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梅紅
[摘要]以蘇科版教材第1單元《走進生命世界》為例,教師通過“板塊組合”模式進行單元復習,把復習內容劃分為三大板塊,針對各個板塊的特點,選用小組間比賽競答、“做中學”等方式進行復習,優(yōu)化學生的知識結構,提高復習教學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從而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同時提高復習效率。
[關鍵詞]“板塊組合”模式,單元復習,做中學
[中圖分類號]G633.9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20)11-0078-03
一、教材分析及設計思路
《走進生命世界》是蘇科版教材第l單元的內容,這一單元共2節(jié)內容,第1節(jié)雖然新課標沒有明確的具體要求,但作為初中生物學的開篇,非常有必要讓學生知道什么是生物,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生物學研究的內容是什么,等等。第2節(jié)內容在新課標中的具體要求為:正確使用顯微鏡等生物學實驗中常用的儀器和用具,具備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初步學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等(這是本節(jié)復習課的重點和難點)。因此,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筆者通過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情境,引導學生辨別生物與非生物來引入復習課;在學生自主復習的基礎上,進行知識梳理,構建概念圖;再把重點內容分為三個板塊,采用“板塊組合”的復習模式,并選用小組間比賽競答、“做中學”等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復習,通過有效復習剖析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輕松地去獲取知識,提升能力。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舉例說出生物的基本特征;說出顯微鏡的結構名稱和作用;能正確使用顯微鏡。
能力目標: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升科學探究等能力。
情感目標:熱愛自然,珍愛生命,樂于探索生命的奧秘。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舉例說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教學難點:正確使用顯微鏡。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課堂
多媒體展示圖片(如圖1),學生觀察圖片,火眼金睛辨別生物和非生物。
提出問題:圖中枯葉與枯葉蝶、紅細胞與病毒、蟬殼與蟬、人與機器人都是生物嗎?
(二)梳理知識。構建框架
首先讓學生閱讀課本,對照復習目標,自主復習;然后讓學生4人一組,以活動單為指導,完成概念圖的構建;最后展示交流,形成知識框架(如圖2)。
(三)剖析重點,突破難點
1.根據圖片,說出生物體的基本特征
比賽規(guī)則:采用小組間比賽的形式進行知識競答,比一比哪組答對的題多。
播放PPT上的競答題。圖3-1:蝴蝶和樹葉的基本結構相同,它們都是由什么構成的?圖3-2:雛鳥需要親鳥喂養(yǎng),它從食物中獲取什么?圖3-3:種子破土而出,萌發(fā)生長,這是生物的什么特征?圖3-4:蝴蝶交尾,屬于生物體的什么特征?圖3-5:受精卵長成一個嬰兒,說明生物體具有什么特征?圖3-6:觀察父母和子女的膚色,說明生物體具有什么特征?圖3-7:雷鳥的冬夏兩套“衣服”說明生物體對環(huán)境具有什么特征?圖3-8:“大樹底下好乘涼”說明生物跟環(huán)境有什么關系?圖3-9:潛水員潛水背負氧氣瓶,說明生物體需要進行什么?
2.小組合作,復習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活動要求:首先對照顯微鏡,自主復習;然后同桌相互提問,嘗試說出顯微鏡各部分的構造和作用。在此基礎上學生每4人一組,以活動單(表1)為依據,練習使用顯微鏡,相互指出顯微鏡使用中不規(guī)范的地方;最后完成活動單,展示交流。
3.完成活動單(表2),進一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五、教學反思
《走進生命世界》是蘇科版教材第1單元的內容。作為初中生物學的開篇,復習課不能采取綱目式識記的方式,而是要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關注周圍的生物和學習生物學的興趣為目的,采用“板塊組合”模式來設計復習教學,以提高復習效率。本節(jié)復習課的教學設計有以下3個特點:
1.課堂導人,遵循趣味性原則。本節(jié)課選用趣味性教學內容——火眼金睛辨別生物和非生物,吸引學生進入到學習情境中。
2.采用小組間比賽競答的方式,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再次加深了學生對生物基本特征的理解。
3.注重引導學生“做中學”,提高顯微鏡復習效率;促進學生熟練掌握顯微鏡的操作方法,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