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借記卡
◎畢淑敏
我們每個人出生的時候,并非是兩手空空,而是捏了一張生命的借記卡。
陽世通行的銀行卡分有鉆石卡、白金卡等細則,生命的卡則一律平等,并不因出身的高下和財富的多寡,就對持卡人厚此薄彼??ㄉ洗孢M了我們生命的總長度,它被分解成一分鐘一分鐘的時間,樹木傾斜的陰影就是它輕輕的腳印了。
密碼雖然在你的手里,但儲藏在生命借記卡的這個數字,你雖是主人,卻無從知道。這是一個永恒的秘密,不到借記卡歸零的時候,你都在混沌中。也許,它很短暫呢,幸好我不知你不知,咱們才能無憂無慮地生活著,支出著我們的時間,不知道會在哪一個早上那卡突然就不翼而飛,生命戛然停歇。
很多銀行卡是可以透支的,甚至把透支當成一種福祉和誘餌,引領著我們超前消費,然而它也溫柔地收取了不菲的利息。生命銀行冷峻而傲慢,它可不搞這些花樣,制度森嚴,鐵面無私。你存在賬面上的數字,只會一天天一刻刻地義無反顧地減少,而絕不會增多。
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是時間的大富翁。不過,且慢。既然要算賬,就要考慮周全。生命也是有必要消費的。首先,令人晦氣的是——我們要把借記卡上大約三分之一的數額支付給床板。床板是個啞巴,從來不會對你大叫大喊,可它索要得最急,日日不息。你當然可以欠著床板的賬,它假裝敦厚,不動聲色。一年、兩年甚至十年八年,它不威逼你。它的陰險在長久的沉默之后漸漸顯露,它不動聲色地、無聲無息地報復你,讓你面色干枯、發(fā)搖齒動、煩躁不安、歇斯底里……它會讓你乖乖地把欠著它的錢加倍償還,如果它不滿意,還會把你拒之門外。倘若你欠它的太多了,一怒之下,也許它會徹底撕毀你的借記卡。所以,兩害相權取其輕吧,從長遠計,你切不可以慢待了床板這個“索債鬼”,不管它多么笑容可掬,你每天都要按時還它時間。
你還要用大約三分之一的時間來吃飯、排泄、運動、交通、打電話、到遠方去旅游,聽朋友講過去的事情,當然也包括發(fā)脾氣和生氣,和上司吵架,還有哭泣……當然你也可以將這些壓縮到更少,但你如果在這些方面太吝嗇支出的話,就變成了一架冰冷的機器,而不再是活生生的人。
你的生命刨去了這樣多的必需支出,你還剩下多少黃金時段?
唯有我們不知道生命的長短,生命才更凸顯。也許,運動可以在我們的卡里增添一些跳動的數字?也許大病一場將劇烈減少我們的存款?不知道。那么,在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銀兩的時候,精打細算就不只是本能,而更是澄澈的智慧了。
當我們最后駕鶴西去的時候,能帶走的唯一物品,是空空如也的借記卡。當那個時候,我們回首查詢借記卡上每一項的支出,能夠莞爾一笑,覺得每一筆支出都事出有因不得不花,并將這笑容實實在在地保持到虛無縹緲間,也就是靈魂的勛章了。
其實,當你吐出最后的呼吸之時,你的借記卡就鏗鏘粉碎了。但是,且慢,也許在那之后,有人愿意收藏你的借記卡,猶如收藏一枚古錢。
賞析
生命對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一個人來到世上走一遭不容易,那是上天對我們的眷顧。正因如此,我們每個人都要熱愛生命,善待生命,珍惜生命。作者把生命比喻為一張借記卡,這一比喻形象生動、通俗易懂,明明白白地告訴讀者:生命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于休息,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于生活,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于工作。我們不能透支生命,要在有限的時間里,讓生命的每一項支出都有意義,從而最大限度地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樣,當我們回首往事的時候,就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碌碌無為而羞愧。
讓我領悟他的生命
◎毛丹青
很多年前的一個夏天,我在北京拜訪了作家史鐵生,這是我很久以來的愿望,而這一愿望起先是從葉廷芳教授的談話中萌動的。葉教授是現代德國文學的研究者,他的大量翻譯工作以及對卡夫卡的深度研究影響了一批中國的當代作家,王蒙、余華、宗璞等人都曾在自己的文章中表達過他們的感想。
葉教授認為中國作家中像史鐵生這樣意志頑強的人是很少見的,這不僅因為他下肢殘障,更是因為他的文學一直關注的是生命與存在的主題。文學家對這一主題的描寫往往是經過自己深重的災難以后才開始的,卡夫卡的文學就是如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寫作救了史鐵生。
北京市內金臺路北,車水馬龍。史鐵生的寓所離馬路大約五十米,在鬧市當中保持著一種平靜。與我一同拜訪史鐵生的還有吉田教授和平凡社的編輯岸本武士先生。當坐著輪椅的史鐵生還沒有從屋子里出現的時候,他那清亮的嗓音已經傳來?!暗で啵瑲g迎你們遠道而來?!?/p>
在房門口,大家相互問候以后,史鐵生接著說:“我的行動是受限制的,不能招待你們,請包涵?!?/p>
聽了這話,我與吉田教授幾乎同時說:“是我們打擾你了?!笔疯F生微笑著說:“行動對我的限制給了我很多思考的時間,我們今天的談話一定會增加我的思考?!彪S后在我們將近一個小時的談話中,他談到了自己對生命的觀念,其中有一點他強調的是:“西方有存在主義,也就是薩特講的存在哲學,但我對存在的理解并不像他們那樣實在,歸根到底,我仍然是東方的,存在的核心是一種虛空,就像我之所以了解我自己是因為我通過與別人心靈溝通以后對自己的體察。這種溝通并不是一個實在的接觸,而是依靠我的一個設想、一個回憶、一個訴說,這些內容都屬于無形的,是虛空的?!?/p>
最近,我拜讀過史鐵生的長篇小說《務虛筆記》,所以對他的每句話都有一種先期的理解,尤其從我個人曾經專攻過的哲學來看,他的小說更吸引我的往往是他獨特的詩性般的敘述。
我這么想著,忽然發(fā)現他的居室里有一張很大的床,而且從床杠上涂的白油漆可以看出,這是一張可以升降的醫(yī)院專用床。原來,作家史鐵生的日常生活并不是虛空的,而是一個嚴酷的存在,盡管我不能從他的話語中聽到他的艱難,但生活的場景已經默默地向我傳達了這里的一切。寫作就是他的生命。如果這個命題在卡夫卡以后仍然可以適用的話,我覺得史鐵生正是這樣一位剛強的作家。
賞析
文章是作者拜訪著名作家史鐵生的一篇訪問記。文章開頭交代了拜訪史鐵生的時間、地點和產生這一愿望的誘因,通過葉廷芳教授對史鐵生的評價,讓讀者對史鐵生有一個總體印象。從第三段開始,作者才正面敘述拜訪史鐵生的經過和感悟。作者從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生命觀念、生存艱難等方面向我們展示了生活中真實的史鐵生,一個熱情、樂觀、開朗、謙和、沉穩(wěn)、剛強的史鐵生形象躍然紙上,令人怦然心動,心存敬意。文章多采用客觀描述而少主觀評論,用事實說話,更能打動讀者。史鐵生與命運頑強抗爭的勇氣和毅力,將成為我們奮勇前行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