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彩錦
摘要:小學是基礎教育的初級階段,是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黃金階段,對小學語文而言,學生從簡單的字、詞、句開始逐漸完成語言知識的學習和積累,為將來的學習做好充足的準備。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迎來了改變,不再是簡單的讀寫練習,而是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從小學生的年齡性格特點著手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知識儲備的同時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進而使學生實現知識和能力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語文;趣味識字
中圖分類號:G623.2 ?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2-1578(2020)12-0115-01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漢字屬于結構性文字,文字種類繁多,結構復雜、來源廣闊,字的音、形、義都是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重點內容,同時也是難點內容。對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由于年齡偏小,對字的辨識能力低,所以很多老師都采用了倒灌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單純通過練習和機械記憶來完成識字學習,忽略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未能完全理解就已經死記硬背很容易使學生記憶混淆,導致語文識字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久而久之,學生產生挫敗感,喪失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在新課改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迎來了創(chuàng)新和改革,趣味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大大提高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的投入到識字學習中來,大大提高了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同時也提高了小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1.融入情趣元素,激發(fā)學生對字序的了解
漢字起源于象形文字,在偏旁部首中能夠體現出古老文字的聲音、形式和意義,而且具有一定的內涵和意義,即使有些漢字經過歷史的推演逐漸改變了初始的形態(tài)但是依然能夠憑借漢字的形狀來推斷出漢字代表的意思。小學階段的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所以語文老師在進行識字教學時要充分利用起小學生的年齡特征,通過象形文字的特征來激發(fā)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從而在老師進行文字講解時深刻感知中國漢字中蘊含的人類智慧和文字的情感價值以及意義。語文老師在為學生講解漢字的書寫方法時有很多學生無法理解筆順的重要性,所以老師可以融入情趣元素來讓學生了解漢字書寫筆順,深刻感知筆順正確才能夠下筆做到得心應手,從而深化了漢字的結構,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規(guī)則意識。
比如二年級學習“喚”這個生字時,老師可以結合“換”“煥”“渙”這幾個形近字一起學習,老師讓學生通過轉盤游戲來猜測這些偏旁不同的但字形相似的漢字所表達的含義,老師將這些漢字編成偏旁部首的順口溜,方便學生進行理解記憶,“單站人旁:右部多折撇短直,游埠少者撇橫長,豎直長短配合右…..”既方便學生記憶字形,同時也便于學生牢牢記住筆順,通過郎朗上口的順口溜既提高了識字教學的趣味性,同時也提高了識字教學的效率。
2.融入科技元素,激發(fā)學生識字的積極性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應用日益廣泛。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老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通過圖片、視頻來為學生講解漢字,視覺和聽覺的感官刺激下學生對字音、字形、字義的認識更深刻,記憶更牢固,同時科技元素的加入對學生形成了強大的感染力,調動起學生進行識字學習的積極性。比如二年級學習“疆”這個漢字時,語文老師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將“疆”這個漢子進行拆解,引導學生結合字形來理解字的漢字的意思,疆字拆解變?yōu)楣?、土、畺,其中弓是表示以弓來計步,土是土地的意思,畺是田界,所以疆也就是以弓來丈量土地的意思,有地域邊界和極限之意。學生在老師借助信息技術手段進行的生動立體的動態(tài)演示下,學會了推測漢字意思的著眼點,掌握了從字形延伸至字義的學習方法,同時也大大激發(fā)起小學生探究漢字起源,學習漢字的積極性。
3.應用生活元素,提高學生識字的有效性
語文知識源于生活,漢字在生活中應用也非常普遍,所以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充分利用起學生身邊的生活元素,使學生在生活情境中認識漢字,了解漢字,掌握漢字,同時也有助于學生將漢字在生活中進行靈活應用,大大提高了學生識字的有效性,能夠有效地避免同音不同義,同形不同音漢字的記憶混淆。比如學生經常容易混淆的常用漢字“做”“作”“座”“坐”這幾個同音字,為了強化學生對這幾個同音字的認識,老師可以采用生活情境來啟發(fā)學生思維,認識到漢字蘊含的深刻內涵,從而有效辨別相似字、同音字的區(qū)別。老師讓學生上臺表演一個坐下來的動作,然后再指向學生的座位,從而是學生理解到“坐”的含義,對“坐”字上加了一個“廣”字就形成了一個新的漢字“座”,這個“廣”字就像一座山,一道橋,所以“座”這個字常用于山、橋等詞語組合中。在生活情境中學生感知到“坐”與“座”的區(qū)別,對漢字的使用上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然后老師引導學生用這兩個漢字進行組詞、造句來深化學生對漢字的認識,從而實現學生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升。
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語文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來進行識字教學設計,通過生動形象充滿趣味的識字教學,激發(fā)起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也增強了小學生的識字體驗,使學生在充滿趣味的識字教學中掌握、字形、字音、字義,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時在趣味識字教學中激發(fā)起小學生識字的求知欲,從而更加積極的在生活、學習中去理解和掌握更多的漢字,大大提高了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 周麗.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趣味識字教學探究[C]//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高端論壇.0.
[2] 俞夢雅,霍生玉.談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優(yōu)化策略[J].神州,2018(22).
[3] 林春菊.淺談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的低年級識字教學[J].學周刊,2018,384(36):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