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翔 楊本明
【摘 要】標題是統(tǒng)領整篇新聞報道的核心。受字數(shù)、版面和吸引讀者等因素的限制,新聞標題力圖用最少的文字傳達最豐富的信息,并且不失“魅力”,因此新聞標題需要使用大量省略表達。本文以2019年10月7日至13日的朝日新聞(電子版)的新聞標題為例,對其省略表達進行歸類,并探討其漢譯策略。
【關鍵詞】日語新聞標題;省略表達;漢譯策略
中圖分類號:H159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11-0186-02
新聞標題要求簡潔明了,在不影響語義理解的基礎上,對于句子的構成要素,能省即省。雖然目前關于日語新聞標題的省略表達研究并不少,例如任佳韞(2014)《關于日語新聞標題中的略語》、劉吉香(2015)《關于日語新聞標題的考察》,但將其省略表達和漢譯策略結合分析的研究尚不多見。筆者將對日語新聞標題的省略表達進行歸納整合,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漢譯策略。
一、省略表達
例1:トランプ氏「米中協(xié)議うまくいっている」 市場に期待感
例2:イラク、市民の不満爆発 反政府デモの死者100人超に
例3:山陽新幹線、あす計畫運休 新大阪―岡山間で午前から
例4:NBA、上海で試合 謝罪要求のプラカード掲げる人も
例5:高校ラグビー部でいじめ動畫 「奴隷になれ」様子を撮影
(一)句末省略謂語動詞
通過觀察例1,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句末省略了謂語動詞“が高まっている”。根據標題的意思“特朗普稱中美貿易協(xié)議進展順利,市場期待”,順著語境可以很自然地推測出句末省略了“提升”一詞。這種省略表達為讀者提供了充分的語境,讀者可以通過這種語境達成完美的語義理解。在給讀者留下一定想象空間的同時,也增強了標題的可讀性。例2、例3、例4均以助詞結尾,句末分別省略了謂語動詞“なっている”“運休する”、“いる”。讀者同樣可以根據語境推出所省略的意思,此類省略表達在日語新聞標題中非常普遍,如果將兩句句末的省略部分補全,只會適得其反,使標題顯得累贅臃腫,喪失欲言又止的美感。例1至例4的省略表達,恰如其分,符合日語新聞標題的表達習慣和精簡的特征,讓閱讀新聞不再變得單調枯燥,在準確表達原文意思的基礎上,極大地提升了讀者的閱讀感受,簡潔并且不失新聞標題的“魅力”。
(二)句中省略助詞
日語新聞標題為了達到緊湊、簡潔的表達目的,會盡可能省去句中的助詞。例2“市民の不満”和“死者”后分別省略了助詞“が”“は”;例3“あす”后省略了助詞“に”;例4“掲げる”前省略了助詞“を”。日語新聞標題中的助詞省略現(xiàn)象屢見不鮮,雖然從書寫的正確性角度來看,這些助詞是不應當省略的,但是新聞標題有其自身的獨特性,為了突出簡明扼要的特點,不得不將這些不影響句意理解的助詞省略。這些助詞只起提示、連接等作用,例如例3中省略的助詞“に”只用于提示時間,并不妨礙整句的意思理解,省略后保留了新聞標題的獨特風味,也節(jié)約了篇幅。
(三)句末省略復合動詞詞尾
日本語言學泰斗金田一春彥先生在其代表作《日本語》中,根據形態(tài)將日語中的動詞分成了“單純動詞”和“復合動詞”。他認為,“書く”“読む”等是單純動詞?!懊銖姟薄斑\動”等詞后續(xù)“する”,變成復合動詞“勉強する”“運動する”時,就能和單純動詞一樣,自由地表達各種意義。
例5句末便是省略了復合動詞“撮影する”的詞尾,因為時態(tài)是過去進行時,所以此處省略的應是“していた”?!按橛啊痹撛~本身并不具備單純動詞的語用功能,但是前面連接了表示動作對象的格助詞“を”后,便可知這里的“撮影”是動詞詞性,即省略了詞尾“する”的復合動詞。這種省略現(xiàn)象在日語新聞標題中很常見,通常在復合動詞詞干前加上提示動作對象的格助詞后,便會省略詞尾。日語里時態(tài)的變化體現(xiàn)在謂語動詞上,省略復合動詞的詞尾包含了對時態(tài)變化的省略,很大程度上節(jié)約了標題所占的版面,使標題簡潔明了。
例6:菅長官「公表する方向で検討」衝突した北朝鮮船の映像
例7:NZ監(jiān)督、思わずガッツポーズ 下位ランクに苦戦の末
例8:日航に2度目の事業(yè)改善命令へ 國交省、飲酒問題続発で
例9:GAFA拠點なくても法人稅 OECD、課稅原案を公表
例10:スコットランド快勝、日本の8強持ち越し ラグビーW杯
例11:京アニ放火容疑者リハビリ始める 介助すれば座れる狀態(tài)
(四)省略專有名詞的完整表達,代之以縮略語
新聞標題為了節(jié)約篇幅,突出重點,大量使用縮略語。這類省略表達主要包括人名、國名、組織機構名、英文首字母縮寫,以及一些影響較大且為公眾廣泛接受的略稱。如:例6中“菅長官”代指的是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例7中的“NZ”是“New Zealand”(新西蘭)的縮寫;例8中的“日航”指的是“日本航空”,“國交省”則是指“國土交通省”;例9中的“OECD”是“經濟合作組織”的英文首字母縮寫;例10中的“W杯”則是“世界杯”的意思;例11中的“京アニ放火”指的是“京都動漫公司縱火事件”。試想一下,如果將這些專有名詞均以完整的表達形式呈現(xiàn),那么新聞標題則會變得極其冗長,并且無法突出重點。相反,代之以縮略語表達,則會使標題精簡凝練。此外,這類縮略語大多應用較廣,為人們所熟知。少數(shù)略稱,如例7中的“NZ”,讀者可能相對不太熟悉,不過也恰好激發(fā)了閱讀的興趣。
二、漢譯策略
20世紀70年代,德國著名翻譯理論家漢斯·弗米爾提出了翻譯目的論的概念。他認為翻譯應當遵循目的性、連貫性、忠實性三原則。本文在目的論三原則的指導下,提出日語新聞標題的漢譯策略,具體可采取的翻譯方法有直譯、意譯、加譯、減譯、改譯、巧用修辭和習語等。
例12:大雨特別警報、すべて解除
例13:掃除機のダイソン、EV開発斷念 計畫2年、不採算で
例14:「ゴー」地鳴り 隣家に土砂、5分後には我が家が 群馬
例15:「失望、あきらめですね」鉄柱倒れ自宅損壊 また臺風が
目的性原則是指翻譯行為的目的決定翻譯方法和策略。例12屬于說明性的新聞標題,語義較為完整,旨在說明某個事件、解釋某種情況,適合采用直譯法翻譯,可翻譯為“大雨特別警報已全部解除”。連貫性原則是指譯文應是連貫的,使讀者能夠根據自己的背景知識和情景環(huán)境達成理解。日語的語序及表達習慣與漢語有所不同,漢譯過程中應堅持連貫性原則,可采取意譯、加譯、減譯的處理方法。如例13可意譯為“難以為繼,戴森放棄開發(fā)電動汽車”。原文采用倒裝語序,將所強調的結果放在前面,突出重點,而將原因放在后半句。漢語的句子重心在后,因此筆者將譯文處理成前因后果的形式,通過語序調整,突出句子重心的同時,也更加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此外,“戴森”這一品牌在中國有著相當?shù)闹?,一提到“戴森”,大家就會想到吸塵器,譯文為了使標題“瘦身”,做了減譯處理。
忠實性原則是指譯文要忠實原文,但忠實的程度和形式則由譯文的目的以及譯者對于原文的理解決定。新聞標題的最大特征就是簡潔,并且不失“魅力”,筆者認為,譯文也必須保留這一根本特征。例14按照字面意思直譯為“大地‘轟地一聲,鄰居家泥石流,5分鐘后我家,群馬縣”。直譯譯文雖高度忠實原文,但完全不得要領,此句可巧用修辭,改譯為“唇亡齒寒——日本群馬縣受災現(xiàn)場”。筆者在忠實原文語義的基礎上,將“鄰居家”和“我家”比喻成唇齒相依的關系,生動貼切,對于漢語讀者來說,非常容易理解。同時,加譯“受災現(xiàn)場”一詞,將語境范圍縮小,使讀者能夠快速聯(lián)想到因19號臺風而蒙受災害的日本群馬縣的現(xiàn)場狀況。
例15帶有明顯的感情色彩,筆者認為可巧用習語,改譯為“屋漏偏逢連夜雨,臺風再襲日本”?!拔萋┢赀B夜雨”一句充分表達了原句中所傳達出的再遇臺風時的沮喪失望之情,十分契合語境。但如果只看這一句,讀者未免有些摸不著頭腦,于是筆者加譯“臺風再襲日本”一句,為讀者提供了充足的背景環(huán)境,確保讀者能夠正確理解原文語義。例14和例15譯文運用改譯、加譯,并巧用修辭和習語的翻譯技巧,精簡新聞標題的同時,增強了標題的表達效果和可讀性。
三、結語
日語新聞標題為了簡潔明了、突出重點、不失“魅力”,運用了大量省略表達。本文首先對日語新聞標題中的省略表達進行分析研究,歸納整合出四種典型的省略類型,即省略謂語動詞、省略助詞、省略復合動詞詞尾、省略專有名詞的完整表達,代之以縮略語。明確省略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使標題簡明凝練,要點突出,同時要保留神秘,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其次,在目的論的目的性、連貫性、忠實性三原則的指導下,提出了日語新聞標題漢譯過程中的六種具體處理方法,即直譯、意譯、加譯、減譯、改譯、巧用修辭和習語。以目的為最高法則,靈活采用翻譯策略。希望能夠為廣大日語愛好者、日漢新聞翻譯工作者和新聞讀者提供一定的啟發(fā)和借鑒。
參考文獻:
[1]楊嬿琳.日語新聞標題的特點[J].新聞愛好者,2010,(4):96-97.
[2]徐林.網絡新聞的漢英翻譯與編譯的幾點思考[J].中國翻譯,2011,(4):69-74.
[3]任佳韞.關于日語新聞標題中的略語[J].日語教學與日語研究,2014,(1):14-20.
[4]劉吉香.關于日語新聞標題的考察[J].新媒體研究,2015,(19):81-82.
[5]袁婷.英語新聞標題翻譯策略[J].青年記者,2015,(23):41-42.
[6]金田一春彥.日本語[M]. 皮細庚譯.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17,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