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卿
復習課對夯實基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成為教師上復習課時必須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筆者在本文以“活動型道德與法治復習課的構建”為例,談談自己的管窺之見。
一、精研考試意見,細化素養(yǎng)目標
教學目標既是具體教學行為的任務和指引,又是教學效果評價的依據和指標。講授式教學以知識目標為教學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活動型政治課以素養(yǎng)達成為教學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教學任務從“為應試而教”活化為“為立德樹人而教”,教學目標從“知識”真正活化為“素養(yǎng)、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四位一體。
二、精選真實議題,活化素養(yǎng)載體
議題即活動圍繞的主題、合作探究的課題、展示交流的話題、評價測量的命題,是教學的起點和基點。議題應該如何選擇和設計呢?
1.基于真實生活和已有經驗。
【議題】在繼高鐵霸座哥、霸座姐、霸座大媽后又出現了霸座大爺,被眾網友戲稱“一家四口終于湊齊了”,但這些僅僅是網友們偶然曝光后發(fā)生的連鎖反應,一時間曝光霸座者成功地吸引了人們的眼球。在此之前這種現象可能在我們身邊也屢見不鮮,為何諸如此類現象層出不窮,而我們又應如何去阻止此類現象的發(fā)生呢?
把學科知識還原于具體的生活場景和真實生活中,實現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的有機結合,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想學、能學、愛學。為此,議題必須關注生活,回應現實。
2.基于價值引領和思辨探究。
【議題】某名校每天都會出現的常態(tài)場景,學生連等待上課間操的兩三分鐘都在專注地看書背誦。盡管該校考試成績傲視全國,但反映出的這種學習狀態(tài),還是引發(fā)激烈爭議。你的看法是什么呢?
活動型政治課的議題既包含學科具體內容以實現學科教學的知識議題,又是展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基本觀點以實現價值澄清的價值議題,還是注重師生互動貼近學生活動的生活議題。
3.基于開放性和生成性。
【議題】小奇家建起了一棟三層新樓,裝修公司推薦了一套智能家居裝修方案,具備安全化、智能化、節(jié)能化、生態(tài)化、個性化、娛樂化特點。小奇很喜歡,但小奇父母覺得費用較高,擔心爺爺奶奶不懂得使用,于是不同意。
(1)如果你是小奇,你會用哪些理由說服父母選擇這套方案。
(2)請你為智能家居產品生產者提幾條合理建議。
作為活動型政治課教學的載體,必須服務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及教學效果的達成。議題必須具有開放性和有效性。
三、優(yōu)化活動設計,巧化素養(yǎng)培育
1.基于生活和時政熱點的情境設計。
情境是學科任務的承載體。情境素材主要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和時政熱點。
(1)時政熱點的選擇要符合課標要求,切忌本末倒置。
(2)要創(chuàng)造性地讓試題情境呈現方式多樣化。情境材料以文字、圖片、漫畫、數據等多種方式呈現。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是居于應考的需要。在中考試題中,情境的呈現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
2.基于內容系列化、結構序列化的活動環(huán)節(jié)設計。
圍繞議題的活動環(huán)節(jié)設置要從整體著眼系統(tǒng)把握,符合情境導入、感悟、認知、辨析、解決的認知規(guī)律。設計要有明線,即主題情境線,也要有暗線,暗線為價值引領?;顒有驼握n不同于一般社會調查、研究性學習等活動課,活動型政治課是一種活化的學科課程,其活動要承載結構化學科內容而非碎片化的知識體驗。各個活動的推進路徑要有邏輯性層次感,既要遵照實踐邏輯,又要契合認知邏輯和學科邏輯,不能雜亂無章毫無頭緒。
3.基于發(fā)展的活動問題設計。
活動型政治課的活動探究和思維辨析都是基于若干個設問進行的,設問是串起活動型政治課教學主線的支點,應具有整體性、層次性、可思性、發(fā)展性、情境性。
整體性就是要整體布局與系統(tǒng)考慮設問的數量、內容、形式;層次性就是設問要符合思維斜坡前行規(guī)律,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做到環(huán)環(huán)相扣;可思性就是設問要有一定的思維質量,非憑直覺即可回答;發(fā)展性即設問要有利于引導學生進行各種探究思辨活動,提升學生認知水平和思維層次,引領素養(yǎng)發(fā)展;情境性就是設問要和情境相融合,避免干癟的純知識、純理論性設問,而是要把知識、能力、情感、素養(yǎng)融入生活化場景中設問,實現基于真實情境的探究。
最美的教學永遠在路上,活動教學以學生感興趣的活動為形式,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注重有趣的外顯行為活動與高效的思維內化活動的結合,創(chuàng)設生動、開放、鮮活的生成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