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劇是一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它擁有著強烈的戲劇性,新世紀以來,中西方文化滲透明顯,音樂劇在中國得到了發(fā)展。音樂劇唱段直接展現(xiàn)音樂劇靈魂,也是打開觀眾心靈的鑰匙,本文將對音樂劇中的演唱技巧進行探討。
[關鍵詞]音樂劇;演唱方法;演唱技巧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20)04-0107-02
[收稿日期]2019-12-14
[作者簡介]賈 玲(1983— ),女,沈陽音樂學院講師。(沈陽 110168)
音樂劇是一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它融合了音律節(jié)奏、舞蹈、演員表演、故事情節(jié)等多重因素。從世界范圍看,音樂劇被熟知且備受公眾青睞,好的音樂劇唱段,須配合優(yōu)秀的演唱方式,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演繹音樂劇故事,刻畫深刻的人物性格,讓觀眾收獲更佳的視覺體驗。
一、音樂劇及音樂劇發(fā)展簡介
音樂劇有著優(yōu)美動聽的音律節(jié)奏,豐富多彩的藝術效果,以及極具吸引力的戲劇故事,它已經發(fā)展成為獨立的、有魅力的、偉大的戲劇表現(xiàn)形式。音樂劇的根基是表演者的戲劇性表演,音樂劇的支撐是簡單、獨特且令人陶醉的故事情節(jié)。音樂劇在西方國家已有上百年的發(fā)展歷程[1],從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波吉與貝絲》,一直到九十年代的《美女和野獸》,音樂劇一直處在不斷的變化、發(fā)展當中,同時,音樂劇的演唱方法也經過了漫長的發(fā)展變化。最初,音樂劇的唱法主要表現(xiàn)為美聲唱法,演唱方法比較單一,后來,音樂劇的演唱方法融合了多種唱法,如爵士、流行、搖滾等。具體歸類的話,音樂劇主要有三種唱法:美聲唱法、音樂劇唱法、流行唱法(含搖滾唱法、爵士唱法)。新世紀以來,中西方文化滲透明顯,音樂劇在中國得到了發(fā)展,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劉三姐》是我國音樂劇的最早雛形。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音樂劇在唱法中實現(xiàn)了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主要體現(xiàn)在戲曲唱法、民間原聲唱法以及民族唱法的融入。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我國出現(xiàn)了多部經典的音樂劇作品——如《中國蝴蝶》《秧歌爛漫曲》等。
二、音樂劇唱法的演唱特點分析
現(xiàn)將音樂劇唱法的演唱特點歸納如下:1.靈活轉換深淺呼吸支持;2.大部分選擇口腔、胸腔共鳴的演唱方式,能較強地塑造藝術形象,較佳地表達藝術情感;3.高音區(qū)選擇開放唱法,以“吶喊”式表達效果最佳;4.演唱時強調音色的明亮度,多音色的靈活變化通過麥克風展現(xiàn),能細膩、自然地處理裝飾音、行腔、潤腔、走句;5.咬字十分注重字頭、字尾的形狀[2]。
三、音樂劇的演唱技巧
(一)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法
用合適的聲音、恰當?shù)臓顟B(tài)演繹唱段,是音樂劇獲得成功的至關重要的一步。從演唱技巧看,音樂劇講究運用呼吸技巧,大部分選擇美聲唱法,或者選擇與美聲唱法相似的深呼吸支持——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法。這樣的演唱技巧具備相當強的爆發(fā)力,比“胸式呼吸”產生的藝術表現(xiàn)力更顯著,生成的藝術感染力也更震撼人心[3]。
(二)氣聲唱法
在演唱中聲區(qū)或者抒情段落時,須選擇近似與流行唱法的呼吸支持——氣聲唱法,這樣音樂劇表演者可自然清晰地發(fā)音吐字,也能表達出十分親切的心理情感,讓普通觀眾也能意會到音樂劇的趣味。在演唱中聲區(qū)的時候,音樂劇唱法大部分選擇口腔(較低位置)和胸腔共鳴。
(三)共鳴位置不統(tǒng)一
在歌劇演唱時,表演者追求“全共鳴”或“頭腔共鳴”,以此來獲得較大音量,音樂劇表演者不必如此,因為音樂劇表演者有電聲音響擴音的幫助。在美聲唱法中,它追求全共鳴,并需要保持聲音的位置統(tǒng)一,因此,“關閉”便成為了美聲唱法中的重要技巧,它能幫助實現(xiàn)聲音各音區(qū)(低音區(qū)、中音區(qū)和高音區(qū))和音色的統(tǒng)一[4]。然后“關閉”這一演唱技巧的難度相對較高。在音樂劇唱法中,中聲區(qū)一般選擇口腔和胸腔共鳴,因此,當轉唱高聲區(qū)的時候可以不應用“關閉”技巧,可憑借話筒選擇“開放式”的唱法進行演唱。在音樂劇的表演當中,不同的演唱方法并不獨立存在,不同題材的作品,可根據自身內容融合多風格的演唱方法。由此可知“共鳴位置不統(tǒng)一”也成為了音樂劇唱法的特點,這一特點直接增強了音樂劇的藝術展現(xiàn)效果。
四、音樂劇演唱與喊唱技巧實例分析
在音樂劇中,有著豐富多樣的角色,內含各式各樣的演唱片段,有的演唱片段是流行歌曲的升華,有時候在演唱同一首歌當中,會出現(xiàn)多種不同的聲音位置變化,這對音樂劇表演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實現(xiàn)歌手與人物角色、聲音與演唱表現(xiàn)的完美結合,才能更好地彰顯音樂劇的魅力。舉例而言,在音樂劇《貓》中,“魅力貓”有一段旋律動耳的唱段——《回憶》,它就具備較佳的藝術展現(xiàn)力,但此唱段的演唱難度也是相當大的,現(xiàn)將它分析如下:如果表演者僅僅引用純粹的、自然的聲音來歌唱,那么觀眾及評委便捕捉不到歌曲的藝術含量了。在實際表演中,“魅力貓”運用了絕望的呼喊以及顫抖的聲音,讓觀眾深深體會到了其中的悲哀感?!镑攘ω垺甭曇舻倪\用并不是無規(guī)律的,恰恰相反,它是有章可循的,主要體現(xiàn)為在垂直通道中,有著不同的著力點,并理性地將“著力點”運用到舞臺演唱中去[5]。
(一)以人物需求為出發(fā)點,應用合適的聲線
演唱歌曲需以正確的發(fā)聲方法為支撐,方法正確了才能打開腔體(下共鳴腔主要是胸腔,上共鳴腔主要是頭部孔腔、口腔、咽腔、鼻腔、鼻咽腔),實現(xiàn)氣息穩(wěn)定。無論在何種演唱當中,都將氣息作為根本和支點。我們在自然發(fā)聲的同時,合理運用氣息、共鳴腔體,便是自己最本質自然的聲線。人聲具有多種聲線,不同的角色需要不同的聲線,不同開度的腔體,可產生不同的聲音效果。不同的人擁有不同的生理條件、思考方式,運用“垂直通道”時效果也不盡相同,因此,呈現(xiàn)的聲效也不一[6]。基于此,我們需要在原聲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聲線進行調節(jié)和控制,以此來滿足音樂劇角色演唱需要。腔體管道越大,表達的聲音越厚實;刻意收縮腔體管道,可獲得細膩、單薄的聲音。對于年輕演員,若想表演“魅力貓”,則需要將自身聲音變得成熟、厚重些。
(二)分析人物情緒,合理修飾聲音
選對聲線之后,要對音樂劇中人物唱段要表達的情緒進行分析,并合理選擇“修飾音”,以正確的表達開心、期待、悲傷或絕望情緒。修飾音包含多種展現(xiàn)形式:吶喊、上滑音、下滑音、假聲、抽泣等,合理運用不同的氣聲,可演繹不同的歌曲情緒(如激情、委婉、真摯、喜悅、憂傷等)。從演唱技術方面看,不同發(fā)聲位置的修飾音,可收獲不同的修飾效果。舉例而言,“吶喊”的最佳位置為喉咽腔末尾處,著力點為咽壁最里端;“抽泣”發(fā)音部位鼻咽腔;“強力抽泣”在中部;“一帶而過的下抽泣”的著力點位于鼻腔前段。聲音位置的細微變化可呈現(xiàn)不同的聲音效果,合理運用這些“修飾音”,才能獲得較佳的藝術展現(xiàn)效果。反之,亂用或自主運用“修飾音”,不但影響音樂劇表現(xiàn)力,還會造成嗓音損耗。
各個聲音位置,都是在不一樣的共鳴腔體中相關發(fā)聲器官帶動的肌肉運動,各個“著力點”也是“共鳴”和“垂直通道”的焦點,與之對應的是發(fā)聲器官的肌肉群或發(fā)聲器官的肌群[7]。若要快速、準確地找出自己想要表達的聲音,收放自如支配各個神經系統(tǒng),應對各個聲音位置一一進行訓練,直到自己能準確支配各個肌肉或肌肉群為止。由此可知,我們的聲音并不是單一不變的,我們可以憑借不同渠道獲取我們想要的聲音。因此,在音樂劇的表演當中,表演者的每一個或每一組聲音都是有據可查的,也是可以學習的。
(三)合理運用演唱技術
在聲音表達中,需具備一個聲音表達傾向,并流暢、圓潤地轉化聲音位置。舉例而言,在演唱《回憶》時,高潮中須演唱“Memory”時,起音“ME”位置高,因此,須將著力點放在后面,一演唱就得到達口腔共鳴的最高點,整個腔體的著力點為小舌頭部位,以實現(xiàn)橫向共鳴。演唱后邊部分時,繼續(xù)延續(xù)前邊的聲音位置,并逐漸將開口音變?yōu)殚]口音。唱到“I”時,向口腔前方轉移著力點,于唇齒處受力[8]。
(四)帶感情演唱
單純技術演唱會讓歌曲顯得格外生硬,除技術演唱之外,情緒、情感演唱也在音樂劇表演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進行音樂劇表演時,表演者應將自己最真實的情緒帶進去。為獲得較佳的情緒表達效果,表演者應有目的地訓練聲音,了解各個發(fā)生器官的構造和作用,了解各個器官的受力部位在哪兒,腔體在哪兒,了解各個器官可形成何種聲音,收獲何種聲音效果。須注意的是,歌曲演唱在很大程度上受歌唱者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在進行實際表演時,表演者應盡量回避自己的意志、情感、愿望以及舞臺感覺,盡量將自身注意力集中在歌曲的內容和情感上。
結 語
歌唱是音樂劇中最具魅力的表現(xiàn)手段,本文對音樂劇的演唱方法進行了分析研究,希望能夠為音樂劇表演者提供一定的理論支持。
注釋:
[1]卞蓓蓓.創(chuàng)新微課策略,提高學生音樂核心素養(yǎng)[J].北方音樂,2019,39(22):165—166.
[2]周映辰.談音樂劇《大釗先生》的創(chuàng)作[J].南方文壇,2019(06):185—187.
[3]梁 鶴,苑松巖.新媒體視域下音樂劇的多元化發(fā)展探究[J].戲劇文學,2019(11):87—90.
[4]葉 蔚.中國音樂劇產業(yè)的當下現(xiàn)實與振興之道[J].北方音樂,2019,39(21):62—63.
[5]鄧 肯.淺析戲曲藝術與中國音樂劇的傳承關系[J].戲劇之家,2019(35):13—14.
[6]李凌宇.美聲唱法以及流行唱法在音樂劇中的運用[J].戲劇之家,2019(35):44—45.
[7]陶娜娜.瓶頸·思考·解決:中文版音樂劇的當下與未來[J].四川戲劇,2019(10):72—74.
[8]馬方慧.音樂劇中的藝術表現(xiàn)要素探析[J].文化產業(yè),2019(18):14—15.
(責任編輯:張洪全)當代音樂·2020年第4期朱曉斐:許講德二胡聲腔化作品《春閨夢》左手演奏技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