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玉華
寫作是一種綜合能力,需要學生熟練地掌握觀察、思考、理解、識字、書寫等多種能力。寫作,是學生對生活情感和接觸事物的一種文字體現。語文水平的提高,需要提高寫作能力,寫作是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初中學生應該具備一定的寫作能力,能用文字和語言,具體明確地表達情感,能寫出貼近生活的作文,表達對生活的見解。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將初中作文教學當作語文教學的重點。
一、學范文,“仿”作文,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作文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模仿他人的寫作手法,形成自己的寫作個性。這樣的寫作教學方法,既降低了學生在學習寫作時的難度,又能達到教師所預期的效果。教師引導學生寫作文時,可以訓練學生仿寫句子、仿寫片段、仿寫范文,讓學生在范文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寫作思路,提高寫作能力,在范文中積累寫作素材,切勿按照范文生搬硬套。
比如,在對人物外貌進行描寫刻畫時,很多學生描寫的手法相差無幾,大多是:“高高的鼻梁、亮晶晶的大眼睛,彎彎的柳葉眉,櫻桃小嘴?!边@樣的描寫很難讓教師眼前一亮,只會讓教師覺得,學生眼中的人物都是一個模樣,難道世界上的人都長這個樣子嗎?答案是否定的。
這樣的描繪,不是“仿”范文,而是生搬硬套,這很讓教師頭疼,同時也是普遍存在的現象。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時,不能讓學生的思維受到約束,應讓學生擁有自己的寫作方法和思維特點。
比如,教學《春》時,可讓學生細心觀察大自然的優(yōu)美景色,思考作者是如何利用寫作手法,描繪出優(yōu)美的春天的;然后讓學生仿寫《夏》,激發(fā)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并將成功的作品展現在課堂上,讓學生感受成功帶來的喜悅。這樣,便能讓學生逐漸喜歡上寫作,帶著熱情去寫作。
二、精心設計作文題目,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師要激發(fā)學生對寫作文的興趣,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從教師強制寫作變?yōu)閷W生主動寫作。在實際作文教學中,好的作文題目不僅可以讓學生產生寫作思路,還可以讓教師感受到文章的美,正好對應了“第一印象很重要”這句話。
比如,一個精心設計的作文題目,可以引起教師的興趣。如“初中生活形象設計”“給心靈下場雪”“陽光燦爛的日子”等。這樣的題目,很容易引起教師的閱讀興趣,還能體現教師寫作教學的成敗。同時,教師應該重視對作文命題的訓練,因為“第一印象很重要”。如“我熟悉的人”不如改為“猜猜他是誰”“你看他像誰”這樣的命題,更能引起讀者的興趣。寫“我的××”這樣的作文,很難吸引讀者的眼球,不如改成“和××說說心里話”這樣有吸引力的題目。
教師還可以自己設計一些作文命題,如“童年的夢”“我上中學了”等,打開學生的視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以后的作文訓練打好基礎,完成教學目標。
三、重視學生課外閱讀,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寫作的基礎是閱讀,是獲得寫作素材、提高寫作能力和寫作見識的重要途徑。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多讀書,才能寫出好文章。寫得多了,作文自然得心應手。這些道理并不是無憑無據的,大文豪魯迅先生在分享自己的寫作感受時,也是這樣強調的:“文章應該怎么做,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練習,此外,無心得或方法?!?/p>
比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天進行小練筆,可以是讀書筆記,也可以摘抄課外讀物中的精彩片段,也可以寫對身邊生活的感悟。內容可以根據學生當天的實際情況書寫,寫的文章必須是真實發(fā)生的事件,不能在文章中有虛情假意。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每周末,將自己滿意的摘抄筆記和同學交流,并且在講臺上大聲朗讀給其他同學聽,激發(fā)學生對這種教學模式的興趣。由于是讓學生進行自由寫作,很多學生都寫出了真實的體會和感受,展現了自己在生活中的狀態(tài)。有些同學在誦讀的過程中潸然淚下,這也證明學生在寫作中流露了真情實感,表明學生對這件事是真的用心了。還可以讓學生多多閱讀《讀者》《青年文摘》等,積累寫作素材。
總而言之,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對語文教學充滿信心,引導學生用善于發(fā)現的眼睛去探索世界,用自己對世界的熱情,感受生活的樂趣。這樣,整個世界都會展現在我們的眼前,為作文教學帶來充滿活力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