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平,張東賓
(1.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yī)院 心內(nèi)三科,河南 鄭州 450000;2.河南省人民醫(yī)院/鄭州大學附屬人民醫(yī)院 血管外科,河南 鄭州 450000)
急性心肌梗死屬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發(fā)病率高,多由于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致使冠狀動脈血流中斷引起,而炎癥反應是冠狀動脈斑塊不穩(wěn)定的重要原因,易引發(fā)多種并發(fā)癥,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1]。急診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案,可有效開通閉塞血管,緩解臨床癥狀,但缺血性再灌注損傷會加重炎癥反應,增加斑塊不穩(wěn)定性,促進其演變、破裂[2]。在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同時抑制炎癥反應是臨床研究重點。比伐蘆定是新型抗凝藥物,可抑制凝血酶活性,且不良反應較少,但在抗炎方面的研究報道有限。本研究旨在探討比伐蘆定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鄭州大學附屬鄭州中心醫(yī)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0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擬行PCI術,根據(jù)治療方案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4例。對照組:男29例,女25例;年齡45~77歲,平均(61.34±7.64)歲;發(fā)病至急診時間3.5~10.8 h,平均(7.15±1.72)h。觀察組:男31例,女23例;年齡42~78歲,平均(60.86±7.26)歲;發(fā)病至急診時間3.1~10.9 h,平均(6.89±1.61)h。兩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發(fā)病至急診時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
1.2 選例標準納入標準:(1)符合《內(nèi)科學》(第8版)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3];(2)擬行PCI術;(3)患者家屬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消化道出血、心源性休克、肝腎功能障礙;(2)凝血功能異常;(3)對本研究藥物存在禁忌證。
1.3 治療方法兩組均接受PCI術。術后給予對照組肝素注射液(南京健友生化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63484),經(jīng)動脈鞘管內(nèi)注射,100 U·kg-1,追加2 000 U·h-1至術后4 h。給予觀察組比伐蘆定(江蘇豪森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0057),術前 5 min靜脈推注0.75 mg·kg-1,靜脈泵入1.75 mg·kg-1,術中持續(xù)靜脈滴注1.75 mg·kg-1·h-1至術畢,持續(xù)靜脈滴注0.25 mg·kg-1·h-1至術后4 h。
1.4 觀察指標(1)比較兩組術后1、10 d血清hs-CRP、Lp-PLA2水平。抽取空腹靜脈血3 mL,然后以離心半徑10 cm,3 000 r·min-1離心處理10 min,分離取血清,以免疫投射比濁法檢測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以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脂蛋白相關磷脂酶A2(Lp-PLA2),試劑盒購自上海酶聯(lián)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嚴格按照說明書步驟操作執(zhí)行。(2)記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及再住院率(治療后因心肌梗死、心絞痛、心衰等再次入院治療)。
2.1 炎癥因子術后10 d兩組血清hs-CRP、Lp-PLA2水平均低于術后1 d,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1、10 d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術后1 d比較,aP<0.05;與對照組術后10 d比較,bP<0.05;hs-CRP—超敏C反應蛋白;Lp-PLA2—脂蛋白相關磷脂酶。
2.2 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及再住院率治療后,觀察組出現(xiàn)心力衰竭2例,心絞痛1例,再住院2例;對照組出現(xiàn)心律失常5例,心力衰竭3例,再發(fā)性心肌梗死1例,心絞痛2例,再住院9例。兩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比較,觀察組[5.56%(3/54)]低于對照組[20.37%(11/5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252,P=0.022);兩組再住院率比較,觀察組[3.70%(2/54)]低于對照組[16.67%(9/5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960,P=0.026)。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狀動脈綜合征較嚴重類型,致死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均較高,臨床治療以PCI術為主,對開通閉塞血管、恢復梗死部位血流灌注有重要作用,可最大程度保護心功能,減少梗死面積,有助于預后改善。PCI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效果確切,但其局限性在于會損傷血管內(nèi)皮,導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誘使血小板聚集,造成新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術后再住院率。因此,PCI術后臨床多給予抗凝治療,減少不良心血管事件。
肝素有較強抗凝血、調(diào)血脂作用,抗感染作用強,臨床應用廣泛。比伐蘆定是人工合成抗凝血藥物,是凝血酶直接抑制劑,可抑制凝血酶與底物相結合,具有特異性、可逆性,起效快,與肝素比較出血風險小[4]。相關研究指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發(fā)展過程和炎癥反應有直接關系[5]。炎癥因子附著于血管內(nèi)皮,可增厚血管內(nèi)膜,導致斑塊破裂,從而促進冠狀動脈綜合征發(fā)展。hs-CRP是受炎癥刺激肝細胞合成的急性實相蛋白,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現(xiàn)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獨立預測因子,其水平可反映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的穩(wěn)定性。Lp-PLA2主要由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分泌,是動脈粥樣硬化炎癥反應標志物,可加快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發(fā)展,提高心血管發(fā)病率。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10 d兩組血清hs-CRP、Lp-PLA2水平均低于術后1 d,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表明比伐蘆定可降低炎癥因子水平。本研究結果進一步顯示,觀察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再住院率均低于對照組,提示將比伐蘆定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可減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降低再住院率。
綜上所述,將比伐蘆定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可降低炎癥因子水平,減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降低再住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