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用耕
有一種追求執(zhí)著不倦。為了新中國的誕生,為了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他可以舍棄一切,乃至自己的生命。
有一種信仰堅定不移。為共產黨主義奮斗終身,絕不是停留在入黨宣誓那一刻。因為它是崇高的信仰,是用忠誠和奉獻鑄就的。
有一種初心用生命的年輪刻就。從青年到壯年,從壯年到老年,漫長的歲月把一顆初心毫無保留地獻給黨,獻給人民,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本色。
他,就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 周年紀念章”(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監(jiān)制)獲得者,有著70年黨齡的老共產黨員,革命“五老”林桓祥老人。
2019 年11 月的一天,筆者和老人近距離接觸。布滿褶皺的臉龐,花白稀疏的頭發(fā),精神矍鑠,思維清晰,聲音洪亮,除腿腳有些不便外,看不出老人已92 歲高齡。林桓祥于1928 年3 月24 日出生于連江縣琯頭鎮(zhèn)定安村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兄弟4 個,他是次子。父親于1938 年因貧病交加離世,死時僅41 歲。父親去世后,孤兒寡母在苦日子中煎熬,是共產黨、游擊隊在定安村掀起了如火如荼的革命斗爭,引導他們走上了翻身求解放的光明大道。
●作者采訪老共產黨員林桓祥(圖右)
回憶起那段不平凡的歲月,老人記憶猶新,如數家珍。1948 年12 月,他投身革命,革命的引路人是林白、凌尚武、陳可珠。林白時任中共閩浙贛省委城工部副部長、地下軍司令兼閩(清)、古(田)、林(森,即閩侯)、羅(源)、連(江)中心縣委(五縣中心縣委)書記,統(tǒng)領福州周圍各縣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游擊斗爭。凌尚武時任中共林(森)連(江)羅(源)沿海工委書記兼游擊支隊隊長;陳可珠時任中共林連羅沿海工委副書記兼游擊隊政委。林白率領的五縣中心縣委游擊隊原先活躍于福州城郊魁岐地區(qū)。1948 年10 月,游擊隊與國民黨軍隊在扁木臭灣激戰(zhàn)中失利,林白果斷地將黨組織和游擊隊轉移至定安,開辟沿海新區(qū),老區(qū)群眾習慣稱之為“定安工委”和“定安(游擊)隊”。林白睿智機敏,他得知陳可珠娘舅家在定安與曉澳,事先派遣陳可珠潛回定安發(fā)展黨組織,建立秘密而可靠的據點。陳可珠智勇雙全不辱使命。林桓祥的家搭建在早來頂山腳,屋后為茂密的森林,既便于隱蔽又利于逃生。這棟老宅成了地下黨和游擊隊一處可靠的秘密據點。“我第一次見到林白、凌尚武、陳可珠(他們3 人代號分別為“老張”“小林”“老可”)、林春妹(陳可珠的母親“快安姑”)、老潘(“四嬸”,負責照顧林白)是在1948 年的11 月,林白年紀最大,可珠大我4 歲,凌尚武與我同齡,21(虛)歲。他們幫我家干活,和我母親叨家常(陳可珠晚上與我母親同臥),之后宣傳革命道理和共產黨的主張。我、母親、胞兄桓灼3 人都加入了地下黨?!绷掷系乃季w在晨風中斷續(xù)。
● 林桓祥近照
1949 年1 月,是林桓祥永生難忘的日子。陳可珠將他帶到屋后的一株大榕樹下,輕聲問他:“怕不怕死?”“為了建立新中國,不怕死!”林桓祥的回答鏗鏘有力。“從今天起,你就是中國共產黨黨員了,我、老張、小林,是你的入黨介紹人。”林桓祥在可珠帶領下舉起右手莊嚴立誓:“不怕犧牲,嚴格保守黨的秘密,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永不叛黨?!鳖A備期3 個月,1949 年4 月轉為中共正式黨員。林桓祥入黨后,黨組織分配他的工作任務為站崗放哨,了解敵情,還當上了陳可珠的警衛(wèi)員。那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即將橫渡長江,國民黨的反動統(tǒng)治風雨飄搖,土崩瓦解,但反動派不甘心滅亡,仍在猖狂地調動省保安團,在地主武裝的配合下多次“圍剿”我地下黨和游擊隊,形勢相當危急。林桓祥和戰(zhàn)友多次護送陳可珠沖出敵人的包圍圈,轉移到曉澳、云居山、湖里一帶活動。他記得陳可珠把曉澳的一個偽保長叫到湖里村,限期要他交出黃金、糧食、槍支等,保長諾諾照辦。除游擊隊外,各村貧農團、赤衛(wèi)隊、婦女會組織迅速壯大,瓦解和摧毀了國民黨基層保甲政權。1949 年7 月間轉入支前工作,配合解放軍解放連江、馬尾、福州等地。
1949 年8 月12 日,林桓祥追隨凌尚武、陳可珠率部赴潘渡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會師。凌尚武因拭手槍時,不慎走火導致手掌受傷,坐軟轎而被敵人追蹤。危急關頭,陳可珠連開兩槍把敵七十四軍一個團的兵力引開。陳可珠命令林桓祥等7 名隊員隨打隨退,而她自己卻邊打邊進,把敵人火力引向自己,打到天明,彈盡被捕,其他隊員突圍脫險安全到達目的地。敵人先把陳可珠關押幕浦,后又轉押至縣城敵七十四軍軍部監(jiān)牢,嚴刑拷問,威逼利誘,陳可珠堅貞不屈,敵人黔驢技窮,8 月15 日,陳可珠在連江縣城江南橋頭沙灘上英勇就義。林桓祥曾千方百計地營救,但面對強敵回天乏術。連江解放的第5 天,林老和戰(zhàn)友一道備好油漆的棺材,通知快安的親友,開船將可珠的遺體由烏豬港運往快安安葬?!瓣柟饪傇陲L雨后,您的遺愿我們完成!”林桓祥向他尊敬的領導人行最后一個軍禮。
1949 年9 月,連江到處綻放著慶祝翻身解放的勝利禮花,可由于“城工部事件”的陰影,林桓祥和他的戰(zhàn)友們卻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黨籍沒了,革命的歷程扣上了“反革命”的疵痕,他黯然回到了定安村老宅(前些年修建高速路被拆毀),又成了一個地道的農民。他初心不改,不怨天尤人,對黨忠心耿耿,堅信歷史是公正的。在之后的工作中,他樣樣不落人后,1954 年重新申請入黨,被提拔為村干部,從1956 年至1978 年,先后擔任高級社社長,東岸大隊大隊長,定安大隊黨支部副書記、書記,帶領著村民自立更生,艱苦奮斗,修碼頭,拓公路,大辦社隊企業(yè),提高糧食產量,改善村民生活,被譽為“革命的老黃?!?。期間,在1956 年和1964 年,黨中央和地方黨委兩次為城工部事件平反,他還是成了被遺忘的角落?!袄蠘浯荷罡ā?。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行改革開放和撥亂反正,林桓祥迎來了政治生命的第二個春天,縣委和琯頭公社黨委下文為他公開平反(連琯委〔1982〕075號),恢復其黨籍和革命“五老”身份,黨齡從1949年4月算起。屈指掐算,林老的黨齡已有70年了。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
黨和政府在生活上、政治上給了林桓祥相當的待遇,他過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如今四代同堂,兒孫繞膝。他在思想上生活上關心兒孫輩外,對他們要求也非常嚴格。他時常告誡后輩,要培養(yǎng)優(yōu)良的政治品質和道德品行,低調做人,認真做事,要有一技之長,靠自己本事吃飯。兒孫輩個個有出息,尤以外孫林賢樂脫穎而出,志存高遠,在壽山石雕藝壇技壓群芳,榮膺“福建省高級雕刻藝術大師”職稱,作品《雨巷》,于2016 年在全國參選的1300 余件玉石雕作品中拔得頭籌,從首都北京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捧回“百花獎”金獎,列入中共連江縣委組織部優(yōu)秀人才名錄。對此殊榮,各類媒體爭相報道。林賢樂說,外公對黨的忠誠、對信仰的堅定、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對工作的勤奮、對榮譽的淡定精神,始終是我們晚輩做人、做事的學習榜樣。
告別林老時,腦中忽然閃動古人的詩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眲C哉,林桓祥無愧為大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