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欣欣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孩子在快樂的狀態(tài)下學習最有效?!薄巴纯嗟墓φn使人感到知識討厭,而愉快的功課會使知識吸引人。”要使學習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滿足和快樂,使學生樂于學,便要打造能夠滋養(yǎng)、煥發(fā)童心的“樂學”課堂。本文將結合數學學科特色,從師生情感互動、趣味教學設計、教學延展三方面,談談如何打造“樂學”童心課堂,讓學生在快樂中學,讓老師在快樂中教,并在快樂“教、學”中共同成長 。
一、師生互動,打造情感課堂
數學是一門注重邏輯性、科學性、規(guī)范性的學科,數學使人聰明、嚴謹。然而,在很多人眼中,數學也成了枯燥、乏味的代名詞,數學課堂似乎就是教師和學生一起認真、努力地“啃”著數學的一系列叫作規(guī)律、定理、法則的“硬骨頭”。
確實,只有知識沒有情感互動的課堂,必然是沉悶、無趣的。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機械地教,學生機械地學,教師漸漸地失去了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也成為沒有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作業(yè)機器。
因此,我們要打造能夠享受學習快樂、注重情感互動的情感課堂。
情感體驗是互動生成、相互影響的,當教師走進一個氣氛沉悶的班級時,可能也會受學生影響,導致情緒低落,教學過程缺乏激情。而一個情緒低落、缺乏激情的教師站上講臺上課,也會使學生失去思考、交流的熱情。負向的情感會傳染,影響教與學的質量。當然,正向、積極的情感也會互相傳遞、感染。作為教師,要想讓學生學得愉快,享受學習的快樂,便要學會在教學中如何和學生更好地進行情感互動,讓學生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
(一)積極熱情享受教學
在課堂上,教師應當成為第一個投入并享受課堂、享受數學的人。只有當教師在課堂上充滿熱情,對知識充滿求知欲與好奇心,饒有興味地享受課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時,才能帶動學生興味盎然地投入數學學習。
(二)平等熱誠關懷信任
課堂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舞臺,不是教師的獨角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每一個獨一無二的學生,才是這個課堂的主角。而教師要關懷每一位學生求知的情感體驗,信任學生的成長發(fā)展?jié)撃?,并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以更平等的交流互動方式,保護與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中的思考與探索,使其成為課堂的主人。
教師和學生在這樣有情感流淌的課堂中教與學,才能更好地體會學習的樂趣,使數學學習成為真正富有吸引力、趣味盎然的學習活動。
二、多樣設計,打造趣味課堂
積極的情感互動,創(chuàng)造了和諧、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然而真正的“樂學”童心課堂,仍然需要豐富多樣、趣味盎然的教學活動支撐。讓學生在豐富的活動中,收獲快樂的同時也收獲知識。
針對小學數學學科特點及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在教學中,我嘗試以下幾種趣味教學方式。
(一)兒歌激趣教學
在日常教學中,一些學生常常覺得數學知識深奧,難以理解與記憶。而兒歌這種節(jié)奏鮮明、形象生動的表現(xiàn)形式,可以將一些數學知識以更簡潔、工整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讓學生在朗朗上口的兒歌聲中,理解并記憶一些數學知識。
如,教學《年月日》一課時,出示兒歌: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只有二月二十八。短短的一首兒歌,將一年12個月的大小月、特殊月劃分及其天數特征清楚地呈現(xiàn)出來,易于學生的理解與記憶。
把數學知識與兒歌創(chuàng)造性地結合起來,便能讓學生在瑯瑯的兒歌聲中快樂地記住數學知識。
(二)活動激趣教學
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知識的原型,教師可以把現(xiàn)實生活和想象活動創(chuàng)造性地結合起來,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并充分利用情境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學《10以內的加法》一課時,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10元自助餐廳”的模擬情境,給“餐廳”中的各種“食物”設定價格,讓抽象的數字具化為現(xiàn)實生活中“食物”的形象“價格”,讓兒童在“自助配餐”的情境中自然又愉悅地學習數學知識。
三、教學延展,打造“樂學”課堂
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精心的教學設計,讓教師和學生都學在課堂、樂在課堂。然而,“樂學”課堂更應走出教室和學科的限制,“樂學”需要更大的舞臺。
不同的人對數學有不同的認識,熱愛數學的程度也大相徑庭。作為數學教師,要讓學生樂學數學,最有效的方法,便是讓他體會到數學之美,體會到數學作為一切科學之母的魅力所在。
(一)體會數學的發(fā)展
在世世代代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傳承下,我們的學生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看世界的一批幸運兒。一切曾經不可思議的事,在他們眼中習以為常,便少了探索和求知。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保護和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望。
如,在學習認數的知識時,讓學生思考:沒有數字之前,人們是怎么計數的?阿拉伯數字是怎么來的?等等。在學習年、月、日時,不只能記住大月、小月、二月天數,更要引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天數是這樣定的?為什么分平年、閏年?要讓學生有“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想法。保有這樣的求知欲,在漫長的學習生涯中,學生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數學,喜愛數學。
(二)體會數學的應用
數學不只在課本上,數學是一切科學之母,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教學中,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數學的眼光,走向生活這個更“大”的課堂。如,學習《軸對稱圖形》這一課時,讓學生去觀察體會生活中的圖形對稱之美,認識三角形時,體會三角形穩(wěn)定性在各行各業(y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學生才會更有探索、學習的欲望。
“樂學”童心課堂便是要溝通師生間積極的情感,互動創(chuàng)造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結合趣味橫生的教學活動,快樂地開展知識學習,再配合延展性學習、豐富課堂內涵、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教師快樂教,學生快樂學,并在快樂教、學中共同成長。
【作者單位:昆山高新區(qū)同心小學? 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