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
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活躍教學氣氛,擴大課堂教學容量,是我國現階段教育領域中廣大教師用來進行教學改革、提升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手段。隨著信息技術應用范圍的擴大,其價值和效能也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小學數學教師要認識到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并將其合理地引進課堂,通過信息技術的介入,增強教學趣味性,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喚醒學生學習熱情,從而給學生打造精彩、高效的現代化數學課堂。本文就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的融合與同仁交流探討。
指導學生課前預習
數學知識比較抽象,且邏輯性強,而小學生的思維尚未發(fā)展成熟,認知水平有限,所以很多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到很吃力。在課堂上,經常出現學生思維跟不上教師講述、滯后于教師的情況,導致問題越積越多,后半節(jié)課甚至直接放棄了聽課。這種情況對于師生的教與學都是不利的。為了解決這一現象,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具有的跨時空特點,將學生的主要學習場所通過微視頻由課堂轉移到課前。
如在講解《多位數乘一位數》中的“筆算乘法”這一知識點時,教師于課前階段可以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錄制視頻,針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進行講解,通過視頻向學生講解“不進位情況下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不連續(xù)進位情況下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連續(xù)進位情況下多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方法”等;然后,將視頻上傳到網絡平臺上,要求學生課前自主觀看,并記錄下自己在觀看視頻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這一舉措,可以讓學生帶著目的去聽課,在聽課的時候做到心中有數,知道哪些地方應該認真去聽,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聽課質量,為高效課堂的構建打好基礎。
設計精彩課堂導入
課堂導入非常重要,但現實中往往被教師忽視。實際上,設計有效的課堂導入,能夠解決小學生普遍存在的“課前亂”現象,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狀態(tài)、認真聽課。然而,課前導入的設計應當遵循關聯性、趣味性和簡潔性原則。對于很多教師來說,既要保證時間短,又要保證內容有吸引力,具有一定的難度。而信息技術的介入,能夠幫助教師解決這一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展示圖片或視頻,用最短的時間,將學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課堂上。
如在講解《認識小數》這個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商場大促銷、超市大促銷場景的圖片。圖片中,某超市的水果全部在打折:原價5.98元一斤的橘子,現價只要4.50元一斤;原價4.20元一斤的香蕉,現價只要2.99元一斤。教師在課前對圖片進行適當處理,著重凸顯水果的價格,如“5.98”“4.50”“4.20”“2.99”等。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再讓學生讀出價格標簽上的這些數,從而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趁時機成熟,教師再引進小數的概念。這樣的課堂導入形象、有趣、接地氣,可以為課堂開一個好的開頭。
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數學知識抽象性比較強,很多知識僅僅使用語言是很難描述清楚的,尤其是一些幾何知識。究其根本,一方面是教師很難用語言將其表述出來;另一方面,小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普遍不高。所以,很多教師對于這些抽象知識點的講解比較頭痛,而信息技術的介入可以讓這一局面得到緩解。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可視化情境,使學生獲得直觀的學習體驗,從而突破課堂教學重難點,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內化。
如在講解《平行四邊形與梯形》這個知識點時,為了讓學生真正理解什么樣的狀態(tài)是平行、什么樣的狀態(tài)是垂直。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展示兩條線段之間的各種狀態(tài),讓學生看到:平行的兩條線段,即使無限延長,也不會相交;而互相垂直的線段,形成的角度為90度。這樣的視頻呈現,能讓學生獲得直觀的學習體驗,可以促進學生的理解,加深學生的印象。同樣,在給學生分析平行四邊形這個幾何圖形的時候,教師可以在交互式電子白板上對平行四邊形進行拆分、組合等操作,讓學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邊形的特點。
實現教學效益最大化
在傳統(tǒng)的數學課堂上,由于學生數量多,加上部分學生存在畏懼、害羞等心理,師生之間的互動非常少,即使數學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提問,也只能找一部分學生回答問題,而剩下的學生很難被兼顧到。信息技術的介入,能夠打破這一局面,為全體學生的參與搭建平臺。具體來說,在當前這個信息化時代,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建立智慧教室,或者讓學生帶上平板電腦到課堂上,構建一個設施簡易的智慧教室。
教師可以將自己的客戶端與學生的移動客戶端連在一起,然后在課堂上提出問題之后,讓學生將自己的答案通過移動客戶端上傳。這樣,教師就可以掌握所有學生的學習情況。此外,建立在大數據技術之上的智慧教室,可以自動對學生的回答結果進行統(tǒng)計、整理。教師通過客戶端,能夠快速了解學生某一道題的錯誤率,然后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鞏固。這樣的教學方式,既可以為每個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搭建平臺,還能節(jié)省教師的教學時間,提升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對于高效課堂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
由此可見,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介入,對于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有著顯著效果。然而,當下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應用原則及實踐策略,不少教師仍然缺乏清楚的認識。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基于信息技術全過程貫穿原則,利用信息技術指導學生課前預習、設計精彩的課堂導入、突破教學重難點、構建人人參與的課堂,取得了相對滿意的教學效果。故此與同行分享,以期共同推動我國小學數學教育事業(yè)的良性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qū)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