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畢軍
摘 ? ?要:本文針對拉錨式支護、土釘墻支護、懸臂式支護、地下連續(xù)墻支護四種常用深基坑支護技術進行了大體分析,以某房建工程為實例,圍繞混凝土灌注樁施工、錨桿支護作業(yè)、錨噴護壁施工以及施工過程中的監(jiān)測要點四個層面,探討了深基坑支護技術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具體應用要點,以期為相關工程提供參考。
關鍵詞:房建工程;深基坑支護;錨桿支護;錨噴護壁
1 ?引言
深基坑支護技術是一種應用于建筑工程地下結構、防止基坑變形的支護措施,其基坑開挖深度大于5m,施工區(qū)域的地質條件、水文狀況較為復雜,為基坑支護施工帶來了較大風險。深基坑支護施工將直接影響到建筑工程地下結構的質量與安全,因此務必要優(yōu)化支護順序、支護技術選取,保障基坑工程整體質量。
2 ?常用深基坑支護技術的類型分析
2.1 ?拉錨式支護
拉錨式支護技術大體分為以下兩種類型:其一是由錨固釘、擋土結構、拉桿組成地面拉錨支護結構,適用于基坑周圍未設置錨桿、基坑開挖深度達標的工程;其二是利用錨桿抵擋土層、完成支護施工,適用于變形量小、施工規(guī)模大的中小型房建工程。
2.2 ?土釘墻支護
土釘墻支護結構主要由土釘群、土體與混凝土面層組成,利用支護結構抵擋土層、承受壓力作用,能夠有效提升基坑與邊坡結構的穩(wěn)定性。該技術具有結構簡單、成本造價低、施工便捷度高等應用優(yōu)勢,適用于軟土地基建筑項目。
2.3 ?懸臂式支護
懸臂式支護通過在基坑底部嵌入平衡體,利用平衡體維持基坑底部巖土體的穩(wěn)定性,同時平衡地面承載物的壓力,且無需運用支撐與錨桿材料。該技術適用于綜合條件較為理想的建筑工程,對于基坑深度提出了較高要求,不適用于深度小、含軟土地基的建筑項目。
2.4 ?地下連續(xù)墻支護
地下連續(xù)墻支護技術的適用范圍較廣,可有效提升建筑物的穩(wěn)定性、防滲性與抗彎強度。但在應用過程中需控制好導墻的質量,確保導墻內墻面、地面縱軸線的平行度不超過10mm,垂直度誤差不超過5%,且內外導墻間距不超過10mm、頂面平整度不超過5mm[1]。同時,需嚴格依據質量標準進行泥漿配合比控制,在24h內利用配置好的泥漿完成施工,并利用泥漿泵實現泥漿的均勻拌和處理。
3 ?深基坑支護技術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具體應用要點探討
3.1 ?工程概況
以某房建工程為例,該項目總建筑面積為12.4萬平方米,包含地下4層、地下部分總面積為3.6萬平方米,建筑高度為102.6m。在該工程項目中,基坑底部最深處的相對標高為-22.6m,選用鋼混梁板筏基作為地基基礎,將無粘結預應力筋設置在地下裙房、混凝土梁中。根據水文地質勘察結果可知,該工程項目所處位置的地基持力層由粉質粘土層、粘質重粉土層組成,無軟弱下臥層,承載力標準值為230kPa;地下水分為滯水、潛水、層間水三層,由上至下埋深分別為1.2m~4.1m、10.3m~13.3m、22.2m~23m,且地下水對于鋼結構的腐蝕性較弱。綜合考慮到工程所處區(qū)位、工期要求與施工安全等因素,擬采用聯(lián)合支護方式開展深基坑支護作業(yè),邊開挖邊支護,借此保障工程進度、節(jié)約回填作業(yè)成本,達成施工預期目標。
3.2 ?混凝土灌注樁施工
采用旋挖鉆機泥漿護壁鉆孔工藝,在施工前預先完成場地整平處理,在場地周圍開挖一條排水溝,用于排除地表水,并在施工現場適當位置修建泥漿池、開始試樁成孔,基于設計圖紙完成水準點的測量定位。在鉆孔作業(yè)環(huán)節(jié),首先應選取適量泥漿注入鉆孔內,將泥漿液面控制在地下水位1m以上位置,借此控制鉆頭發(fā)熱問題、降低泥漿阻力,有效發(fā)揮護壁作用。在將鉆孔底部泥漿排出時,需將泥漿排出比重控制在1.0~1.1范圍內,待觸之無明顯顆粒后即可完成清孔作業(yè),將預制鋼筋籠放至孔內,在水下利用導管法完成混凝土的連續(xù)灌注作業(yè);在埋設鋼筋籠前需設置定位鋼筋環(huán),用于保障鋼筋保護層厚度達標。接下來利用潛水泵將孔底殘留泥漿抽出,注入貯漿槽內,確保在混凝土澆筑環(huán)節(jié)注漿管始終位于混凝土液面下的0.8m~1.3m位置,保障混凝土澆筑質量。
3.3 ?錨桿支護作業(yè)
選取42.5R普通硅酸鹽水泥作為水泥漿錨桿體材料,在施工前做好技術交底,明確錨桿排數、孔深、孔距等信息,隨后完成放線定位,確認擋土墻、錨桿孔的具體位置。在鉆孔環(huán)節(jié),應嚴格依據孔位及時調整錨孔位置,在鉆進環(huán)節(jié)將鉆桿在孔內反復提插,待用水沖洗孔底沉渣至有清水流出后,即可開始下一節(jié)鉆桿的鉆進作業(yè);在使用鋼筋前需做好鋼筋表面質量、規(guī)格型號的檢查,將不合格鋼筋進行及時更換處理;在注漿作業(yè)前需做好注漿管質量的檢查,保障注漿管無堵塞或裂縫,并將接口部位綁扎牢固、防范在注漿過程中產生漿液滲漏問題,待做好管口封閉處理后,連接壓漿管、利用二次壓力灌漿法開展注漿作業(yè),將灌漿壓力控制在0.4MPa~2MPa范圍內,有效提高錨桿的抗拔力;待完成注漿作業(yè)后,需秉持分段開挖、分段支護原則開展施工作業(yè),并針對錨桿位置、口徑大小、漿液配合比、錨桿插入長度、注漿量等參數進行嚴格把控[2]。
3.4 ?錨噴護壁施工
采取水平壓力灌漿技術進行噴錨網施工,在開挖基坑土方的同時進行支護施工,實現邊開挖、邊支護,借此保障土體與錨桿間的緊密結合,控制建筑物變形量、提升土層錨桿承受的拉力,并且選用錨桿替代鋼橫撐還能夠減少鋼材用量、無需使用到大型機械設備,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選取直徑為22mm的螺紋鋼作為鋼筋材料,利用雙面焊接技術進行鋼筋的搭接處理,將搭接長度控制在鋼筋直徑的5倍以上;隨后采取分層、分段開挖方式,利用空氣沖擊鉆進行成孔作業(yè),確??讖酱笥?4cm,將孔深偏差值控制在-20cm以內,并結合施工實際情況進行角度調整;將漿液配合比中水和水泥的比例設為1:0.45,選取3‰的三乙醇胺加入漿液中,確保注漿壓力不小于0.5MPa,并在注漿結束后做好坡面修整處理,嚴格控制好坡面與地下室墻體的距離。在混凝土墻面噴射作業(yè)前,需在坡面標記好噴射厚度5cm,依據標準作業(yè)要求進行噴射質量管控,并在噴射結束后做好混凝土面層的灑水養(yǎng)護處理,確保養(yǎng)護時間至少為7d。
3.5 ?施工過程中的監(jiān)測要點
首先,選用測斜儀、讀數儀針對深基坑圍護結構的變形量進行量測,將量測深度設置為基坑底部2m位置,將量測到的變形量結果與標準量進行對比并做好記錄;其次,沿基坑外圍處設置10個參照點、構成監(jiān)測網,利用水準儀針對各點高程進行測量;最后,沿鉆孔灌注樁周圍設置20個水平位移點,量取各點與軸線的偏距,選取兩次測量結果進行對比、獲取水平位移量,用于判斷灌注樁的樁頂水平位移是否控制在標準范圍內,保障施工質量達標。
4 ?結論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深基坑需承載上部建筑的壓力,諸如流沙、基坑內沉降等突發(fā)事故均會影響到基坑支護結構的質量。對此務必要落實施工前期的現場勘察工作,綜合調查施工現場的地理環(huán)境、管道敷設情況,確保選取最優(yōu)施工方案與深基坑支護技術,依靠科學組織管理提升施工質量,保障支護結構的安全可靠。
參考文獻:
[1] 王健.關于深基坑的支護設計與巖土勘查技術探討[J].居業(yè),2019(7):90.
[2] 劉永明.簡議房屋建筑深基坑支護工程的施工要點與施工管理[J].建材與裝飾,2018(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