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雅萌
陳子昂
文學家、政治家、營銷高手、公關大佬
最會炒作的文學家,用出色的營銷手法把自己炒作成頂級流量
宮廷文學時代的非主流,想作為卻往往被無視
目標是星辰大海,結(jié)局是一片浮云
營銷揚名 公關立功
正是長安最熱鬧的時候,百無聊賴軋著馬路的陳子昂,突然被一陣喧鬧聲吸引。陳子昂當然也無法擺脫湊熱鬧的本能,他奮力地擠進人群一看,原來是有人在千金兜售胡琴。
“這琴我要了!”陳子昂的話讓人群一下子炸開了鍋。正當大家對這如此豪爽的土豪行為感到震驚時,他卻微微一笑說:“在下正巧擅長彈這種琴,明日將在宣陽里演奏此琴!”
他這人傻錢多的舉動一夜傳遍了長安,次日宣陽里果然聚集了大批吃瓜群眾。只見陳子昂如大師般抱著琴閉目養(yǎng)神。大家都屏氣凝神,準備聽一聽這千金胡琴的樂聲。這時,陳子昂“嚯”地站起來,不待眾人反應過來,那琴已被他摔落在地上,四分五裂。他說: “我會彈這琴又有什么用?根本沒人賞識我!與其聽我彈琴,不如看看我的文章吧!”說罷揮手,小廝們紛紛涌出,向賓客分發(fā)起了印滿他文章的小傳單。
人們還沒從琴碎的驚嚇中緩過來,看了一眼傳單,又徹底陷入了呆滯——這種大手筆,沒人賞識?
陳子昂借著這次出色的營銷名聲大振,順利考中了進士。后來又在武則天上位之時充分發(fā)揮出自己的公關能力,洋洋灑灑寫下《神鳳頌》和《上大周受命頌表》,一舉掌握了當朝的輿論風向,為武則天扭轉(zhuǎn)了輿論劣勢,當即刷滿女皇的好感。他出色的手腕和精湛的文筆都深得武則天的喜愛,被封為麟臺正字。晉升為皇家圖書管理員的陳子昂,一躍成為長安城的頂級流量明星。他春風得意地寫下了對自己光明前途的期許:
答洛陽主人
平生白云志,早愛赤松游。
事親恨。未立,從宦此中州。
主人夼何問,旅客非悠悠。
方謁明天子,清宴奉良籌。
再取連城壁,三陟平津侯。
不然拂衣去,歸從海上鷗。
寧隨當代子,傾側(cè)且沉浮。
風骨惹禍 有志無時
但是,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陳子昂還沒沐浴夠春日暖和,人生的冬天便已經(jīng)悄然降臨。當時流行矯揉造作、無病呻吟的淫麗詩風,出身富貴卻崇尚漢魏風骨的陳子昂就像個異類。為了彰顯自己跟其他富二代的不同,他決定搞點事情。
正逢武則天游賞龍門,大家都爭著溜須拍馬,詩寫得天花亂墜,平時愛表現(xiàn)的陳子昂卻默不作聲。武則天被他的沉默吸引了注意力,問道:“愛卿,你怎么不說話呢?”
陳子昂半推半就地念出了自己的詩:
感遇詩·其十九
圣人不利己,忱濟在元元。
黃屋非堯意,瑤臺安可論。
吾聞西方化,清凈道孫敦。
奈何窮金玉,雕刻以為尊。
云枸山林盡,瑤圖珠翠煩。
鬼工尚未可,人力安能存。
夸愚適增累,矜智道逾昏。
這首詩可謂是言語辛辣,尤其是最后一句“夸懸適增累,矜智道逾昏”,尖刻地諷刺了武則天興建廟宇、勞民傷財?shù)男袨?。武則天聽得怒火中燒,但是現(xiàn)場這么多人,陳子昂文采又實在是好,她不好當場發(fā)作,也只能咬牙接受了這個“建議”,封陳子昂為詩魁,還附帶了個“右拾遺”的官職。
右拾遺雖然只是八品的諫官,卻相當于皇帝助理,要為皇帝的政策提供咨詢和建議。因此,陳子昂以為自己的營銷策略再次成功了。但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很骨感,他明顯想多了。
其實,武則天看中的只是陳子昂的公關能力,他只要做好輿論工作就夠了,所以面對陳子昂不知熬了多少夜寫下的諫疏,她都裝聾作啞。而陳子昂在文學上提倡魏晉風骨的主張,不僅對她的統(tǒng)治無益,還是流行宮廷文學時代的“非主流”,被武則天直接無視。陳子昂對于她來說,只是一個鞏固權力的裝飾品,就算有著詩風革新者之類的標簽,也只是朵好看點的浮云。
陳子昂又哪里甘心只當一個裝飾品?他心中不僅有詩還有遠方,他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感時恩報國,拔劍起蒿菜?!痹谙辞逯\反的冤情出獄后,他便義無反顧地從軍出征,希望借此機會改變武則天對他的偏見。他積極進諫,大膽發(fā)言:“圣人御宇宙,聞道泰階平。肉食謀何失,藜藿緬縱橫!”語氣一如既往的激進,武則天當然視而不見。不僅如此,上司武攸宜還是個草包,寧愿吃敗仗,也不愿陳子昂領軍御敵。陳子昂咽不下這口氣,再次進言。但草包上司沒啥能力,脾氣卻不小,陳子昂被降職為僅比普通士兵好那么一點的軍曹。
日暮時分,風聲呼嘯,陳子昂登上了幽州臺。在這個昔日英才云集的寶地,面對遼闊的天地、蒼茫的宇宙,陳子昂不由得想到自己沉浮不定的人生,想到難以實現(xiàn)的壯志,想到希望奮起而又不可得的無奈,心中的憤懣卷席而上,涕淚交加。但男兒淚又怎能輕彈,就讓這蕭瑟歌聲,掩蓋淚水吧。于是陳子昂唱出了這首傳誦千古的《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池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含冤而逝,詩存千古
面對事業(yè)上的低谷和世人的不理解,炙熱的理想也終于被殘酷的現(xiàn)實澆滅。陳子昂在郁郁地寫下“孤負平生愿,感涕下沾襟”后,便離開了這個混亂的政壇。公元698年,陳子昂向武則天請辭:“皇上啊,父親年事已高,我要回去奉養(yǎng)他啦。”武則天雖然對他心有不滿,但還是讓他“以官供養(yǎng)”,給了他一個體面的離開。
盡管已經(jīng)遠離朝政,但是回憶起過去,他還是對當朝的政治有著太多怨懣。就算是每天都在湖光山色中暢游,他還是咽不下這口氣,揮筆寫下:
感遇詩·其十八
逶迤努己久,骨鯁道斯窮。
豈無感激者,時俗頹此風。
灌因何其鄙,皎皎于陵中。
世道不相容,喈喈張長公。
一句“世道不相容”,寫出了陳子昂心中滿滿的苦澀和郁悶,卻沒想到,這首詩卻給他帶來了悲劇的結(jié)局。
陳子昂估計是忘了獨善其身這個道理,嘴上說著要歸隱了,還企圖干涉政治,更何況他還只是個八品小官。當?shù)氐目h令受當時權臣武三思的指使,給陳子昂羅織罪名,將其打入牢中。不久,才41歲的陳子昂一命嗚呼。
用榮顯開場,卻以蕭瑟落幕,陳子昂的一生短暫而又遺憾。幸好,他沒有白來人間一趟,杜甫曾說陳子昂: “千古立忠義,感遇有遺篇”, “興寄”和“風骨”是陳子昂留給世人最珍貴的禮物。
半生歧路,一世波折,卻從未磨滅風骨,千年歲月潺潺流逝,陳子昂的身影仿佛還佇立在天地之間,悲憤的吟嘯仿佛還在悠悠回蕩。
注:陳子昂的《感遇詩三十八首》是由人匯編而成的組詩,數(shù)字為編號,并不代表其創(chuàng)作時間的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