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 沈鶯 趙娜
摘要:目的?探討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動脈病變患者采用自擬益氣通絡湯治療效果及對下肢動脈血管管徑和血流量的影響。方法?將本科85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動脈病變的患者納入本次研究,擲幣法予以分組,2組患者均接受糖尿病基礎治療,對照組42例接受西醫(yī)硫辛酸治療,觀察組43例加用自擬益氣通絡湯治療,比較2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水平及下肢動脈血管管徑及血流量。結(jié)果?觀察組FPg,2hPg,HbAlc、HOMA-IR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觀察組股動脈、腘動脈及足背動脈血管管徑、血流量及ABI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jié)論?自擬益氣通絡湯能顯著擴張下肢動脈血管管徑,增加動脈血流量,改善下肢動脈循環(huán),值得臨床推薦。
關(guān)鍵詞:益氣通絡湯;2型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下肢動脈
中圖分類號:R587?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20)03-0054-03
糖尿病是一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為特征的代謝疾病群,該病并發(fā)癥常涉及到人體多個系統(tǒng)和多個重要器官,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變在諸多并發(fā)癥中最為典型。下肢動脈病變是血管病變并發(fā)癥中最為常見的一種,關(guān)于其病因可能與代謝紊亂、血管內(nèi)皮功能紊亂、高血糖、胰島素水平異常、血小板功能異常等因素有關(guān),眾多因素作用下使下肢動脈血管狹窄、動脈粥樣硬化形成、血流量減少,最終導致下肢局部循環(huán)障礙引起發(fā)病[1-2]。關(guān)于該病治療,西醫(yī)主要以改善血液循環(huán)、擴張血管為主,但收效尚不滿意,基于此,本院對糖尿病合并下肢動脈病變患者采用自擬益氣通絡湯治療,旨在通過中醫(yī)辨證論治,提高治療效果,改善下肢動脈循環(huán)。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將2017年9月—2018年9月本科接診的85例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動脈病變患者納入本次研究,擲幣法予以分組。診斷標準:所有患者符合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動脈病變診斷標準[3],中醫(yī)診斷參照《李濟仁痹證通論》痹證診斷標準[4]:肢體麻木、疼痛,肢體末端發(fā)涼,少氣懶言,倦怠乏力,患肢皮膚青紫或有瘀斑,舌黯紫,苔白,脈細澀。納入標準:符合中醫(yī)、西醫(yī)診斷標準,年齡>18歲,F(xiàn)ontaine分期Ⅰ期,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或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嚴重肝心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礙者,合并惡性腫瘤者,其他原因引起的下肢動脈病變者等。對照組42例,男女比例20:22;年齡46~62歲,平均(55.06±5.42)歲;病程3~7個月,平均(4.83±0.69)個月。觀察組43例,男女比例22:21;年齡44~65歲,平均(54.72±5.70)歲;病程4~6個月,平均(4.95±0.60)個月。2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2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糖尿病基礎治療,同時對照組患者接受硫辛酸注射液(重慶藥友制藥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66706,規(guī)格:20?mL:0.6?g)600mg融入250?mL生理鹽水中,緩慢靜脈滴注治療,1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自擬益氣通絡湯治療,組方:桃仁10?g,紅花10?g,地龍12?g,水蛭9?g,黃芪50?g,當歸20?g,甘草10?g,水煎服,早晚分服,1日1劑,2組均持續(xù)治療1個月。
1.3?觀察指標?(1)治療前后檢測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并計算胰島素抵抗指數(shù)(HOMA-IR)。(2)治療前后采用多普勒超聲檢測患者股動脈、腘動脈及足背動脈血管管徑、血流量。(3)采用多普勒超聲和血壓計測量肱動脈、踝動脈收縮壓,二者比值即為踝肱指數(shù)(ABI)。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1.0軟件對文中所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χ2檢驗。P<0.05時差異有意義。
2?結(jié)果
2.1?血糖指標及ABI?2組患者治療前各血糖指標及ABI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FPg,2hPg,HbAlc及HOMA-IR均低于對照組,ABI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2.2?下肢動脈血管管徑及血流量?2組患者治療前各動脈血管管徑、血流量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股動脈、腘動脈及足背動脈血管管徑、血流量均大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
3?討論
近年糖尿病發(fā)病率正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改變而迅速增加,已成為繼心血管疾病和腫瘤之后第三大非傳染性疾病,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性公共衛(wèi)生問題[5]。糖尿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亦逐年攀升,其中以血管病變最為典型,而血管病變并發(fā)癥的主要病理變化是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患者廣泛存在胰島素水平異常、高血糖、血管內(nèi)皮功能紊亂、血小板功能紊亂等現(xiàn)象,該類現(xiàn)象直接或間接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6]。同時糖尿病高胰島素血癥能促進脂質(zhì)合成,刺激動脈內(nèi)膜平滑肌細胞增殖,且胰島素水平不足則能降低脂質(zhì)清除,降低血管壁溶酶體脂肪酶活性,從而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動脈粥樣硬化侵犯肢體外周動脈,從而引起下肢動脈病變,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下肢疼痛、麻木,甚至因嚴重供血不足發(fā)生壞疽[7-8]。而硫辛酸是一種存在于線粒體的輔酶,其能加速自由基的消除,提高機體代謝功能,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改善糖代謝,保護血管內(nèi)皮功能,從而抑制動脈粥樣硬化形成,改善下肢循環(huán)[9]。
糖尿病屬中醫(yī)學“消渴”范疇,下肢動脈病變屬中醫(yī)學“脈痹”“痹證”等范疇,中醫(yī)認為消渴病是一種病及多個臟腑的疾病,血瘀為消渴病重要病機,消渴病多種并發(fā)癥均與血瘀密切相關(guān),由于消渴病久易入絡,使血脈瘀滯、痹阻,影響氣血運行,瘀血運行不暢則經(jīng)絡、筋脈、肌肉失于氣血濡養(yǎng),而變生痹證。正如葉天士在《臨證指南醫(yī)案》中言“病久氣血推行不利,血絡之中必有瘀凝”。故而對于該病治療宜益氣養(yǎng)血、通絡化瘀。方中桃仁入心、肝經(jīng),善活血祛瘀、通絡止痛,其活血力強,能促進新血生長,紅花入心、肝經(jīng),能活血通絡、散瘀止痛,二者相須為用共為君藥,用以活血祛瘀,祛除下肢動脈硬化;地龍咸寒清泄、通利走竄,善通經(jīng)活絡,水蛭入血、善破淤血、通經(jīng)絡、消癥積,二者合為臣藥,用以通經(jīng)活絡,有助于君藥活血祛瘀;佐以黃芪、當歸,二者合為當歸補血湯,重在補氣、氣虛得補則氣旺血生,使君臣祛瘀而不損正,補虛而不留邪;甘草為使,補中益氣、緩急止痛,諸藥合用,共湊活血祛瘀、通絡止痛、益氣養(yǎng)血之功效?,F(xiàn)代藥理學對中藥化學成分及藥理進行詳細研究,發(fā)現(xiàn)桃仁中主要化學成分為苦杏仁甙、揮發(fā)油、油脂、苦杏仁酶等,其中油脂具有抗凝血活性,能改善機體血液流變性,其能通過降低紅細胞聚集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長凝血時間等機制干擾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10-11]。動物實驗亦表明將桃仁水提醇沉制劑注入狗的股動脈,以電磁流量計記錄股動脈血流量,結(jié)果顯示狗股動脈血流量顯著增加,血管阻力降低,由此可見桃仁能明顯增加下肢動脈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擴張血管管徑[12]。紅花中主要化學成分為紅花苷、紅花黃素等,其中紅花黃素對內(nèi)源性、外源性凝血有明顯抑制作用,能顯著延長凝血酶原時間和凝血時間,對凝血過程諸多環(huán)節(jié)均有抑制作用,從而抑制血栓、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同時紅花苷對血管內(nèi)皮細胞具有保護作用,內(nèi)皮細胞的凋亡和壞死參與動脈粥樣硬化形成,可見紅花苷通過保護血管內(nèi)皮細胞功能,穩(wěn)定血管內(nèi)膜,抑制動脈硬化形成[13-14]。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FPg,2hPg,HbAlc、HOMA-IR均低于對照組,表明自擬益氣通絡湯能顯著降低血糖水平,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改善胰島素抵抗。結(jié)果亦顯示觀察組下肢動脈血管管徑、血流量及ABI均高于對照組,可見自擬益氣通絡湯能顯著擴張下肢動脈血管管徑,提高動脈血流量,改善下肢動脈循環(huán)。
綜上所述,自擬益氣通絡湯能顯著擴張下肢動脈血管管徑,增加動脈血流量,改善下肢動脈循環(huán),值得臨床推薦。
參考文獻:
[1]溫志剛,趙昶,何相成,等.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動脈病變與頸動脈病變及心腦血管疾病的相關(guān)性研究[J].新醫(yī)學,2019,50(4):298-302.
[2]段曉莉,穆研,趙蘇云,等.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超聲特征及影響因素分析[J].臨床超聲醫(yī)學雜志,2019,21(3):239-240.
[3]中華醫(y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組織修復與再生分會.中國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Ⅰ)[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9,11(2):92-108.
[4]李濟仁,仝小林.李濟仁痹證通論[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1:87.
[5]白書忠,徐卸古,田京發(fā),等.糖尿病防治健聯(lián)體的構(gòu)建與實施[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19,13(1):3-6.
[6]曾鋼,丁群芳.糖尿病微血管并發(fā)癥及其相關(guān)分子機制研究進展[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19,25(1):77-80.
[7]陳一文,秦明照.糖尿病下肢動脈疾病與微血管病變的相關(guān)性[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8(5):551-552.
[8]杭照鋒,王軍超.活血通絡散結(jié)合西藥治療糖尿病性下肢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效果分析[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7,26(13):2373-2374.
[9]馮光勇,黃偉.α-硫辛酸對糖尿病合并下肢動脈血管病變患者血管舒張功能及血清氧化應激因子的影響[J].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2016,33(12):1062-1066.
[10]王仁芳,范令剛,高文遠,等.桃仁化學成分與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現(xiàn)代藥物與臨床,2010,25(6):426-429.
[11]修春,李銘源,宓穗卿,等.桃仁的主要化學成分及藥理研究進展[J].中國藥房,2007,18(24):1903-1904.
[12]裴瑾,顏永剛,萬德光,等.桃仁油對動物血液流變學及微循環(huán)的影響[J].中成藥,2011,33(4):587-589.
[13]邵禮梅,許世偉,蘇玉娟.紅花藥物分析、化學成分及現(xiàn)代藥理研究進展[J].中醫(yī)藥信息,2017,34(2):123-125.
[14]扈曉佳,殷莎,袁婷婷,等.紅花的化學成分及其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藥學實踐雜志,2013,31(3):161-168,197.
(收稿日期:201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