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謝沃羅特·謝沃羅特維奇·扎杰拉茨基是俄羅斯著名的音樂教育家、音樂學家和音樂活動家,不斷將俄羅斯現(xiàn)代復調音樂推廣到全世界。他的創(chuàng)作不僅繼承了他的父親VP扎杰拉茨基的傳統(tǒng)音樂學理論,而且在其基礎上將傳統(tǒng)音樂與現(xiàn)代技法相結合,并帶有俄羅斯民族傳統(tǒng)因素,以其獨特的音樂風格詮釋了俄羅斯20世紀藝術發(fā)展的新征程。本文通過對扎杰拉茨基的求學經(jīng)歷、教學分析及其音樂活動的研究,力求對20世紀俄羅斯現(xiàn)代音樂復調技法及音樂學理論的思想和發(fā)展作深入的理論分析。
[關鍵詞]扎杰拉茨基;音樂活動;音樂學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233(2020)09-0001-03
一、個人簡介和求學經(jīng)歷
謝沃羅特·謝沃羅特維奇·扎杰拉茨基(Vsevolod
Vsevolodovich Zaderatsky)是俄羅斯著名的音樂學家,現(xiàn)任莫斯科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原名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授、俄羅斯作曲家聯(lián)盟副主席、俄羅斯國家獎金獲得者、赫連尼科夫誕辰100周年紀念獎章獲得者,巡展派音樂學院藝術總監(jiān)、《鋼琴論壇》雜志主編,這一雜志為俄羅斯僅有的可供出版的幾家重要期刊刊物之一。扎杰拉茨基在音樂教學與藝術活動方面相對于同時代的作曲家來說算是佼佼者,充分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和特點為俄羅斯現(xiàn)代音樂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扎杰拉茨基出生于1935年的雅羅斯拉夫爾市,他的出生地與他父親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有著很深的淵源,由于雅羅斯拉夫爾市是他父親被捕和被驅逐的城市,因此他的出生代表著生命的重要意義。他的父親就是與命運抗爭的20世紀俄羅斯音樂大師謝沃羅特·彼得羅維奇·扎基拉茨基(V
sevolod Petrovich Zaderatsky),由于受到父親的影響,童年時期的他學習環(huán)境惡劣,居無定所,還好能夠跟隨父親學習音樂,才減緩了童年帶來的傷痛。這也讓他從此磨煉了堅韌的性格,并在藝術創(chuàng)作方面繼承父親遺志,以更加執(zhí)著和堅定的信仰為俄羅斯現(xiàn)代音樂的發(fā)展譜寫新的樂章。20世紀50年代中期帶著父親的遺志扎杰拉茨基考入了俄羅斯著名的利沃夫音樂學院學習,在那里學習的還有科托雷夫斯基、薩爾蒂斯和梅爾斯基。梅爾斯基作為克申涅克和科夫列爾的學生,扎杰拉茨基深受他們的影響,尤其是對20世紀俄羅斯音樂藝術的形成與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1958年扎杰拉茨基畢業(yè)于利沃夫音樂學院音樂學專業(yè),第二年,拿到了鋼琴系的畢業(yè)證書。1963年又順利考入莫斯科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后又繼續(xù)深造,1968年以《肖斯塔科維奇器樂作品的復調》拿到了博士學位。這是他第一篇成功的學術論文致敬肖斯塔科維奇,肖斯塔科維奇由此還為他寫了一封信,并在信上簽名:“祝您工作順利,成功。您的肖斯塔科維奇?!庇纱?,扎杰拉茨基在肖斯塔科維奇、斯特拉文斯基等俄羅斯作曲家作品的研究中具有權威地位。
今年是莫斯科音樂學院紀念音樂學家VP扎杰拉茨基教授誕辰80周年,扎杰拉茨基把生命中的一切都歸功于父親。他的求學之路靠著自己強大的信念證明了自己,他的父親曾說過:“只有極少數(shù)人有能力能夠精通音樂?!惫P者認為,這一刻他已經(jīng)是一位父親口中的“極少數(shù)人”,即使是這樣,他仍然還在繼續(xù)努力,他只會將父親的苦難經(jīng)歷化作強大的精神動力,逐步成為俄羅斯優(yōu)秀的音樂理論家和教育家。未來職業(yè)的選擇是由他的父親預先決定的,在斯大林政權統(tǒng)治下,他的父親被剝奪了公民權利,甚至被禁止公開提及他的名字。但就算是這樣的工作禁忌并沒有波及到他的兒子,這才讓扎杰拉茨基沒有經(jīng)受父親那樣的慘痛經(jīng)歷,使得他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為俄羅斯現(xiàn)代音樂的階段性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除了專業(yè)外,他的父親還決定了兒子的創(chuàng)作興趣范圍,父親的要求是希望扎杰拉茨基能夠讓更多的人在后世能夠看到自己的作品。由于他的努力,在歐洲,扎杰拉茨基的名字已經(jīng)與肖斯塔科維奇一起納入20世紀的音樂史范疇。
二、教學與學術研究的雙重實踐
扎杰拉茨基的成功來源于他的堅韌和努力,事業(yè)方面,他仍然將自己的作曲和學術研究進行下去,無論條件多么的艱難,他對音樂的熱情始終如一。俄羅斯人民藝術家、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亞歷山大·柴可夫斯基教授談到扎杰拉茨基就會說道:“我們認識很長時間了,我們的友誼也已經(jīng)有半個世紀了,我認為扎杰拉茨基是那些可以不斷地學習的人?!苯o予了他非常高的評價。
1958年,完成利沃夫音樂學院的學習,之后便留在利沃夫音樂學院任教,1961年轉到新西伯利亞音樂學院任教。在完成三年的研究生學業(yè)后,直到1967年扎杰拉茨基一邊繼續(xù)完成它的博士論文,一邊在新西伯利亞音樂學院任教。拿到博士學位后,又到基輔音樂學院的音樂理論系任教。十幾年的教學工作讓扎杰拉茨基的創(chuàng)作和教學能力有了質的提升,科研水平也進一步得到強化。實踐出真知,在創(chuàng)作與理論雙重實踐下,1980年起,他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莫斯科音樂學院可以算是世界一流的大學之一,無論是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要求非常高,扎杰拉茨基正是在這所學校扎下了根,開始在音樂學系任教,1990年起擔任學院作曲系主任,直到現(xiàn)在。從工作經(jīng)歷方面可以看出,扎杰拉茨基在教學實踐方面有著很多的經(jīng)驗,這就使得他在平時的教學中非常注重與學生的雙向互動,他在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授復調、作品分析以及指引研究生和博士寫作論文,在他的眾多學生中,現(xiàn)今有很多已經(jīng)成為了碩士、博士或教授等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承繼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為俄羅斯現(xiàn)代音樂的發(fā)展輸送人才。尤其是他的學生扎格尼·謝爾蓋·阿納托里耶維奇,是俄羅斯著名的作曲家和音樂學家,同時也是莫斯科音樂學院作曲系副教授。[2]
在理論科研方面,扎杰拉茨基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完成了主要針對作曲家的兩卷音樂曲式教學大綱,以20世紀新的曲式發(fā)展為主要脈絡,關注作曲家的教學培訓,結合20世紀以來創(chuàng)作技法的新經(jīng)驗,重新審視音樂形式的發(fā)展歷程。還有相關學術著作,例如《肖斯塔科維奇器樂作品的復調》《斯特拉文斯基的復音思維》,還包括興德米特、梅西等的復調音樂技法的研究,還發(fā)表了關于烏克蘭音樂的表演、文化研究的論文,2009年還出版了一本關于父親的傳記,等等。這些學術成果分別在德國、波蘭、保加利亞、斯洛伐克、美國、英國、意大利和法國出版。
扎杰拉茨基在俄羅斯這片土地上培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的音樂名家,功不可沒。音樂的魅力時刻感染著他,甚至在莫斯科音樂學院的理論作曲系分化成兩個不同的科系——音樂學系與作曲系后,絕大部分主要從事音樂理論專業(yè)的研究與教學的老師幾乎都去了音樂學系,但是目前他是唯一一位仍然留在作曲系教學的音樂理論教授。作曲與理論可以說是兩個不同的專業(yè),能夠把這兩個專業(yè)同時得以精通,確實應該算的上是“極少數(shù)人”。他的這種“雙重”性,使得他的學術理論逐漸成為了科研“范本”,更讓他成為了俄羅斯頂尖的藝術史學專家。
三、文化與藝術發(fā)展的相互交織
扎杰拉茨基不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音樂學家,在音樂創(chuàng)作和理論研究方面有著極高的聲譽,在音樂社會活動方面,他仍然以自己獨有的見解與智慧,組織、團結俄羅斯最強大的音樂團體,致力于深度挖掘父親的音樂創(chuàng)作與探究俄羅斯現(xiàn)代復調音樂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這就是他在教學的同時,也承擔著俄羅斯現(xiàn)代音樂風向標的任務。在與扎杰拉茨基的訪問中,他說:“德語中的‘KONZERTMEISTER’這個詞的意思是‘音樂會的主人’?!泵逼鋵崳@個詞所提及的本身的核心和前提就是作為音樂活動家的他,他確實是音樂會的真正“主人”,他的這一創(chuàng)辦音樂活動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與構建了作品的結構有關,這最終將為他帶來真正的舞臺成功。
1980年扎杰拉茨基開始在莫斯科音樂學院——這所世界一流的大學——開始了自己的文化事業(yè)。1980-1986年,他擔任蘇聯(lián)作曲家學會音樂學和批評委員會主席。這一時期,他成為了組織一系列世界當代音樂的音樂節(jié)的首席專家,其中包括在德國30個城市舉辦的紀念肖斯塔克維奇的音樂節(jié);在德國23個城市舉辦的普羅科菲耶夫和當代作曲家音樂節(jié);在蘇聯(lián)16個城市舉辦的德國文化節(jié)等等。這些音樂節(jié)使得他在全世界為俄羅斯音樂的推廣做出重要的貢獻。他也是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項“人類生活中的音樂-世界歷史”的董事會成員,為人類音樂的傳承和發(fā)展分別在英國、法國、德國、墨西哥、瑞典、芬蘭、匈牙利、日本等多個國家舉辦國際專題研討會。自1990年以來,他一直擔任俄羅斯作曲家協(xié)會的副主席和秘書長。這一時期,為了復興藝術禁欲主義,在莫斯科建立了“巡展派”藝術教育計劃和創(chuàng)立了“新禁欲主義”移動音樂學院,匯集了莫斯科主要匯集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最強大的音樂團體、音樂劇院、樂隊、著名藝術家、作曲家和教育家。扎杰拉茨基得以與著名的管弦樂隊和合唱團一起在俄羅斯各地旅行,開展巡回展覽。這也是他自己的項目“NEW WANDERER”的一部分,該項目代表著音樂藝術中的佼佼者。這一項目得到莫斯科國立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院長亞歷山大·索科洛夫(ALEXANDER SOKOLOV)校長的支持,并多次與他一起在俄羅斯進行演講:“我很高興祝賀我的朋友、同事、教授,他是一位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p>
扎杰拉茨基是一位年輕而又充滿熱情的真正“哲學家”、音樂學家和音樂活動家,正是由于他不同凡響的經(jīng)歷,他發(fā)現(xiàn)了科學與人類生活之間的關系。他承擔著“音樂與人類”的重大研究課題,在談到這一課題時,他說:“這是人類的科學,因為音樂藝術是最神秘的藝術之一,其產(chǎn)物不是物質,而是純凈的靈性,體現(xiàn)在結果的無形形式中?!币魳匪囆g的升華正是將有形的物質轉化成無形的為人類的發(fā)展貢獻的精神動力,扎杰拉茨基這項偉大的課題將永遠持續(xù)。“音樂在藝術家觸摸之前沒有任何意義?!痹芾幕煤啙嵉膸讉€字概述了音樂的意義與價值,由于有著這樣的理論素養(yǎng)和高度,在對待俄羅斯現(xiàn)代音樂體系成果中,他運用著同樣的原理,俄羅斯現(xiàn)代音樂發(fā)展的意義和方向也正是不斷向著“人”的方向前進,并為人類文明的發(fā)展和進步做出最大的貢獻。
注釋:
[1]彭程.(十九)扎格尼[J].音樂生活,2018(05):9—12.
[2]B·扎杰拉茨基,王建清,鄒向平.古典賦格原則的變革[J].音樂探索,1986(02):80—89,25.
(責任編輯:崔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