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文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已經逐漸發(fā)生變化,簡單地學習知識已經不能滿足教育要求,需要不斷強化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潛移默化地形成核心素養(yǎng)。而這種影響,最為有效的方式就是作文。這就需教師在教導學生作文時,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情懷和底蘊。傳統(tǒng)文化能夠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和心靈品質,讓學生全面成才。
一、利用古人事例,提升學習質量
高中生活中,學生的學習壓力較大,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教師需要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上增加一些新元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教師可以在指導寫作“愛國”題材的文章時,先利用多媒體設備,讓學生欣賞波瀾壯闊的大海、優(yōu)雅唯美的西湖、雄偉壯觀的泰山,讓學生領略祖國山川的魅力,以另一種角度欣賞美麗的景色,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然后讓學生創(chuàng)作描寫祖國山河或者愛國主義的作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師還要充分營造學習氛圍,借助我國古代著名詩人陸游的詩,開展延伸教學,讓學生充分了解其愛國情懷,發(fā)現詩人陸游的愛國情愫;學習《釵頭鳳》《城南》等古詩,讓學生全面了解詩人經歷的刻骨銘心的感情。陸游雖然經歷了很大的情感挫折,但是并沒有被擊倒,反而把這種感情放在心底,全心全意地報效祖國。在歷史中,他沒有成為愛情悲劇演員,卻成為了最偉大的愛國詩人之一。
陸游在學生的心中,一直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卻不知道他背后的故事。強烈的反差,能極大刺激學生的探究欲望,讓學生想要了解更多的傳統(tǒng)文化,進而不斷豐富傳統(tǒng)文化知識儲備。學生只有具備豐富的知識,才能寫作出好文章。
二、提升學生的文化情懷,讓文化和寫作有機融合
在教學中,教師要主動滲透傳統(tǒng)文化,不能僅教導學生提升作文水平,還要大力提升學生的文化情懷,讓學生不斷受到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提升思想層次。語文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古詩、文言文,不管是表達方式,還是文章內容,都體現了極為豐富的民族感情。
柳宗元的《段太尉逸事狀》,篇幅較小,筆墨精練,用了三件逸事就把整個文章的人物形象充分展現出來,讓一個仁政愛民、公正廉潔的人物形象,展現在我們眼前,極大豐富了人物形象。學生可以直接利用這個鮮活的例子,融入到寫作中,挖掘寫作潛力。
教師在滲透傳統(tǒng)文化時,要積極主動地融合現實寫作,讓文化和寫作有機結合,可以要求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增加一些經典元素,比如在文章中引入歷史典故、古詩詞。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在教學古文時,讓學生根據古文內容寫作,經常給學生練筆的機會,讓學生隨讀隨寫隨練,不斷提升寫作質量,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學任務。不用要求數量,隨心感受即可,學生在閱讀的同時,還能提升動筆能力。積累一定閱讀量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一些國內外的名家名篇,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感情,增加寫作練習,讓學生在閱讀中不斷提高。
三、增加經典閱讀量,豐富知識儲備
大部分高中生并沒有閱讀的習慣,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高中的學習壓力較大,并且學生的閱讀興趣不高,不能進行有效閱讀。
在閱讀經典的訓練中,教師要照顧到每一位學生。為此,需要教師掌握高質量的經典文章,并且充分了解學生的個人情況,根據實際情況,提供閱讀資料。
比如,對于學習意志力不足的學生,可以讓他們閱讀《老人與?!罚M一步了解老人的勇氣以及與大魚搏斗的精神,切實強化學生對經典的了解程度?!秳駥W》能夠充分幫助學生增加學習的主動性,使其成為擁有正確價值觀的新時代學生,進一步滿足學生成長需求。《游褒禪山記》能夠增加學生對生活的正確認知,讓學生在閱讀中,不斷豐富自己?!峨x騷》能夠培養(yǎng)學生為國家分憂解難的愛國情懷,培育學生的高尚品質。
教師要大力弘揚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讓學生在經典閱讀的環(huán)境中開展寫作,將寫作和閱讀有機結合,不斷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讓經典在學生心中留存,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更好地完成寫作,成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者。
綜上所述,在高中寫作教學中,滲透傳統(tǒng)文化極為重要。傳統(tǒng)文化不僅是國家的經典傳承,還是學生未來發(fā)展的依靠,要讓傳統(tǒng)文化變成泉水,滋潤學生心田。在教學中,教師要利用經典事例,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提升學生的文化情懷,讓文化和寫作有機融合;增加經典閱讀量,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綜合提升傳統(tǒng)文化的滲透力度,讓學生寫出優(yōu)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