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吉招
【摘 要】話劇《茶館》中的大多數(shù)演員因來自京劇藝術最輝煌的時期,所以自然而然在臺詞表現(xiàn)、唱腔身段上還會帶有非常明顯的京劇藝術特色。正因為如此,作為老舍先生的代表作品,整部話劇的風格設計都獨具匠心,不但人物生動自然,劇中更不乏一些清新脫俗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本文從話劇《茶館》的細節(jié)處著手,分析了其中無處不在的京劇因素,又從另一個層面對《茶館》成功的原因,進行了相關探討。
【關鍵詞】茶館;話劇;京劇;元素
中圖分類號:J805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11-0035-01
被人們譽為“國粹”的京劇是我國五大戲曲種類之一,它吸收和融合了我國其他戲曲種類的優(yōu)點和長處,因其特別的唱腔特點,直至今天都還讓無數(shù)的愛好者為之著迷?!恫桊^》是我國頗具代表性的一部話劇作品,因其宣揚的主體思想和演出的表演形式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因此,研究其中的京劇化的元素,也是對《茶館》的另一種探索和研究,故而本文將從話劇中的三個方向論述其中京劇元素帶給話劇本身的表現(xiàn)張力。
一、起承轉(zhuǎn)合間——京劇一招一式的韻味
《茶館》劇中人物刻畫生動形象,劇中出場人物有五十多位,每個人的動作形態(tài)都有著獨特的韻味。劇中,作為茶館掌柜的王利發(fā)在規(guī)勸算命先生唐鐵嘴不要再抽鴉片的時候,是這樣表現(xiàn)的:“算了吧,我送你一口茶喝,你就甭賣那套生意口啦!”王掌柜奪回手去的同時,是自帶有京劇身段中的一招一式,他將奪手之時瞬間的面部表情和說話的姿勢拿捏得相當?shù)轿?,讓人瞬間就會聯(lián)想到京劇中唱念做打的種種招式。還有,在劇中第一幕戲中,王掌柜在人群中迎來送往一溜小跑,讓人無法感覺到他是在跑,既做足了著急的樣子,又少了著急的動作。這其中的走路方式,想是因為也借鑒了京劇中的元素,不但融合了臺步,更有滑步帶來的呈現(xiàn)效果。幾個動作間,就將一個左右逢迎的掌柜演得活靈活現(xiàn),讓人嘆為觀止的同時,不免印象深刻?!恫桊^》中類似蘊含著京劇元素的身段動作比比皆是,因這一招一式滿滿的京劇韻味兒,讓觀眾仿佛身處那個年代的老北京城,帶給人們身臨其境之感。
二、高吟低唱時——京劇一唱三嘆的悲歌
《茶館》中形形色色的人很多,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身為旗人,卻憂國憂民、極富正義感的常四爺。常四爺在劇中的臺詞功底頗為深厚,“我看哪,大清國要完!”這一句臺詞帶著上膛音與腦后音在口腔中形成了共鳴,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了一個愛國者的滿腔憤懣,這聲音是常四爺最具代表性的特點,中氣十足,又帶有一絲大義凜然之感,也正是這聲蘊含了十足京劇韻味兒的感嘆,讓劇中的常四爺有了牢獄之災;還有那句“盼哪,盼哪,只盼誰都講理,誰也不欺侮誰!可是,眼看著老朋友們一個個的不是餓死,就是叫人家殺了,我呀就是有眼淚也流不出來嘍!”“我自己呢?我愛咱們的國呀,可是誰愛我呢?”常四爺在最后那一刻還深深感慨于自身的遭遇,所以最后的悲嘆中仿佛也夾雜著類似于嘎調(diào)的拔高之音,像是絕望之時的悲鳴,響徹了整個劇場。其實,《茶館》中還有很多演員,其臺詞表現(xiàn)帶有一些京劇感,如跑堂的伙計,他的每一句吆喝其實都蘊含了深厚的京劇功底。我們都免不了要在這話劇中看到充滿京劇元素味道的臺詞,因為這原本也就是發(fā)生在老北京的故事。
三、悠揚婉轉(zhuǎn)處——京劇余音繞梁的回響
話劇《茶館》里面的各色人物姿勢、腔調(diào)的京劇韻味兒暫且不提,背景音樂中還穿插了濃濃的京劇代入感。京胡的聲音剛勁有力,極富穿透力。在王掌柜改良失敗之后,那句“改良!改良!越改越?jīng)?,冰涼!”的聲音背后響起,讓人有振聾發(fā)聵之感,京胡的節(jié)奏伴著頗具潤腔之感的常腔臺詞,獨留一股子余音繞梁的勢頭。京劇中的板,又叫檀板、拍板,這是打擊樂器的一種。話劇的開頭、中間、結(jié)尾三段時期的數(shù)來寶的臺詞,在板的輕快節(jié)奏下娓娓道來,配合著節(jié)奏明快的敲打聲,“這大茶館兒是老裕泰,買賣興隆真不賴。這茶座兒多真熱鬧,也有老那個也有少?!薄斑@王掌柜,他動腦筋事事改良講維新。他動腦筋是白費力,胳膊擰不過大腿去。”“甭說我混不了,王掌柜的也過不好。他錢也光,人也老,身上就剩了件破棉襖……”這些京味兒帶來的是裕泰茶館的時代變遷,也有配合竹板敲擊節(jié)奏的悲涼感。
四、結(jié)語
《茶館》歷經(jīng)的年代時間差不多有五十年,而這五十年恰好就是京劇發(fā)展最輝煌鼎盛的時期,因為自古代中國人就有聽戲的習慣,這戲大多都是京劇。人們在這個京劇傳播非常廣泛的時期,最常做的事情就是到茶樓里去聽戲,因此演繹《茶館》的各色人物就免不了帶上一些京劇的韻味兒,而身上帶了這些京劇元素,也就給《茶館》刻上了時代感。因此,探究話劇中的京劇元素,對深刻了解《茶館》的年代背景和中心思想,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因為話劇中的京劇元素,讓《茶館》的演繹更符合老北京的年代感,進而讓其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參考文獻:
[1]吳剛.話劇《茶館》中的京劇元素[J].中國戲劇,2019,(2):82-83+1001-8018.
[2]施勤.從話語角色轉(zhuǎn)換看戲劇人物刻畫——以老舍<茶館>中的戲劇對白為例[J].大眾文藝,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