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捷
臺灣作家張曉風有一篇題為《摘心》的短文,講的是矮牽?;ㄕ艋ㄐ暮髲呐陨L的故事,立意是人要學會變通。的確,“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當下,面對席卷而來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危機也是絕佳的育人契機。作為一名從事一線教學工作二十五年的教師,對于如何上好疫情之下的網(wǎng)絡課,我作了一些思考。
2019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新時代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對于振奮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然而,愛國主義教育不是空喊口號,家國情懷的培養(yǎng)需要實踐。疫情危難之際,“堅定信心、同舟共濟”,黨中央英明的決策給人力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最美逆行者”前行的背影讓人感動。危中有情,危中有機,每一幕場景都見證了中國精神,每一個故事都譜寫了時代華章。這些場景和故事為教師提供了充足的思政課素材,教師要抓住疫情這一育人之機,通過自己的言行滲透德育,讓教育真正觸動學生的心靈,讓家國情懷入耳入腦入心。
在直播課程中滲透。雖然網(wǎng)絡授課單調、缺少師生互動,但只要有聲音就能傳遞力量。比如我在教授杜甫的《登岳陽樓》中的“憑軒涕泗流”時問學生:此句蘊含詩人哪些復雜的情感?在學生回答出憂國憂民的情感后,順勢提問:“在新冠肺炎肆虐的當下,在馳援武漢的隊伍中有哪些有大愛情懷的人讓你感動?”看到學生通過彈幕敲擊出那些響亮的名字,或通過連麥聽到學生復述那些偉大的故事,我知道,教育目的在此時已達到。
在作業(yè)批改中滲透。教師可以通過作業(yè)批改來傳遞溫度。比如教授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一課時,布置了讓學生談談對“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這句話的理解的作業(yè)。在批改作業(yè)時,寫下教師對這句話的理解,深化它的時代意義———做人要做像鐘南山一樣具有家國情懷的人。中學生需要榜樣的力量,這種力量會成為他們學習的動力。
人為什么活著?英國哲學家羅素這樣回答:“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這三種純潔而無比強烈的激情支配著我的一生。”對于不諳世事的學生來說,也許不能理解羅素這種心憂天下、悲天憫人的情懷,但在疫情到來之后,他們對“人為什么活著”的話題會有更深的體會。就像史鐵生在雙腿殘疾之后,才明白“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一樣,學生對疫情的危難體會得越深,對生命的意義理解得就越透。線上教學中,教師可以將疫情作為案例,讓學生從中找到自我,認識生命的意義。
建一份個人成長的檔案。著名的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說:“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財富,都始于自我認知。”授課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喚醒學生的自我意識。比如在下午的活動課中,可以這樣問:“同學們,一個人的力量或許微弱,但眾志成城,其利斷金。我們看到醫(yī)務工作者、科研人員、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文藝工作者和各行各業(yè)的志愿者積聚起一股堅不可摧的磅礴力量,請你設想一下,假如你已走向社會,你會以怎樣的身份加入這場戰(zhàn)斗?”以此啟發(fā)學生認清自我、審視自我。通過建立成長檔案,既可以增加學生上活動課的興趣,同時也讓學生產(chǎn)生規(guī)劃自己人生的意識。
開一次思考生命意義的班會。當前,不少學生對自己的人生方向不十分明確,存在著“學習無動力、發(fā)展無方向”的現(xiàn)象。這一現(xiàn)象令教師憂心忡忡。疫情發(fā)生以來,看到為抗疫而犧牲的英雄們,人們都會生出人生無常的感慨。網(wǎng)課中,教師可抓住這個契機,開一次有關生命意義的班會,讓學生找到學習動力,樹立正確的生命觀。有了這樣的設想,班會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把我寫給那些可敬可愛的逆行者的話讀給學生,大家都受到了感染,紛紛交流,班會開得非常成功。一名籃球特長生的話讓我印象深刻,她說:“有一張我看了想哭的笑臉,懷孕九個月了仍然堅持在抗疫一線;好多醫(yī)生、警員把自己的生命都獻給了這次戰(zhàn)斗,難道我還要躺在家中為國家做貢獻嗎?現(xiàn)在我能做的就是認真上網(wǎng)課、認真鍛煉,不讓明年籃球冬訓白費?!苯逃菃拘训乃囆g,只要抓住時機喚醒學生、觸動他們的心靈,教育就一定能成功。
前段時間讀到著名企業(yè)文化與戰(zhàn)略專家、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管理學教授陳春花寫的應對疫情的文字:“疫情危機導致我們都非常緊張,但在危機最激烈的時候,往往也是企業(yè)自我激活的最佳時機?!蔽蚁?,她的話對教育同樣適用。正像本文開頭講的“摘心”的故事,危中思變,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不失為一條轉變教學理念的新出路。比如,把這段因疫情而延長的假期當作給學生松綁的機會,多留時間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使他們能養(yǎng)成主動探索、熱愛科學、文明自律的學習習慣,有能力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
面對疫情之危,我們欣喜地看到,各大中小學和幼兒園都有變通之法,都有應對之策,聽說讀寫練花樣不少,德智體美勞課類齊全。比如江蘇省天一中學校長講到時間管理時,特意給學生推薦了幾款別致的學習APP,其中有“學習強國”(重點是科技前沿、人物榜樣),有“樊登讀書”(重點是優(yōu)質圖書解讀),有“中國大學慕課”(重點是中學與大學的銜接課程),還有“一席演講”“KEEP運動”等,可見教育者的育人理念和智慧。
教育因思考而精彩,課堂因思想而豐盈。網(wǎng)絡授課的時間是短暫的,但讓學生在仰觀宇宙、俯察萬物中自由馳騁的空間卻是無限的。只要積極思考,一切危機都可能成為育人的契機!
(作者單位:太原市進山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