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憲紅
說實話,我曾嘲笑那些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這句話的人,認為說這話的人一定不是一線的教師,沒有接觸過那些令人頭疼又無可奈何的學生。然而,讀了《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也堅信了沒有教不好的學生?!昂谩钡臉藴什煌?,大多數(shù)教師認為的“好”是指學生學習好,守紀律。這種用一把尺子來量所有學生的標準怎么會不錯呢?
《窗邊的小豆豆》是日本女作家黑柳徹子自己童年時校園生活的一段紀實。故事發(fā)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jié)束前的東京,“小豆豆”是她兒時的昵稱,之所以用“窗邊的”作為定語,黑柳徹子在書的后記中這樣解釋道:“窗邊”這個詞給人一種被排除在外圍,而不是處于主體地位的感覺。當時我總是站在窗邊等待著宣傳藝人路過,在第一所學校中,實際上,我隱隱約約地總是有一種被排斥感。
小豆豆在一年級時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說實話,看到這里的時候,我很同情她的那位老師,遇到這樣的孩子除了無能為力,就是無可奈何。小豆豆的淘氣有些令人接受不了。她“上課時大呼小叫地說著與課堂無關(guān)的話題”“把大糞掏到院子里,弄得臭氣熏天”“把殘疾同學舉到樹上,害得他下不來”……
后來她轉(zhuǎn)學到巴學園,遇到了小林校長。在小林校長的呵護和引導下,讓老師無可奈何的小豆豆逐漸變成了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我不由得贊嘆這位了不起的教育家,他對教育有著獨到的見解:“ 無論哪個孩子,出生后都具有優(yōu)良的品質(zhì),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會受到來自周圍環(huán)境的,也有來自成年人的影響,這些優(yōu)良的品質(zhì)可能會受到損害?!笔茄剑鋵崨]有壞學生,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一樣的。我們對待生性好動,大大咧咧的孩子是不是過于嚴苛了?對于常犯錯誤的孩子,是不是在心里偷偷打上了“壞學生”的烙印冷眼相待?讀了這本書,我才真正懂得怎樣才是真正愛孩子。平常,我們忙碌的眼神中少了關(guān)愛,煩瑣的工作麻痹了我們的耐心。面對學校的班級考核,扣分擊碎了我們的愛心,甚至讓我們對孩子的調(diào)皮感到厭煩。冷靜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我們對孩子的愛是如此不堪一擊。
“巴學園”是一切都遵從孩子天性的兒童樂園,孩子們在那里體驗到的是愛、平等、自由與秩序,接受的是更人性化的教育。比如:通過韻律操,讓孩子們“在心靈和身體兩方面都得到和諧的發(fā)展”;通過散步讓孩子們感受世界,學習各種知識;通過讓孩子們在晚上扮妖怪行夜路,來戰(zhàn)勝恐懼練膽量。學校能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學到有用的知識。而這些做法又是許多教師認為不可思議和無法完成教學任務(wù)的。但是,正是這種“不可思議”的教育方式改變了巴學園的孩子。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才是教育孩子的出發(fā)點。
此書令人愛不釋手。讀完后我常常在想,小豆豆強烈的好奇心、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我行我素的性格都是極具個性的表現(xiàn),這與當下學校的要求相差甚遠的。如今許多學校實行軍事化管理,走路都要三人成列。對于天天“闖禍”的學生老師也許難以容忍。有誰能像小林先生那樣,聽小豆豆喋喋不休地講四個小時無聊的話不打哈欠,不打斷,聽到她想停的時候為止。老師沒有時間聽,沒有耐心聽。而小林校長認為這是尊重,有了尊重才能夠溝通。這是我們很多教師和家長忽略的。
再看看被別的學校勸退的小豆豆,來到巴學園后,常常聽到小林校長的鼓勵:“你真是一個好孩子呀!”這是她以前從未聽到過的。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們身邊一定有“小豆豆”那樣的孩子,我們是否用一顆童心去觀察他們,理解他們?我們彎下腰,就會看到不一樣的風景;我們用心傾聽,就會聽到孩子心靈深處的聲音;我們寬容地對待他們,鼓勵他們,看到的就是燦爛的微笑,自信的眼神。真的,我從此相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
讀完這本書,讓我認識到自己肩上的擔子很重,要真誠地對待每一個孩子,用愛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一個心中的“巴學園”。孩子的成長更需要耐心的等待,需要我們的尊重、理解、關(guān)愛、認可。讓我們放慢腳步和孩子一起慢慢成長,堅信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游戲,一起成長,為孩子打造一個快樂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