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鋼琴演奏藝術是一種融演奏技巧和情感為一體的表現(xiàn)形式,審美意象作為展現(xiàn)表演者理解作品內(nèi)涵的途徑,對提升鋼琴表演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此,本文闡述鋼琴表演教學中基礎訓練方法,分析審美意象在鋼琴表演基礎訓練中出現(xiàn)的原因和作用,探討審美意象在鋼琴表演基礎訓練中的重要性,以供參考。
[關鍵詞]鋼琴表演;基礎訓練;審美意象
[中圖分類號]G642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20)09-0045-02
鋼琴表演藝術的快速發(fā)展,為鋼琴教育事業(yè)創(chuàng)造更為廣闊的空間,同時也對鋼琴表演教學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鋼琴彈奏過程中,為呈現(xiàn)更好的藝術效果,演奏者需要對樂曲內(nèi)容進行了解,其中作為重要的就是對審美意象的創(chuàng)造與引導。作為鋼琴表演者,應在充分了解樂曲創(chuàng)作意圖和所表達情感的基礎上,借助演奏技巧營造更好的藝術氛圍,完成對審美意象的表達。只有這樣才能夠帶給聽眾效果更佳的體驗,獲得更好的表演效果。
一、鋼琴表演教學中基礎訓練方式
(一)基礎聲音訓練
聲音是辨別鋼琴表演效果的關鍵因素,聲音的美感是衡量鋼琴表演質量的評判依據(jù)。表演者利用自身表演技巧發(fā)出的優(yōu)美的聲音,能帶給欣賞者良好的視聽感受,并達到陶冶人們情操的表演目的。而不具備美感的聲音對于欣賞者而言,可能會是影響情緒的感受的噪音。因此,在鋼琴訓練中對于聲音的把握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鋼琴表演者對于聲音概念的構建是一個不斷積累經(jīng)驗的過程,需要鋼琴練習者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不但要掌握不同聲音辨別的方法,還要自如地控制聲音所發(fā)出的效果,利用更好的彈奏技巧為聲音服務,同時發(fā)出更加優(yōu)美的聲音以促進技術的進步。這就要求鋼琴表演教師在基礎訓練中,加強對學生聲音控制的引導,明確聲音訓練的目標,在學生每一次按鍵和彈奏時,都要重視對聲音的把控。并在腦海中形成正確的聲音之后,在進行樂曲的彈奏,以養(yǎng)成良好的訓練習慣,彈奏出更加優(yōu)美的樂曲。
(二)讀譜訓練
讀譜訓練是鋼琴練習作為基本的內(nèi)容,在鋼琴表演教學中,學生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情感表達不明確,和缺少對音樂作品深入分析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傳統(tǒng)訓練方式以聽覺練習為主,在學生掌握基礎技巧之后,才開始學習讀譜。這種訓練方式會使學生無法認識到讀譜的重要性,認為只要完成曲目的彈奏就是完成基礎的練習,導致學生不會深入研究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音樂術語,整體鋼琴表演曲式結構和演奏效果欠佳。針對這種問題,將讀譜練習引入到鋼琴表演基礎訓練中,能夠轉變學生消極的讀譜態(tài)度,并利用節(jié)奏辨認和奏法辨認的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樂曲的節(jié)奏和構成,更好地完成對鋼琴曲目的表達和演繹。[2]在具體練習實踐中,鋼琴表演教師可利用符號拆分的方式,引導學生像閱讀文章一樣去分段的讀譜。然后在加快閱讀的速度,在完成初次閱讀之后,可進行再次閱讀,利用多次重復的記憶的方法,幫助學生熟練曲譜的內(nèi)容和結構。通過這種基礎練習,學生逐漸掌握適合自己的讀譜方式,并養(yǎng)成善于讀譜的習慣,所演奏的樂曲更加完整且富有感染力。
(三)演奏手法訓練
演奏手法訓練是鋼琴表演練習中最為基礎的階段,只有表演者掌握彈奏的指法,才能夠更加流暢地完成演奏表演。鋼琴演奏手法的訓練具體可分為力度練習和指法練習兩種,其中力度練習主要是學生在彈奏中以增強指法的力度和穩(wěn)定性為主,利用練習道具或鋼琴進行手指力度和指間跨度的訓練。在這種簡單訓練中,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手指落下的力度,便于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按鍵方式。還能夠不斷增加學生手指的穩(wěn)定性,更好地完成鋼琴彈奏。而指法練習主要是開展在力度練習之后,在學生對手指力度有著基本的認知之后,在鋼琴上進行指法的練習。主要是利用左右手單獨練習的方式,使手指能夠獨立完成樂曲練習。在完成基礎練習后,還可加大練習的難度,增加雙音落指的訓練,根據(jù)學生學習基礎來確定訓練的組合。使學生能夠將手指融于音色和音調(diào)之中,更深入地理解樂曲的含義和內(nèi)容。
二、審美意象在鋼琴表演基礎訓練中的影響因素
(一)認知因素
鋼琴表演作為一種藝術活動,具有結合演奏情景融入情感的特征,這種情感滲透和出現(xiàn)的過程,就是審美意象形成的過程。對于鋼琴表演基礎訓練中所產(chǎn)生的審美意象而言,其最為基礎的就是表演者和欣賞者對于鋼琴樂曲的認知,在進行演奏的過程中,演奏者需要先對曲目內(nèi)容進行分析,了解曲目所表達的情感和創(chuàng)作的意圖,并結合自身演奏經(jīng)驗,對其進行深入的感悟,完成對曲目的基礎認知。而在完成對音樂作品認知之后,演奏者可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將自身情感與演奏效果相融合,更好地為觀眾傳達曲目所形成的具體畫面,進而使鋼琴表演更具感染力和生動性。[3]而觀眾在進行樂曲欣賞時,能夠通過表演者對作品的演繹,形成具體的作品印象,并獲得情感方面的認知和認同,進而產(chǎn)生較為理想的審美意象。
(二)心理特征因素
鋼琴表演主要是以聲音為媒介向欣賞者傳達資深情感和表演意圖,欣賞者在接收聲音的基礎上,對作品內(nèi)容進行深入的分析,并在內(nèi)心中產(chǎn)生審美意象,更好地把握鋼琴作品的內(nèi)涵。而由于欣賞者自身審美標準和認知能力存在較大差異,對于音樂作品的理解也不僅相同,導致不同人產(chǎn)生不同的審美意象。從心理特征概念角度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影響人們心理情感因素眾多,不僅包含基礎的審美能力和性格特點,還包含氣質特征和心理狀態(tài)等。在觀眾欣賞鋼琴表演的過程中,其審美意象的形成都會受到上述因素的影響,而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如果鋼琴演奏者具有樂觀的態(tài)度和活潑的性格,其所呈現(xiàn)的表演效果一定的熱情歡快的,所形成的藝術想象也較為生動。由此可見,欣賞者和鋼琴演奏者的心理特征,會對鋼琴基礎訓練中審美意象的形成產(chǎn)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三、審美意象在鋼琴表演教學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一)增強鋼琴表演的音樂表現(xiàn)力
在鋼琴表演中,鋼琴演奏技巧與審美意象是相互作用的關系,一方面審美意象為鋼琴演奏提供指導,而另一方面演奏的技巧能夠提升鋼琴的審美意象。在進行鋼琴基礎訓練的過程中,表演者需要先對樂曲內(nèi)容進行了解,并掌握其所展現(xiàn)的審美意象,在利用鋼琴技巧為輔助的工具,向欣賞者傳達自身情感和營造良好的審美意象。這種對于審美意象的傳達是建立在鋼琴作品認知基礎上之上,能夠展現(xiàn)表演者的演奏風格。同時表演者所應用的演奏技巧要符合整體的情感基調(diào),只有演奏活動達到和諧統(tǒng)一,才能夠使表演更富有情感。對于聽眾而言,他們審美意向的產(chǎn)生依賴于演奏者所營造的藝術氛圍和所創(chuàng)造的聲音效果,鋼琴演奏者所創(chuàng)造的聲音效果越理想,所使用的演奏技巧愈細膩,觀眾所獲得的情感認知越深刻,相應的審美意象也會得到提升。這種在審美意象輔助下所進行的鋼琴表演,會更加完整和富有感染力,所產(chǎn)生的表演效果更加理想。
(二)利于欣賞者的情感轉移
情感轉移是指人們在觀察具體事物時,將原本沒有生命里的事物賦予生命的氣息,并受到自身錯覺的影響,而產(chǎn)生的內(nèi)心的情感變化和共鳴。在鋼琴演奏中,表演者將原本沒有生命力的樂譜,利用審美意象的表達賦予其全新的活力,使表演情感與作品所要表達的意圖進行統(tǒng)一,更加完整地表現(xiàn)出作品的含義,而這種情感的轉移需要審美意象作為載體來完成。[4]以著名民族樂曲《瀏陽河》為例,樂譜第三小節(jié)到第八小節(jié)中,利用琵琶音加快音樂的流轉速度,更好地表現(xiàn)出河水湍急的場景。在演奏者進行表演時,通過審美意象的創(chuàng)設,將情感帶入流水的景象中,完成情感的轉移。利用這種表演技巧,幫助欣賞者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樂曲的所表達的意圖,并仿佛置身于真實場景中,體會流水所帶來的激蕩感,從而產(chǎn)生情感方面的喜悅,帶給觀眾多感官的沖擊,促進欣賞者的情感轉移。
結 語
總而言之,在鋼琴表演教學中開展基礎訓練活動,在幫助學生掌握更多彈奏技巧的基礎上,還應重視對審美意象的引導,以增強鋼琴表演的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在以往鋼琴表演基礎訓練中,學生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指法練習中,重視對自身彈奏技巧的提升,忽視對音樂作品本身所要表達情感的理解和思考。這種過于機械化的訓練方式,不但會降低學生訓練的效果,還會使所展現(xiàn)的鋼琴表演不具備生命力,聽眾無法獲得情感方面的認同。針對這種問題,在鋼琴基礎訓練中加強對審美意象的引導,在充分了解音樂創(chuàng)作意圖和所表達情感的基礎上融入彈奏技巧,更好地還原作品的本身,對提升演奏水平和增加音樂表現(xiàn)力具有重要促進作用。
注釋:
[1]林甄琪.鋼琴四手聯(lián)彈和雙鋼琴表演形式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黃河之聲,2019(15):74.
[2]江 帆.在鋼琴表演中音樂美學素養(yǎng)的重要作用探析[J].北方音樂,2019(14):244—245.
[3]張中卿.音樂美學知識應用于鋼琴表演的實踐與思考[J].北方音樂,2018(12):60,62.
[4]金 茗.視像時代鋼琴教學的視聽之思——基于涅高茲鋼琴教學研究的理論思考[J].鋼琴藝術,2014(06):35—39.
(責任編輯:崔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