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仙鳳
要上好一堂課,需要教師在正確的教育理念指導下,認真地閱讀教學參考,認真鉆研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把握教學重難點;應精心備課,不斷試教,不斷反思,不斷修改,不斷超越。好課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的不斷打磨。這樣,才能教材把握更準確,教學設計更完善,教學觀念、教學手段更新。
當筆者接到參加區(qū)里賽課的通知時,既欣喜又擔心。能有幸代表學校參加賽課,鍛煉自己,提高自己,感到很開心。同時,能否上好一堂課的擔憂涌上心頭。有壓力就有動力,雖然參加賽課已不是頭一回,但從接到通知到最后的課堂展示,僅有短短十多天。這十多天是緊張的、困惑的、欣喜的……總之,五味俱全。帶著復雜的心情,我開始了“磨課之旅”。
本文結合執(zhí)教教科版小學科學六下第三單元第三課《我們來造“環(huán)形山”》的教研經歷,談談筆者在磨課過程中的成長與收獲。
一、選課題很關鍵
課前必須選好課題。選一個適合自己的課題是一個好的開端。選課題要考慮兩點,一是所選課題是新課,保證所執(zhí)教班級還沒有上過這一課。二是要結合自己的特點選課。例如,有些老師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則可以選圖形、活動之類的課;有些老師邏輯思維能力較強,可以選計算之類思維性強的課。基于以上兩點,我翻了翻四到六年級的科學書目錄,尋找適合自己教學風格的教學內容,最后我選了四上科學《骨骼、關節(jié)和肌肉》這一課。但在與學科成員交流時,被否定了。因為本學期學生學習四下內容,所以本課只能在三年級上課,而對于四年級的內容給三年級學生上有些拔高。于是,我放棄了這一課,進入重選模式。最后選定六下《我們來造“環(huán)形山”》。
二、課堂導入
上課伊始,如何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來,課堂導入很關鍵。一段成功的課堂導入,能讓學生專注于課堂,激發(fā)學習興趣,喚起求知欲,從而為上好本節(jié)課打下基礎。
試上《我們來造“環(huán)形山”》這一課,我通過猜謎導入。課件出示“小時兩只角,長大沒有角,到了二十多,又生兩只角。(打一天體)”讓學生猜出謎底。教師語言過渡:“古人用肉眼觀察月球,把月球上的陰影想象成了月兔和桂花樹,現(xiàn)在人們已經能近距離觀察月球了?!闭n件出示真實月球表面圖片,進入本課的教學。課后學校磨課團隊進行教學研討,有老師提出:“導入不夠精彩,猜謎有些多余。”并建議可以從學生前概念出發(fā)導入課題。讓學生經歷思維的碰撞,從而激發(fā)探究興趣。
根據(jù)老師們的交流,我深入思考,反復推敲,重新設計了導入環(huán)節(jié)。導入結合了學校社團特色和學生的前概念。具體如下:圖片導入,課件出示孩子們的作品《我心中的月亮》→《嫦娥奔月》→月球真實圖片。(這是我們學校社團同學們的繪畫作品,我們來一起欣賞一下。課件依次展示圖片,美嗎?是的,這就是學生心目中的月亮,它是彩色的,圓圓的,表面很光滑,美極了!傳說中就有一人也是這么認為的,她認為月球很美,于是就飛到了月球,這個人是誰呢?——嫦娥,她向我們發(fā)回了月球真實的圖片。)通過學生對月亮的認識與真實月球的比較,形成強烈對比,學生產生疑問:“月球為什么會是這樣的?”從而順利進入本課學習。
三、轉變教育理念
第一次試教之后,在與學校磨課團隊交流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自己沒有將先進的教育理念真正落實到教學的實踐中。我偏向于自己的教,按照我預設的流程進行,忽視了學生的學,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沒有真正地讓學生去猜測、去想象,還是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如:在推測月球環(huán)形山成因時,我出示了地球火山口和月球環(huán)形山的圖片、地球隕石坑和月球環(huán)形山的圖片,想借此引導學生猜測月球環(huán)形山是由隕石撞擊或火山噴發(fā)形成的。其實,這樣設計,學生會按老師預想的方向走,但無形之中,老師抹殺了學生的探究欲望。久而久之,學生便喪失了思考的能力,坐等老師公布答案。
四、以學生為本
科學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在整個學生的課堂學習中,教師要以生為本,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了激勵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在“月球環(huán)形山成因”這一環(huán)節(jié),我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教學,讓每位同學都有機會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小組長匯總,全班展示討論的成果。
在驗證“月球環(huán)形山成因”環(huán)節(jié)時,我先組織學生討論實驗方案,改進方案,再動手實驗驗證。整個過程都以小組的形式進行。通過科學課,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積極倡導學生以科學探究為主,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注重研究過程,注重實驗操作,讓學生在課堂上實踐著、體驗著、收獲著、快樂著。讓學生主動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
磨課令人煎熬,但磨課能集思廣益,能思維碰撞。磨課的過程和結果都是一筆寶貴財富,正是這一次次磨課,讓我更清楚地了解了自己的不足,更堅定地踐行先進的教育理念。磨課中的經歷都有價值,它是通往成功的階梯。磨課促進了教師成長,提升了教師的專業(yè)水準。其實,磨課又是收獲滿滿的,是幸福的。感謝磨課,今后會更加認真地對待磨課。
【作者單位:衢州市柯城區(qū)溝溪中心小學?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