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顧鑫
戶外建構游戲與傳統室內開展的區(qū)域建構游戲有著很大的不同。戶外建構游戲目標和主題明確,它的規(guī)模較大,主要體現在建構時間長、建構空間大、建構材料種類和數量足夠多,參與幼兒人數多。幼兒在建構游戲中,不僅提高了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以及空間知覺能力,而且能逐步養(yǎng)成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想象和創(chuàng)造等良好的學習品質。
一、概念界定
(一)幼兒合作行為
陳琴和龐麗娟認為:“合作行為是兒童在合作目標的指引和合作情感的推動下,運用合作技能與他人進行交流與配合,以實現共同目標的一系列行為表現?!?/p>
(二)建構游戲
建構游戲,指利用各種結構材料或玩具,如積木、紙牌等,按照自己意愿和興趣進行建筑、構造的活動。建構游戲的可操作性強,創(chuàng)造性高,有助于幼兒動手動腦,開發(fā)多元智能,受到幼兒喜愛。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運用觀察法,了解5~6歲幼兒在戶外建構游戲中合作行為的現狀,分析影響幼兒合作行為的原因,并提出促進幼兒在戶外建構游戲中開展合作的建議,以幫助教師在戶外建構游戲中更好地指導幼兒,促使幼兒更好地合作。通過事件取樣觀察法,選擇幼兒園戶外建構區(qū)域進行觀察。
三、5~6歲幼兒在戶外建構游戲中合作行為的現狀及原因分析
(一)材料層面,投放的材料影響幼兒合作行為
在建構游戲前期,教師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需要,投放適宜幼兒操作的材料。在游戲中,幼兒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在游戲深入的過程中,自己主動嘗試解決問題,或者幼兒向教師尋求幫助。例如,在戶外搭建的過程中,幼兒搭建蘇通大橋,幼兒A發(fā)現自己搭建的橋和幼兒B搭建的城堡碰到一起了,兩個人各不相讓。幼兒C提議:“這里有彎彎的木頭,我們可以搭建立交橋,你可以把橋繞一圈,這樣就不會碰到一起了?!被⌒文緣K給予了幼兒一個新的想法。種類豐富和低結構的游戲材料能激發(fā)幼兒的創(chuàng)新性。
低結構材料在幼兒眼中可以成為不同形象的游戲材料,教師投放適宜的材料給予幼兒新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幼兒根據自身的已有經驗對低結構材料進行想象和重組。
(二)人際交往層面,負面行為影響幼兒合作
在游戲過程中,幼兒易與同伴產生爭執(zhí)和負面行為。在觀察中,外部的環(huán)境影響幼兒合作行為,同時我們發(fā)現,幼兒之間的負面行為會影響幼兒合作行為,減緩游戲的進程。例如,幼兒A發(fā)現自己搭建的圍墻少了材料,于是拿了C組的長方形木塊,C組的幼兒立刻和幼兒A爭搶木塊。5~6歲幼兒處于自我中心主義向去自我中心主義過渡的階段,部分幼兒為了搶材料或者爭搶空間等會產生沖突,制造緊張的心理氛圍,導致幼兒之間合作行為減少。
(三)建構游戲層面,建構主題是否生活化影響幼兒合作
幼兒在游戲中對感興趣的話題有著說不完的話,愿意主動探究,促進幼兒在建構游戲中思考、交往、合作。建構主題需要貼合幼兒生活,幼兒收集家中的材料帶到幼兒園進行拼搭。在同伴交往的過程中,幼兒會互相交流自己的游戲材料,幼兒通過材料的互動,增加游戲中同伴之間的互動,體驗與同伴交往的友好經歷,從而促進幼兒在建構游戲中進行合作。反之,如果建構主題不是幼兒熟悉的,如,搭建水立方,部分幼兒沒有見過水立方,會游離在建構主題之外搭建其他主題,導致他們與其他幼兒沒有合作行為。
5~6歲幼兒最熟悉的是身邊的環(huán)境,如自己的家庭、幼兒園、小區(qū),自己身邊息息相關的環(huán)境會激發(fā)幼兒多元的想法,同時由于幼兒之間對于熟悉的主題已有的經驗也相似,在搭建過程中搭建的內容也會相同,易于引發(fā)幼兒之間的合作行為。
四、對戶外建構游戲中合作行為的建議
(一)投放適宜幼兒建構游戲材料
建構材料作為建構游戲的必要材料,是建構游戲的依托和基礎。材料的安全性是最重要的,首先要保證材料的安全無毒,將幼兒的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此外,教師投放的材料要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提供需要合作建構的大型建構材料,如大積木、大塊泡沫等,為幼兒合作行為的發(fā)生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與材料互動,并觀察分析其對幼兒合作行為發(fā)展的影響,幫助幼兒不斷積累、改進同伴交往的方式,從而形成積極的人際關系。
(二)鼓勵幼兒分享建構游戲中的合作經驗
如果在游戲結束后沒有交流分享,那么幼兒成功和失敗的經驗無法交流融合。因此,在建構游戲結束后,要組織幼兒分享建構游戲中的合作經驗,促進幼兒認知、語言表達、社會交往能力的發(fā)展,促進幼兒合作行為的開展。教師引導幼兒分享自己在游戲中獲得的經驗和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在同伴分享的過程中,幼兒從他人身上習得了新的知識經驗。在幼兒分享結束后,教師要對其分享進行概括,總結經驗。
(三)提供支架,促進幼兒在建構游戲中合作
在幼兒遇到問題無法自行解決時,教師要提供支架,引導幼兒合作解決問題?!?~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提出:結合具體情境,指導幼兒學習交往的基本規(guī)則和技能。幼兒可以解決簡單的交往矛盾,如果需要教師指導,教師可為幼兒搭建支架,切不可包辦。例如,當幼兒不知道怎樣加入同伴游戲,或提出請求不被接受時,教師可以扮演游戲中的角色,引導幼兒模仿。
【作者單位:蘇州市吳江區(qū)思賢(機關)幼兒園?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