)學生思考,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能夠更加詳細全面地賞析文章,從多個角度出發(fā)看待問題,發(fā)散語文思維,豐富知識儲備。在教師的逐步引導和培養(yǎng)下,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得到了改善。
例如,在學習《趙州橋》時,學生可能對橋梁沒有太多的了解,難以產生情感共鳴,詳細地分析文章。因此教師可以搜集趙州橋建設之前的橋梁類型和趙州橋的創(chuàng)作歷程,學生了解了這一背景知識后,對橋梁有了一定的知識,在分析文章時,也能巧妙地利用這些知識,解決閱讀中遇到的一些難題,明確拱形橋出現對后世的影響。在背景知識的幫助下,學生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對語文閱讀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可掌握更多適合自己的閱讀技巧和分析方法,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三)課后階段分享,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在課后復習鞏固階段,教師可以為學生補充一些更為全面的背景知識,激發(fā)小學生的探索欲望。在家長和互聯網的幫助下搜集到更多文本資料,輔助小學生開展課后復習工作,使小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更為深入的了解和認知,從而豐富了小學生的語文知識體系,構建了良好的思維模型。在復習和預習工作中,能夠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提高了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一些有趣的背景知識,能夠吸引小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在閱讀中積累更多的文化知識,豐富自身的文學涵養(yǎng),拓寬小學生的知識面,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
例如,在學習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后,教師可以將周總理年少時的歷史背景作為本文的背景知識發(fā)放給學生,要求學生結合背景知識再次閱讀本篇文章,感受文章字里行間中流露的情感,融入自己的情感反復朗讀,深入挖掘文章中包含的文化內涵,做好課后的復習和鞏固工作。在學習《寓言兩則》后,學生的興趣被這類故事所吸引,教師可以根據這一特點,為學生構建一個學習平臺,定期在平臺上分享一些和教材內容相關的文章,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四)定期開展閱讀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當定期開展閱讀實踐活動,鍛煉小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小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教師也可以將背景知識和閱讀實踐活動相結合,開展相關主題的活動,以此來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小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例如,學校會定期開展閱讀比賽活動,要求每個班級選出幾名優(yōu)秀的學生參加。教師可以在班級內開展類似的小型比賽活動,為學生準備教材內容中涉及的問題和背景資料,要求學生掌握這些資料內容,也可以利用網絡,搜集相關的背景資料,做好充分的知識準備。在比賽中,教師可以采用快問快答的方式,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這一過程豐富了小學生的文學儲備,使他們認識到背景知識對學習的重要性,在今后的閱讀學習中,能夠充分挖掘文章的內涵和背景知識,掌握更多的文學內容,提高閱讀質量。
四、結語
綜上所述,背景知識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豐富了課堂的教學資源,活躍了課堂氛圍,改善了傳統(tǒng)課堂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合理地選擇背景知識,為學生的閱讀做好補充引導工作,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背景知識的巧妙應用影響了閱讀教學的效果,而教師對背景知識的認識情況,決定了背景知識的應用質量,因此需要提高教師對背景知識的重視程度。結合教學內容,選擇一些恰當的背景知識,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進行高效的滲透,提高背景知識的利用率,在課前、課中和課后得到有效的應用,促進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芳.背景知識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9(36).
[2]李學銘.背景知識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9(31).
[3]王文艷.閱讀教學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12).
[4]王安娜.談背景知識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9(5).
[責任編輯 谷會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