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赟
摘? 要:傳統(tǒng)的體育課堂以教學為主,實踐為輔,對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缺少培養(yǎng)意識,導致學生在體育課堂中難有適宜強度的體育訓練,不能滿足學生的身體發(fā)展。目前,我國對學生的體育素質也十分重視,小學體育教師必須有培養(yǎng)學生體育運動能力的意識,設計大密度、適宜強度的高效體育課,幫助學生培養(yǎng)健康的體魄。本文從高效體育課的開展因素入手,探討大密度、適宜強度的高效體育課的設計策略,供小學體育教師參考,提高小學體育課程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效體育課? 設計策略? 小學體育? 適宜教學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20)03(a)-0182-02
1? 高效體育課需考慮到的因素
1.1 課程組織形式
課程組織形式直接影響運動的強度和密度,也影響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對課程開展的有限程度有直接的影響,是教師開展高效體育課時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課程中的群體形式居多,使得教師不得不增添實踐教學的比例,運動密度較大,讓運動成為主要的鍛煉方式,同時提高班級群體學生的團結意識;課程中的個體項目居多,使得教師不得不增添理論教學的比例,提升運動強度,讓學生主要掌握體育運動項目。同時,教師開展課程時,也需要注重課程開展形式,一般同一項教材教學內(nèi)容的課程教學形式分為授課、復習課、練習課、考試課,教師根據(jù)每種課程的訴求,調(diào)整比例、強度與密度,保證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1.2 課程教材內(nèi)容
課程教學內(nèi)容也是教師開展高效體育課程必須考慮的主要因素。由于課程教材內(nèi)容不同,教師開展教學工作時,需要調(diào)整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比例,也需要重視運動密度和強度。有的教材教學內(nèi)容為技巧性,單純講授理論,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不利于學生掌握技巧,此時調(diào)整實踐教學的密度和強度,確保學生在適宜密度和適宜強度的課程設置上熟練技巧;有的教材教學內(nèi)容或許激烈,屬于鍛煉型,此時教師不應該將運動作為課程的主要內(nèi)容,應該在理論教學中穿插較少的實踐內(nèi)容,避免高強度的運動造成學生的運動負擔,但必須保證學生的身體得到鍛煉??傊W體育教師必須重視教材內(nèi)容,按照教學目標設計密度和強度,考慮理論與實踐的比例,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nèi)容之余,達到鍛煉學生身體健康的目的。
1.3 學生個體差異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不擅長的運動,教師若設置高強度的體育訓練,不能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完成訓練任務,有一方面原因是學生每個個體都存在差異。因此,作為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在設置實踐內(nèi)容時,從大多數(shù)學生能完成的角度出發(fā),降低高強度運動的時間,較少高強度運動的開展次數(shù),用低強度的運動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能力、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另外,有的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致不高,設置密度過大的運動內(nèi)容會加重學生的消極運動心態(tài),影響后續(xù)教學工作的開展,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教師也需考慮學生的個體情況,將個體差異作為課程設置的主要參考因素,設置合適的教學比例,提高課程的有效性,盡可能滿足學生的基本運動訴求、提高學生的體育運動積極性。
2? 大密度、適宜強度的高效體育課的設計策略
2.1 充分備課
充分備課是新時期對體育教師教學提出的要求,教師要控制課程中的運動比例和強度,必須充分備課,理解課程中的教學比例,提前預想教學方案,根據(jù)教學經(jīng)驗判斷教學計劃開展的可行性,有效地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另外,在備課時,教師也必須將課程開展流程了熟于心,在課程開展前將必要的開展流程告知學生,讓學生在接受教育時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也利于教師開展后續(xù)教學工作。同時,教師也必須對運動器材有全面地了解,開展課程時根據(jù)學生的狀態(tài)隨時改變教學內(nèi)容,從而確保教學工作能完整開展,不會因為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不佳而影響教學進度??傊浞謧湔n不僅是新時期對主科教師的教學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體育教師必須保證的教學素養(yǎng),對工作有效性的提高有重要幫助。
2.2 重視學生主體
雖然只是從事副科教學,體育教師也不能松懈于個人教學素質的提高,重視學生主體是提高教師教學素質的基本途徑,也是高效體育課的設計策略之一。作為教師,必須有學生為主的教學意識,在開展教學工作時,把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參與效率放在首位,改進個人的教學方案,幫助學生在體育課中找到參與感,提升運動和學習興致。教師可采取的教學策略是為學生創(chuàng)設課程角色,讓學生從單純的受教角色中脫離出來,參與到課程的開展工作中,配合教師開展教學工作,在提高課程參與度的同時,對教師安排的課程內(nèi)容持積極參與的態(tài)度,通過這種方式調(diào)動學生的課程參與積極性,教師只需要合理地調(diào)整比例,就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為教師課程的開展提供許多便利,教師也能更重視課程內(nèi)容設置,減輕課程管理的壓力。
2.3 調(diào)整講解和操練的比例
調(diào)整講解和操練的比例也就是調(diào)整課程中理論內(nèi)容和實踐內(nèi)容的添加比例,是教師開展有效課程的基礎。根據(jù)課程組織形式、課程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個體差異,教師能輕松地在每堂課程開展前,設定教學計劃,調(diào)整理論內(nèi)容和實踐內(nèi)容的比例,在課程設置上直接提高課程的有效性。在每堂課程的開展前,教師都必須抓住教學基本要求,把握基本的操練核心,在理論教學完畢后無縫銜接實踐內(nèi)容,確保學生理解講解內(nèi)容;在操練前過多講解也容易降低學生的興致,對每個操練細節(jié)都簡明扼要地講解,在初次操練中重點講解問題動作,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由于小學生的思維較活躍,課程參與時間有限,教師必須在課程開展前15min將基本運動要領告知學生,以保證完成課程教學的基本任務,再靈活地調(diào)整講解和操練比例,提高課程有效性。
2.4 靈活安排練習
靈活安排練習和調(diào)整操練比例的效果相同,但其所用到的課程場景有所不同,靈活安排練習是指教師有意識地控制練習課中學生的練習任務,降低強度大的運動任務密度,提高強度低的運動任務密度,保證學生在練習課上活動個人筋骨,提高體育素養(yǎng)。靈活地根據(jù)學生狀態(tài)和操練興致安排練習任務,也能幫助學生感受到體育課程的人性化設置,從而提升課程學習積極性。
2.5 控制休息時間
傳統(tǒng)的體育課程以理論講解開頭,加上實踐操練,不給學生提供額外的休息時間,導致學生完全把記憶動作要領和實踐操練作為教師安排的任務,參與興致不高導致其難以融會貫通。教師需要多給學生安排休息時間,在休息時間內(nèi)讓學生充分地運動,有利于培養(yǎng)其運動積極性,增加體育課的學習興趣,當休息時間成為學生的追求后,學生對體育課的依賴性越來越高,此時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難度大大降低,學生對適宜強度、適宜密度的課程更容易直接接受。
3? 結語
除本文所提到的課程設計策略外,作為小學體育教師,必須把幫助學生強身健體作為個人任務,在備課時必須充分考慮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將課標教學要求與實踐運動結合在一起,教師必須積極地準備課程,提高了陳赫有效性;其次,教師必須多汲取創(chuàng)新教學法,選擇性地用在課堂中,隨時根據(jù)學生的參與狀態(tài),調(diào)整教學節(jié)奏和教學方案,確保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達到體育教學效果;最后,每堂體育課都是教師提升自我的機會,根據(jù)學生的狀態(tài)和自己和教學體驗,反省個人在教學上的不足,及時改進,積極地轉變個人教學態(tài)度,引導學生身心健康朝著理想方向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梁躍會.小學體育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8):111.
[2] 陳勇.探究“讓學引思”理論下的小學體育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9(13):10,12.
[3] 王志強.對大密度適宜強度體育課實施策略的思考[J]. 中國學校體育,2017(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