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盼盼
“教師不經(jīng)意的一句話,可能會創(chuàng)造一個奇跡;教師不經(jīng)意的一個眼神,也許會扼殺一個人才?!痹诘湍昙壍膶W生身上更能體現(xiàn)這個道理,他們幼小的心靈也更容易受傷。作為一名低年級班主任,工作復(fù)雜瑣碎,學生千差萬別。一班三十幾個學生,個性各有不同。在成長過程中鬧點小矛盾,發(fā)生小沖突是常有的事,這些都少不了班主任的操心。為使教育工作更加順利,我每天都利用課余時間閱讀一些北京教育叢書,如《教育是溫暖的—一位班主任的18個教育故事》《探索學生心靈的事業(yè)》等等,并用學到的方法和學生溝通,這使我管理學生時更加得心應(yīng)手。下面我就來說一說班里發(fā)生的兩件小事我是怎樣解決的。
我班里有一個叫王嘉旭的學生,剛一接這個班的時候,我就已經(jīng)見識了他的“厲害”——嘴巴愛說,手腳愛動,作業(yè)胡亂做,上課出洋相,下課愛打架。因此,我常能聽到同學們甚至家長對他的投訴。他就屬于那種個性偏激、容易沖動、自我控制力比較差的學生,我對他的行為曾一度感到頭痛。剛開始那段時間,對于經(jīng)常違紀犯錯的他,我會毫不留情地把他叫到面前,狠狠地教訓他一番。隨著和他相處時間長了,我發(fā)現(xiàn)“雷霆式”這種辦法對他來說是不起作用的,他早已習以為常了。該用什么辦法來鎮(zhèn)住他改變他呢?我也在不斷摸索和嘗試。實踐證明,“冷處理”對于王嘉旭來說是個有效的辦法,目前效果良好。現(xiàn)在對于他的違紀,只要不是什么原則性的大錯誤,我多數(shù)采用的是“不生氣,不理睬,裝糊涂”等辦法來對待。說來也怪,沒有像以前“貓盯老鼠”那樣盯著他了,他反而有所收斂了。印象最深的還是那一次,王嘉旭聽到背后一同學在議論他,他以為同學在說他的壞話,他就和同學吵起來。這時我把他帶到辦公室,先讓他站在一旁,我自己則照樣改我的作業(yè),一段時間都沒有去理他。半小時候過去了,看他的火氣已經(jīng)下去了,我才把他叫過來了解事情的經(jīng)過,然后指出他的不足,教他該怎樣克制自己的情緒,直到把他說得心服口服。下課后兩個人都向?qū)Ψ秸J了錯,道了歉,還誠懇地在班上作了檢討,請同學們來監(jiān)督他的行為。
在實際工作中,班主任需要調(diào)節(jié)好自己的心態(tài),做到因材施教,帶著智慧和愛心、帶著責任感來靈活使用“冷處理”的這一好辦法,做好本職工作。而有些時候班主任也需要用一些小故事中的大道理來引導學生意識到自己錯誤,從而改正。
一節(jié)課間,我正在辦公室里批改作業(yè),班干部跑來對我說:“吳老師,張宇軒哭了?!蔽疫B忙叫來了張宇軒,他走過來,淚珠兒如斷線珍珠往下落,他用袖口不停地擦著?!霸趺蠢玻坷蠋煾杏X你很傷心?!蔽乙贿厗栆贿呥f過紙巾?!皠⑺紓フf我腳臭,其他同學也跟著說我!”張宇軒哭哭啼啼說道?!澳悄隳_臭是真的嗎?”我追問了一句,他不說話了。估計是真的,我心下想著,但不道破。繼續(xù)說道:“不管是真還是假都沒有關(guān)系,如果是真的,因為自己不好的衛(wèi)生習慣影響了旁邊同學,你有沒有覺得難為情呢?你可以去跟同桌道個歉說聲對不起;如果不是真的,你可以跟劉思偉講明,甚至可以脫下鞋子讓他聞一聞。如果自己不能解決還可以找老師幫助??!估計現(xiàn)在你已經(jīng)清楚自己該怎么做了,對嗎?”“嗯!”不知什么時候,眼淚已經(jīng)干了,他朝我點點頭?!跋热ド险n吧!”我打算中午利用午休時間處理這件事。
可是如何處理這件事情呢?我想起了昨晚《做一個聰明的教師》上看到的一篇文章,正好利用。中午午自習,我就見縫插針:“給大家講一則近來朋友圈熱烈轉(zhuǎn)發(fā)的漫畫——兩個母親帶著孩子過馬路,馬路對面站著衣衫襤褸的老乞丐,一個母親對孩子說,好好學習,要不以后就像他一樣沿街要飯;而另一位母親則告訴孩子,好好學習,以后才能救助更多像他這樣的人。請問你們更欣賞哪位母親的教育?”“第二位!”學生幾乎眾口一詞?!盀槭裁茨??”“因為第二位母親讓我感受到這個世界有尊嚴有希望還有愛?!薄罢f得真好!吳老師一直覺得我們班是一個有情有義的班級。上午發(fā)生了腳臭事件,張宇軒哭得很傷心。從愛出發(fā),我們重新來看這件事情,大家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式呢?”我點名劉思偉。他想了想,說:“聞到臭味,我應(yīng)該先確認是誰,而不是馬上就喊。確定之后我應(yīng)該對這位同學說他腳臭,我很難受。他可能就會每天洗腳了,這樣的話我既能幫到了同學也不會聞到臭味了。一舉兩得!”我贊許地對劉思偉豎起大拇指:“謝謝你的分享!這一番話讓我們感受到了真誠、平等和愛!”這件事情就這樣過去了,下午放學時劉思偉來告訴我:“吳老師老師,張宇軒找我道歉了,說是他腳臭,以后他會天天洗腳的。”“真高興看到這樣的結(jié)果!”我輕輕地拍了拍劉思偉。
孩子的成長總是出現(xiàn)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在問題中成長是學生成長的常態(tài),而作為一名老師,我們職責是如何在問題中幫助學生照見自己,引導學生調(diào)整自己,修正自己,達到自我完善,從而使學生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區(qū)永樂店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