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娟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指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弊x整本書,可以把閱讀方法運用于閱讀實踐,彌補教材單篇閱讀的不足。當閱讀整本書的質和量得到保證后,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將會得到明顯提高。那么,如何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呢?下面,筆者以指導學生閱讀《童年》一書為例,來談一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三大步”。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jīng)歷創(chuàng)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為《在人間》《我的大學》)。此書通過一個兒童無邪的眼光,向讀者生動展示了19世紀中葉俄羅斯社會底層人物的生活,寫出了高爾基對苦難的認識,對社會人生的獨特見解,字里行間涌動著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在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里,這本書的閱讀安排在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快樂讀書吧”中,主題是“笑與淚,經(jīng)歷與成長”。
一、指導閱讀前,激發(fā)閱讀興趣
要順利完成整本書閱讀任務,教師需要為學生隆重引薦這本書,以期激發(fā)學生足夠的閱讀興趣。在推薦《童年》時,筆者是這樣做的。
首先,筆者引導學生讀書名、猜故事。童年,是每個學生都擁有過的。以“童年”為名,這本書會講述什么故事呢?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猜一猜?!巴辍崩锟鞓贰⑿腋?、美好、天真的故事蹦進腦海,學生的話匣子一下子被打開,仿佛和這本書有了一種莫名的親近感。
接著,筆者引導學生讀作者,繼續(xù)猜故事。筆者出示作者高爾基的簡介PPT,學生大致了解了作者的生平和小說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在這樣的理解基礎上,“童年”的畫風迅速改變,苦難、痛苦、掙扎、辛酸等詞匯成了學生此番故事猜想的主旋律。學生和文本又走近了。
以上兩步故事猜想,可以有效地拉近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加速學生與文本的融合,激發(fā)學生迫不及待地捧起書閱讀的興趣和熱情。
除此之外,筆者又采取“讀目錄、讀插圖、讀書評”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全面了解本書。為了激發(fā)學生興趣,筆者特意選取了整本書的“冰山一角”,引發(fā)學生對整本書的閱讀期待:“高爾基的《童年》到底講述了怎樣的故事呢?趕緊翻開書,開始閱讀吧!”
二、指導閱讀中,閱讀方式多樣化
《童年》這本小說近九萬字,根據(jù)六年級學生每分鐘閱讀300字的速度,每天30分鐘的閱讀時間,可以計劃14天完成閱讀。在閱讀進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方式,指導學生,提高閱讀效益。
1.大聲朗讀,持續(xù)默讀
以筆者所在學?!S梅縣晉梅小學為例,晉梅小學是一所寄宿制學校,每天中午14:00-14:30是固定的“悅讀30分”時間。閱讀《童年》整本書期間,學生要每天“悅讀30分”,教師先為學生大聲朗讀書中一個章節(jié),一般為10分鐘;接著,教師和學生一起持續(xù)默讀近20分鐘。每天半小時,既有聲情并茂的朗讀,又有專注的沉浸式默讀,有效保證了閱讀的質量。
2.繪制人物關系圖,編寫人物小檔案
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講,《童年》這本外國小說里的人物姓名和關系略顯復雜,書中有阿廖沙、父親、母親、繼父、外祖父、外祖母、米哈伊爾舅舅、雅科夫舅舅、娜塔莉亞舅媽、薩沙、葉夫根尼婭、格里戈里、小茨岡、“好事情”、彼得伯伯等。為了幫助閱讀理解,筆者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圈出故事中的人物,繪制人物關系圖,以阿廖沙為中心,用輻射狀思維導圖梳理小說中出現(xiàn)的人物,簡要標明人物關系,嘗試備注人物、事件和人物性格特點;并從中挑選三個重要人物編寫人物小檔案。事實證明,在閱讀人物眾多、關系紛繁復雜的小說類書籍時,繪制人物關系圖,編寫人物小檔案,是輔助閱讀理解的一種好辦法。
3.寫閱讀小日記
在閱讀《童年》這本書期間,筆者引導學生結合閱讀體驗并創(chuàng)作一些話題日記。比如:①你對書中的哪一個人物印象深刻,聊一聊他(她)吧;②結合列夫·托爾斯泰的《窮人》和契訶夫的《凡卡》,談一談閱讀高爾基的《童年》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③阿廖沙生活在外祖父家里,這里既有吝嗇、貪婪、殘暴的外祖父,也有慈祥善良、隱忍堅強的外祖母,還有其他形形色色的人物,那么他的童年究竟是幸福的,還是悲慘的呢?④我的身邊也有一位外祖母這樣的人,我來寫一寫他(她)。讀寫結合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手段,這些不同的話題可以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并思考轉化,以此達到以讀促寫、以寫悟讀的教學目的。
4.批注,不動筆墨不讀書
在閱讀《童年》這本書時,筆者布置學生在持續(xù)默讀時,當出現(xiàn)一個新的人物,圈出他的名字或稱謂,在空白處備注其與阿廖沙的關系;勾畫出畫面感強的描寫類語句,例如人物的外貌描寫、語言描寫、神態(tài)描寫、動作描寫、環(huán)境描寫等,可以簡略批注人物印象或環(huán)境特點;在有疑惑的地方可以標上“?”,跟老師同學探討,或查閱資料;讀到頗有感觸的語句時,可以用波浪線劃出來,標上“!”;每讀完一個章節(jié),可以在空白處及時記錄下自己的閱讀感受……運用簡潔、精練的書面語言,或以圈點、勾畫的方式在書中空白處記錄閱讀者的所思所想,包括詞語學習、語言品讀、資料注解補充、閱讀感受、閱讀疑惑等。批注是一種幫助理解、深入思考的閱讀策略,也是一種適用于大多數(shù)整本書閱讀的基本策略。
三、指導閱讀后,分享延伸,積累沉淀
在閱讀完《童年》整本書后,筆者安排了一節(jié)分享交流課,這節(jié)課分為課前準備和分享展示兩部分。課前準備有如下內(nèi)容:制作一份《童年》整本書推介海報:收集整理學生在閱讀整本書過程中繪制的人物關系圖、編寫的人物小檔案、創(chuàng)作的閱讀小日記、書上的批注、閱讀的疑惑等閱讀過程中的文字、圖片。分享展示有如下內(nèi)容:圍繞“笑與淚,經(jīng)歷與成長”設置交流話題;引導學生關注書中部分章節(jié)結尾的話語,因為這些結尾語句點明了本章節(jié)的主旨或作者的感悟,對學生整體把握章節(jié)內(nèi)容有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第十章結尾語“在無窮無盡的工作日里,憂傷就是節(jié)日,鬧火災就是逗樂;在一無所有的臉上,連傷痕也是點綴”簡潔點明了作者童年的辛酸;再如第十二章結尾語:“我們的生活是令人驚奇的,這不僅因為在我們生活中這層充滿種種畜生般的壞事的土壤是如此富饒和肥沃,而且還因為從這層土壤里仍然勝利地生長出鮮明、健康、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東西,生長著善良——人所固有的善良,這些東西喚起我們一種難以摧毀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道的生活終將蘇生。”這個結語表明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理性思考。
(作者單位:黃岡市黃梅縣晉梅小學)
責任編輯? 吳鋒
語文主題學習
“語文主題學習”項目組聯(lián)系方式
聯(lián)系人:劉老師?? 手機:18701273600
電話:? 010-58022100-6233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知春路7號致真大廈A座18層
郵政編碼:100191
郵箱:liuhantao@huayue.com
網(wǎng)址:http://www.ywztx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