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霞 李金生
漢語和英語在發(fā)音、詞匯、句法以及思維方式等方面有著很大差異。中學生在英語寫作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漢語思維負遷移的干擾,這給一線英語教師的教學帶來極大困擾。鄭州外國語中學英語寫作課題組經(jīng)過近兩年的探索,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以幫助學生克服漢語思維對英語寫作的干擾,具體做法如下。
一、培養(yǎng)應用能力
我們在課前預習時,要求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基本語言、文化背景等進行了解,做到聽課有目的,心中有重點。教師在常規(guī)教學中(非寫作課)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建語境,努力營造英語學習氛圍,注重場景學習,以減少漢語思維的負遷移帶來的干擾。
比如,同一個漢語詞匯,有很多個對應的英文單詞可以選擇,但是具體如何選,要根據(jù)具體的場景和語境,不能直譯。如說漢語“處理”一詞有以下4種常見的意思:
a.處置,安排,料理。例如:處理日常事物,處理財產(chǎn)。
b.變價、減價出售。例如:處理積壓商品,處理品。
c.用特定方法加工。例如:熱處理,冷處理,為便于維修而處理過的金屬。
d.在實驗設計中,所謂“處理”,是指諸如品種、工藝條件、種植方法等因素或措施。
在初二年級的一次課上,師生一起學習了do with一詞,在練習造句時,一名學生造出了這樣一個句子:The shop is doing with its goods at a very low price.因為學生在課后的生詞表里查到do with有“處理”的意思,他就寫出了這樣的句子。此類現(xiàn)象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層出不窮,因此筆者感到應合理加大語言輸入必要性的教學。
課堂學習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通過Individual work,pair work,group work等形式幫助學生鞏固預習成果,使之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充分練習,模擬實際交流,以逐步養(yǎng)成英語思維習慣。同時,教師在布置日常作業(yè)時,要有意識地布置基于本節(jié)課知識內(nèi)容和話題的相關練習,除了課內(nèi)基本詞匯的掌握和運用,還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和句型,讓學生養(yǎng)成日常積累的好習慣。
從初一開始,我們就堅持讓學生進行每周積累,積累分兩部分內(nèi)容:一是學過詞匯、句型的不同表達。比如,剛學過succeed doing sth這個句型后,我們還會分享be successful (in) doing sth這樣類似的例子。二是讓學生積累在閱讀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優(yōu)美詞句。
二、注重文化互融
教師根據(jù)本單元的內(nèi)容,合理介紹有關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以豐富學生認知。如九年級Unit 2中“I think that moon cakes are delicious”中涉及的各國節(jié)日;Unit10中 “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中涉及的各國風俗習慣等,都可以通過知識擴展和對比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比如,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在同樣面對贊美“You look good today”時,學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會回答“Not so good”,而英語國家的答語則為“Thank you”。因此,教師要廣泛收集資料,在日常教學中恰當?shù)亟榻B相關差異,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語境,體會不同文化的語言風格。
同時,設置英語文化交流分享課,每周有分享,每月有主題,介紹英美文學、歷史、地理、風俗等。語言和文化是相輔相成的,只有了解了語言產(chǎn)生的環(huán)境和文化,才能更清楚、更深入地了解語言本身,而交流的過程又是語言應用的過程。
三、強化英語思維
鼓勵學生大量看、聽、讀、模仿,從調(diào)動感官認知開始,通過由詞到句再到結構的直接轉換,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避免用漢語思維生硬地翻譯成英語。
引導學生學會使用詞典,注重英語解析,不局限于對單詞漢語意思的理解。以paraphrase的方式替代translate,以降低漢語習慣思維的干擾。
要求學生背誦例句及范文中的框架結構,加深對英語交流方式的理解。例如,英文中對空間的描述是由小到大,而中文則恰好相反;中文常以欲揚先抑的表達方式,將重要的觀點和事件置于文末,而英文中最常用的表達方式則是開門見山;等等。
四、定期訓練寫作
教師在結束每單元的教學后,可以根據(jù)此單元的話題,進行發(fā)散拓展,開設作文專題課。在寫作教學中,要注重提升學生的英語思維品質(zhì)和文化意識,基于本單元已有的閱讀輸入,避免寫作時的言之無物和漢語思維的負遷移。教師在組織寫作專題課時,要做以下幾點。
一是課前輸入。閱讀與寫作密不可分,充分大量的閱讀可以避免學生寫作空洞化、膚淺化,擺脫漢語思維的負面影響。除課本外,教師還需要準備相關閱讀和寫作素材,提供話題寫作所需的語言習慣及文化背景,提醒學生努力避免邏輯混亂和漢語式表達,以閱讀引入寫作,以寫作鞏固閱讀。
二是讀后分析?;趯W生生活在漢語環(huán)境的實際,教師提供大量的閱讀材料和寫作素材后,不要急于讓學生開始寫作,而應適當停頓,采取分組討論等方式,進一步鞏固之前的閱讀內(nèi)容,加深印象。也可以通過擴寫、仿寫等方式,使學生在充分理解英文的基礎上,盡量使用準確、地道的英語進行高效寫作。
三是及時反饋。寫作課最好選在兩節(jié)連上的英語課堂,小幅度、快節(jié)奏,及時評價。第一節(jié)課,用于閱讀輸入和完成初稿;第二節(jié)課,教師當堂對學生作文進行評價,給出修改意見,并完成二稿,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在評價方式上,可以采取自我檢測、小組互評、教師反饋和多媒體輔助系統(tǒng)評分等靈活手段。在評價過程中,著重關注學生的習作是否體現(xiàn)了英語思維,語言表達是否體現(xiàn)出準確性、連貫性和豐富性。
然而,課堂上的訓練總是有限的,要提高學生的英文意識和思維品質(zhì),有效避免漢語思維對英語學習尤其是英語寫作上的負遷移,教師更需要在課外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加學習的深度、廣度。同時,我們要通過多角度、多元化、體驗式的課外活動,增強學生對英語國家的了解,培養(yǎng)英語語感與表達習慣。我們還要積極鼓勵學生利用出國游學、參加英語角活動、上外教課等機會和社交媒體等平臺,進一步感受英語特點,品味語言魅力,以有效降低漢語思維負遷移對學習英語的影響。
(本欄責編 行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