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友
【摘 要】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學生需要擺脫對教師的依賴,通過自主學習提升學習能力。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應用以生為本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在主動思考、合作交流、實踐拓展中獲得更多的數學體驗,從而感受數學學科的魅力。本文主要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主動探究的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字】 小學數學? 主動探究? 實施策略
受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小學數學教師為了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向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技能并靈活地控制課堂的進度,一直采取著以自我為中心的授課方式向學生進行灌輸,這種教學方式將學生置于課堂教學的被動地位,嚴重地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隨著教育的發(fā)展,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受到了教師的關注,教師也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方法將其應用到了課堂教學當中,得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數學課堂中,教師承擔引導者、組織者的角色,讓學生自主探究數學知識,不僅有助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發(fā)展學生的數學能力,還有助于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對學生在數學方面更好地發(fā)展有重要的意義。本文結合小學數學學科的內在邏輯和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提出了四種小學數學教學中主動探究策略的實施方式,分別為: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采取分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進行知識延伸拓展學生學習視野、組織課外實踐提高學生應用能力,下文將對這四點一一展開闡述。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
對于小學生而言,數學沒有語文那么有故事性,也沒有英語那么有新鮮感,他們認為數學學習比較枯燥,學起來沒有趣味,所以對數學的學習態(tài)度不是很積極。為了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從生活的角度入手,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讓學生在真實而又具體的場景中思考現實問題,這樣一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二來能夠提高學生探究的欲望,三來還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實用性。
比如:在執(zhí)教《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這節(jié)課時,筆者通過日常的購物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生活情境,即:小明到書店想要買《數學家的故事》和《格林童話》兩本書,已知《數學家的故事》售價7.96元,《格林童話》售價5.67元,請問如果小明買這兩本書一共要花多少錢,《數學家的故事》比《格林童話》貴多少錢?在解決這個問題時,學生首先需要回憶之前學習過的整式加減,然后思考小數加減與整數加減有什么相同之處,進而結合問題探究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如何計算。通過這種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并使學生體會數學學科的實用價值。
二、采取分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
在小學數學中還可通過分組的方式,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不過,為了提升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的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以保證每個小組當中有一位優(yōu)等生、兩位中等生和一名潛力生,這樣既能激勵中等生和潛力生向優(yōu)等生學習,又能使優(yōu)等生幫助中等生和潛力生。另外,雖然合作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方式,但是教師也應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控制好課堂的進度并及時地對學生進行指導,這樣更有利于保證學生合作探究的效率。
比如:在執(zhí)教《兩位數乘以兩位數》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學校買了一些彩色鉛筆想要獎勵文藝晚會表現突出的同學,每盒彩色鉛筆有18支。其次,教師要讓學生結合情境文字,了解其中的數學信息,然后通過小組交流嘗試著提出數學問題并進行解答。在此期間,學生可能會提出兩位數乘以兩位數的乘法,如果沒有,教師可以加入到學生當中,提出問題導入新課。假如問題為:“如果學校買了12盒一共有多少支彩筆?”這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主動探索并驗證結果,之后要求每個小組將自己的算法與其他小組同學分享,使學生體會算法的多樣性。這樣做,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提升學生上課的積極性。
三、進行知識延伸拓展學生學習視野
知識延伸是一節(jié)課的點睛之筆,在完成教學后,教師通過設置懸念,安排學生自主探究,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是提升學生數學能力的有效途徑。一般而言,知識拓展相比于教材內容有一定難度,學生無法站著伸手觸碰果實,必須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這時學生會對數學問題產生強烈的探索欲望,從而積極地投入到問題的解答當中。
比如:在執(zhí)教《面積》這節(jié)課時,筆者設計了一個創(chuàng)意大比拼,對學生進行知識延伸。即:要求學生在方格紙內設計一個美麗的圖案,說明設計的這個圖案的面積是多少個方格,然后筆者會將學生的作品拍下來呈現在幻燈片上,一邊展示學生的作品,一邊要求學生回答如何計算這個圖形的面積。這么做能夠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知數學學科的趣味性,并引導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圖形面積的求解當中。
四、組織課外實踐提高學生應用能力
數學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生活中有很多現象需要數學知識來解釋,因此教師可以將數學探究延伸到課外,使家長配合學生一同完成數學實踐活動,這樣既能夠拉近學生與家長的距離,又能使學生體會生活處處皆數學,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應用能力。
比如:《數學廣角——搭配》這節(jié)課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回到家后同家長一起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三件上衣和三條褲子,然后進行搭配,看一共有幾種搭配方式,并選出最佳搭配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負責穿衣服,家長負責拍照片。第二天,學生可以拿著家長拍攝的照片到教室與學生分享。這樣的課外實踐有利于學生鞏固課堂知識,并將知識合理的應用到日常生活當中。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格外重要,教師應始終秉承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多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充分地思考、探究,從而解決數學問題,提升數學能力,這樣做對于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促進數學教學的發(fā)展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 袁富仁.對基于主動探究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的幾點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5):117.
[2] 鄧淑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精神[J].中國校外教育,2018(35):134+139.
[3] 李曉雪.主動探究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的思考和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11):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