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sa
如果,沒那么趕時間,就讓我們用一份Brunch開啟新的一天吧!
睡到自然醒,用一杯咖啡和一份Brunch喚醒一個早晨——用心享用的人,應該是幸福的。
《緋聞女孩》中的那句”There's?no?Sunday?without?brunch"讓許多人認識了Brunch。然而,吃一份Brunch往往只有幾種可能:一種是有充足的時間可以慢慢“浪費”;一種是通宵工作后的自我放松和補償;一種是早班機落地后可以利用的完美時間節(jié)點……當然,我們更傾向于第一種,對于忙碌了一周的上班族來講,周末睡到自然醒,然后起床精心準備一份Brunch,在滿室陽光下享用著美食,用美味的食物犒勞辛苦了一周的自己,這才叫有滋有味的生活。
Brunch的誕生
Brunch在西方是個很神奇的存在,作為早餐和午餐的“合體”,Brunch是繼三明治和英式下午茶之后,英國人的又一項偉大的飲食創(chuàng)新。Brunch是由英國作家Guy?Beringer在1895年提出來的概念,是指把早餐和午餐合成一餐一起吃,Breakfast(早餐)跟Lunch(午餐)兩個詞組合后,就變成Brunch了。其實Brunch不僅僅是一頓餐食,更是一種悠閑的、隨性的生活態(tài)度,一種愜意的生活方式。
關于Brunch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稱,最早源于19世紀末的英國上流社會,當時越有地位的貴族吃早飯的時間就越晚——在他們的觀念里,只有農民才會特別勤勞地早起去干農活,那時有錢有閑的英國貴族熱衷于在晨間打獵,因此一般在打獵結束后才正式用早餐,這頓“狩獵早餐”(The?hunt?reakfast)開餐時間大多在上午10點至下午15點,餐桌上通常會出現(xiàn)雞蛋、雞肝、肉、培根、新鮮水果和甜點,這豐盛飽滿、能量充沛的一餐,足以令打獵歸來饑腸轆轆的貴族們吃到滿足。另一種說法,則與天主教徒周日早上去教堂做彌撒有關,由于彌撒前需齋戒,從教堂回來已饑腸轆轆,雖還未到午餐的時間,一家人索性先飽餐一頓。這兩種說法有一個共同之處:一餐頂兩餐,數(shù)量上倒不一定格外夸張,但種類和質量上一定講究,畢竟要靠這一餐把沒吃早餐的遺憾心情彌補回來,還要把午餐沒吃的能量缺失平衡回來。
如今,Brunch代表著一種休閑和慢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許多人不需要早起,可以睡到自然醒之后再開始享用食物。一吃就是好幾個小時。所以,雖然有一個普遍認知認為Brunch是在10點后到12點前的這段時間內開始,但其實它沒有絕對的時間。英美兩國也許適應11點這個時間,但對節(jié)奏更慢的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來說,一覺睡到下午再開始也很尋常。從某種意義上說,Brunch還與中國的早茶文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美味一餐詮釋生活
穿行世界各地,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傳統(tǒng)早午餐。比如,在波蘭,波蘭熏腸、土豆煎餅、炒蛋、蔬菜沙拉、酸奶油和咖啡,搭配出經典的“Jajecznica”;在德國,黃油面包、黑麥面包切片、沙拉、火腿、香腸、奶酪和咖啡,搭配出的“國王的早餐”種類豐富、分量足;在西班牙,將腌橄欖、雞蛋、伊比利亞火腿做成煎蛋餅,配上番茄冷湯,簡單又不失風味;在菲律賓,香蕉葉包裹的糯米飯、煎臘腸、雞蛋餅、芒果和甘蔗汁枝,會開啟活力滿滿的一天……
在這個忙碌的時代,傳統(tǒng)早餐越來越容易被人們忽視,但正是它們,真實地反映著一個國家的歷史、飲食文化,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等。在東京,有一家世界早餐店World?Breakfast?All?day。英國、美國、比利時、巴西、保加利亞、克羅地亞、芬蘭、印度、約旦、墨西哥、越南、瑞……這些國家的傳統(tǒng)早餐,你都可以在這里全部吃到。雖然店名為“早餐”,但這里和其他的早餐店不一樣——食客們能夠從早上7:30到晚上21:00,一整天都在這里吃“早餐”。。想象一下,安穩(wěn)舒適地坐在東京一角,品嘗跨越大洲大洋的異國風味早餐,且不斷變換,這種美妙滋味,令人蠢蠢欲動。World?Breakfast?All?day絕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早餐店,而是將“早餐”視為美食的一種類型,讓那些錯過了真正的早餐時間但仍著迷于早餐內容的食客們,得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時段享用“早餐”。而且,除了固定菜單的英國傳統(tǒng)早餐和瑞士Muesli外,每隔兩個月就會更新一個國家的經典早餐。World?Breakfast?All?day既想重新喚起人們對早餐的重視,也想讓來餐廳的食客坐在原地便能來一場“環(huán)球早餐旅行”。
Brunch時間的隨心所欲Brunch怎么組成?完全由你說的算。
當然,最常見的Brunch,一般需要同時滿足這兩頓飯的特點——早餐的“干濕結合,營養(yǎng)豐富”,以及午餐的“種類豐富,分量和熱量均較高”。Brunch不需要達到早餐加午餐的熱量,但熱量比尋常的一頓飯還是要高出一些。日常一頓正餐占全體熱量的30%左右,那么Brunch的熱量可以達到全天熱量的一半。比如成年人一天需要吃1300至1800卡路里的,那么一餐Brunch要保證700甚至900卡路里。
Brunch的主食主要分為薯餅、松餅、華夫餅、英式松餅、貝果等幾種。薯餅是將馬鈴薯切絲、碾碎,然后炸成餅狀,口感較為酥脆,食用時可以根據個人口味添加番茄醬、黑胡椒和鹽;松餅主要是由面粉和蛋做成面糊,用油煎成約手掌大小的餅,像銅鑼燒那樣有一定厚度,口感微甜綿軟,吃的時候可以蘸著蜂蜜,也可以加果醬、奶油、水果;華夫餅是用特殊烤盤烤制的格子形烤餅,吃的時候搭配奶油或糖漿,味道更好;英式松餅也叫“英式馬芬”,是一種松軟、氣孔很大的面包餅,英式馬芬是酵母發(fā)酵后烤制出來的,比普通面包水分含量更高,在北美和英國常被當作早餐,也是班尼迪克蛋的基底;貝果的外表和甜甜圈很像,吃的時候要橫切成兩個圈,在中間加料夾心,通常分為甜味且里面加水果和奶油的蒙特利爾貝果(Montreal?bagel)和咸味有點類似漢堡的紐約貝果(New?York?bagel)。
Brunch在肉食選擇上種類繁多。培根是經腌熏等加工的豬胸肉或豬其他部位的肉熏制而成,食用時切成薄片,放在鍋子里烤或用油煎,培根的風味除帶有適口的咸味之外,還具有濃郁的煙熏香味;香腸往往是由豬肉、牛肉或小牛肉攪碎后,經過調料、香料腌漬灌制而成,可用油炸、煎、烤等方式制作;火腿是由豬后腿制作而成的,食用時也需要切片,可以作為披薩的Toppings,也可以單獨食用。
Brunch菜單中的蛋類也是多到讓人眼花繚亂的。首先是最普遍的煎蛋,美式煎蛋多用平底鍋加上黃油和水,利用火力和水蒸氣將雞蛋煎熟。煎蛋依熟度分:太陽蛋(Sunny-Side-Up),即只煎一面,蛋黃仍是非常嫩軟,不凝固;兩面煎軟蛋(Over-Easy),即兩面煎,蛋黃不凝固,蛋白凝固卻不堅硬;兩面煎蛋(Over-Medium),即外表較兩面煎軟蛋堅硬但是蛋黃仍有一些液體狀;全熟煎蛋(Over?Hard),即蛋白、蛋黃全熟透,蛋白邊緣煎至棕色。此外,蛋卷也是很多人的最愛,它類似中式的蛋餅和日本的厚蛋燒,里面常常會加入各種菜類與肉類作餡料,比如蘑菇、菠菜、火腿、培根、青椒、芝士、番茄、洋蔥等;而美式炒蛋則是用黃油溫火炒,通常不放鹽或蔥花等調料,有時候加上牛奶與奶油讓炒蛋變得更香更軟,裝盤上桌后需要根據個人口味撒鹽、胡椒粉或番茄醬、辣椒醬、碎芝士等進行調味。帶殼煮蛋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3分鐘熟度的溏心蛋(Soft?boiled),蛋白凝固、蛋黃流質,吃的時候可以用湯勺敲開蛋上面空的部分,用湯勺挖著吃,也可以將剝好蛋殼的雞蛋放到面包上切開,讓蛋黃汁淋到面包上;另一種是5分鐘熟度的硬心蛋(Hard?boile),蛋白、蛋黃全凝固。去殼水煮蛋也叫“水波蛋”,凝結的蛋白包裹著金黃的流質蛋黃,在美式早餐中它也會以班尼迪克蛋(Eggs-benediet)的形式出現(xiàn),或者放在英式馬芬和火腿或培根上,淋上金黃濃稠的荷蘭醬,吃的時候把蛋切開,讓流出的蛋黃汁蘸上面包和肉片食用。值得一提的是,班尼迪克蛋是非常經典的美式Brunch,味道非常豐富。
當然,如果要作為一份完美的Brunch,還需要再搭配上沙拉、水果和飲品。
液體食物是早餐特有的組成。經過了一個晚上的睡眠,身體處于輕微脫水的狀態(tài),所以搭配液體食物可以完美解決這個問題。因此,牛奶、拿鐵咖啡、酸奶、果汁都是不錯的選擇。蔬菜對一頓正餐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很多人早餐因為沒有足夠長的時間準備,會省略掉蔬菜的部分,但午餐就會額外注意葷素搭配了,Brunch既然需要取早餐和午餐的長處,那么蔬菜也是必不可少的,Brunch的蔬菜很簡單,只需要簡單的準備沙拉即可,比如用球生菜、芝麻菜、紫甘藍等可生食的蔬菜加上些許沙拉醬簡單拌一拌就很美味。在Brunch中,水果總是“客串”出場,大多都是作為配菜,比如沙拉中混人一些水果、松餅上加一些水果作點綴、或者水果混合酸奶吃。
Brunch的背后,是生活的態(tài)度,還有一份理想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