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順霖 賀亮
摘? 要:根據(jù)第49屆世界體操錦標賽男子雙杠決賽前8名運動員動作編排特征進行統(tǒng)計分析,分析每個運動員動作編排特征,為中國體操隊在備戰(zhàn)2020年東京奧運會男子體操比賽雙杠項目訓練工作中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研究結果表明:(1)運動員們已經(jīng)在新周期規(guī)則的變化下減少了空翻掛臂類型動作,而支撐類和大回環(huán)類型動作已經(jīng)成為了當前賽季的主流;(2)進入決賽的8名運動員中有87.5%都采用了團身前空翻轉體180°下;(3)在都是高難度編排情況下,動作完成質量也是非常關鍵,在相同得分的情況下E分高的人排名領先,所以在編排高難度動作套路時也要將動作完成質量提高。
關鍵詞:競技體操? 世錦賽? 男子雙杠? 動作編排
中圖分類號:G80-32?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3(b)-0210-03
1?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19年第49屆世界體操錦標賽男子雙杠決賽前8名運動員成套動作編排。
1.2 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通過在圖書館的期刊閱覽室和知網(wǎng)查詢搜集近年有關男子體操雙杠項目的發(fā)展現(xiàn)狀。
錄像分析法:利用錄像反復觀看,對第49屆世界體操錦標賽男子雙杠決賽前8名運動員比賽視頻動作編排進行分析。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法:運用Excel等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以數(shù)據(jù)為依據(jù)進行分析和。
2? 分析與討論
2.1 從第49屆世錦賽雙杠項目決賽前8名運動員成套動作的得分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1.1 從D分和E分得分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在雙杠項目中英國隊選手弗拉瑟爾以領先第二名0.017的優(yōu)勢獲得第一名,他也是本屆雙杠決賽中動作難度分最高的選手,難度分達到6.6分,采用了2個F組難度的動作。烏克蘭選手帕克努克也采用了2個F組難度動作,但在第一個動作時出現(xiàn)了失誤,雙腳碰到杠上,所以他僅獲得第七名的成績。第二名的運動員昂德爾的難度分6.2分,是本次雙杠決賽難度分最低的一位,但他的完成分8.783是本次雙杠決賽最高的一位,他的得分領先第三名0.017分,不能過度追求動作難度而把動作完成質量忽視了,E分同樣重要。此次比賽中D組及以上高難度動作共有67個,占總比例的83.7%,高難度動作依然是成套編排中的重點。C組動作11個、B組動作2個。中國隊選手孫煒的成套編排中就采用了一個C組和1個B組動作,這對整個成套的D分有一定降低。
2.1.2 出場順序對動作完成的情況進行分析
本次雙杠項目決賽中共有3位運動員出現(xiàn)失誤,他們的E分以及得分排名都是最后3名,其中烏克蘭運動員帕克努克和德國隊運動員道瑟爾E分皆低于8分,分別是7.7分和7.533分,他們的出場順序都在第一名或者最后2名,分別是第一位出場的孫煒在希里接支撐后擺動作時的稍微停頓、第七位出場的德國隊運動員道瑟爾在做杠上動作卡庫茨時倒立沒有控穩(wěn),導致掉下雙杠扣了1.0的E分,以及最后一位上場的烏克蘭選手帕克努克在第一個動作時出現(xiàn)失誤,腳落在了杠上,第二個動作也完成的并不好,所以上場順序對運動員有明顯的影響,造成一定的壓力和緊張,而且失誤動作都和轉體接支撐類動作(卡庫茨和希里)時有關,證明此類動作技術要求太高,容易造成動作失誤,對運動員的心理素質能力也有一定要求。
2.2 從動作套路編排進行統(tǒng)計分析
雙杠項目動作各個類型使用頻次統(tǒng)計如下。
新周期規(guī)則里雙杠項目的動作組別從5個減少到了4個。現(xiàn)在的4個動作組別分別如下。第Ⅰ類型:在兩杠上支撐或經(jīng)支撐完成的擺動動作。第Ⅱ類型:從掛臂支撐開始的動作。第Ⅲ類型:在一杠或兩杠上懸垂大擺動作及短半徑回環(huán)動作。第Ⅳ類型:下法。第Ⅰ類型和第Ⅲ類型的動作出現(xiàn)的最多,分別占比36.2%和38.7%,第Ⅱ類型的動作出現(xiàn)的最少,僅僅只有12個。第Ⅰ類型的統(tǒng)計表(見表2)里可以看到,8位運動員一共使用了29次第Ⅰ類型動作,8個不同的動作,每位運動員都使用了希里這個動作,還有5位運動員做了支撐后擺分腿前空翻5/4成俯掛。支撐類動作相對于掛臂類動作來說體力消耗和難度較低一些。所以在成套動作編排中第Ⅰ類型動作的數(shù)量很多,僅次于第Ⅲ類型的動作。
第Ⅱ類型(見表3)這次比賽中一共出現(xiàn)了5個動作,都是D組以上高難度,E組動作出現(xiàn)了7次,占比58.3%。掛臂后擺上屈體前空翻成支撐出現(xiàn)了5次,占比41%,其中4個運動員選擇此動作作為上法,這動作在上法中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而且失誤的概率很低,比賽中完成情況也很好,極少有扣分點。相同的動作從掛臂開始比從支撐開始的難度分相對提高,但在比賽中卻極少有人多次采用掛臂支撐開始的動作,首先對體力消耗大、其次對技術要求過高以及造成質量相對于支撐開始的動作要低一些。
第Ⅲ類型的動作(見表4)是雙杠比賽中的最重要的部分,出現(xiàn)次數(shù)和D分占比皆是最高,一共有31個第Ⅲ類型的動作,占比38.7%,在規(guī)則中要求成套動作允許最多2次大回環(huán)成倒立動作、成套動作允許最多2次后上成倒立動作。主要是針對如周施雄這樣的運動員,后上類型的動作E組以上難度甚至能拿取3個,所以現(xiàn)在對于后上類型動作有了很多要求,但是8位運動員都做了后上180°成倒立、75%的選手也做了后上成倒立。后上類型動作的仍然是目前賽季中的主流動作。
第Ⅳ類型下法是動作套路中最后一個動作,除肖若騰以外,其余選手均采用了支撐后擺團身前空翻兩周180°下,因為團身前空翻兩周轉體180°下法是F組動作,比屈體后空翻兩周多0.2分,而肖若騰選手如果采用的是團身前空翻兩周180°下法,多了0.2的加分,就有機會進入前三名。
3? 結論
(1)新周期規(guī)則改變對雙杠項目的動作編排有一定影響,教練員應該根據(jù)規(guī)則和運動員的特征制訂適合運動員得分的套路編排。
(2)新周期規(guī)則下支撐類型和大回環(huán)類型動作依然是成套動作的主流動作,減少了很多完成質量要求太高的動作,如空翻掛臂類型動作。但是掛臂類型的分數(shù)比支撐類的動作分數(shù)高,有部分運動員都在發(fā)展第Ⅲ類型的動作。
(3)在下法上編排或訓練中最好選擇團身前空翻兩周180°下,增加D分。
參考文獻
[1] 張建華.世界男子雙杠“D”分動作的結構與發(fā)展趨勢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18(4):55-57.
[2] 余文祿.里約奧運周期男子雙杠發(fā)展趨勢研究[J].山東體育科技,2017,39(5):30-35.
[3] 劉棟.中外優(yōu)秀體操運動員雙杠競技水平比較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
[4] 陳光福.現(xiàn)階段雙杠動作的變化及發(fā)展——以北京、倫敦奧運以及第45屆體操世錦賽為例[J].運動,2015(4):29-31.
[5] 王健.世界優(yōu)秀男子體操運動員雙杠動作特征分析[A]. 天津市社會科學界聯(lián)合會.科學發(fā)展·協(xié)同創(chuàng)新·共筑夢想——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十屆學術年會優(yōu)秀論文集(下)[C].2014.
[6] 孫翼陽,王曉偉.由兩屆世界體操錦標賽看男子雙杠動作發(fā)展特點[J].科技信息,2010(36):604-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