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外教育活動以其活動選擇的自愿性、活動參與的能動性、活動過程的體驗性,充分體現了少年兒童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少年宮的校外少兒群眾性活動充分利用了校外活動場所及廣泛的社會資源,在教育引導未成年人樹立理想信念、錘煉道德品質、養(yǎng)成行為習慣、提高科學素質、發(fā)展興趣愛好、增強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立德樹人;活動育人;素質教育;少年宮
【中圖分類號】G77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0)95-0064-03
【作者簡介】周晗,江蘇省泰州市少年宮(江蘇泰州,225300)副主任,高級教師。
《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公益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是與學校教育相互聯系、相互補充、促進青少年全面發(fā)展的實踐課堂,是服務、凝聚、教育廣大未成年人的活動平臺,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推進素質教育、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陣地?!鄙倌陮m是公益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動的重要場所,群眾性活動和少兒興趣小組活動并稱為少年宮校外教育活動的“鳥之雙翼”。校外少兒群眾性活動充分利用了校外活動場所的陣地及廣泛的社會資源,在教育引導未成年人樹立理想信念、錘煉道德品質、養(yǎng)成行為習慣、提高科學素質、發(fā)展興趣愛好、增強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
一、校外少兒群眾性活動開展的現狀和問題
1.活動開展現狀。
目前,少年宮等校外活動場所在國家政策的指導下,對少兒群眾性活動的重視程度顯著提高,在推進素質教育方面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以筆者所在的江蘇省泰州市少年宮為例,少年宮根據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模,結合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和實際需要,明確功能定位,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精心設計和廣泛開展參與面廣、實踐性強的校外少兒群眾性活動,滿足未成年人多樣化的校外活動需求。
一是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旨,以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為教育目標,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道德實踐活動,深入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質。
二是充分發(fā)揮少年宮自身特點,在科技、藝術教育中挖掘活動主題,開展寓教于樂、滿足少年兒童興趣愛好、促進能力發(fā)展的校外特色化興趣活動。
三是積極構建少年宮、學校、社區(qū)“三結合”教育網絡。近年來,少年宮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確保每年開展三十多場次的校外少兒群眾性活動。如“爭星創(chuàng)優(yōu) 做美德少年——爭當德育之星”班級主題活動;歡度佳節(jié)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體驗活動;走進福利中心,走進特殊學校,牽手“春蕾兒童”等社會弱勢群體公益關愛行動;走進學校開展課后服務,走進社區(qū)啟動“幫陵學”周末課堂活動等,少年宮依托這些活動打造特色項目,創(chuàng)造活動品牌。
2.存在問題。
少年宮少兒群眾性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發(fā)揮了獨特的教育功能。但是在活動開展的背后,我們也要客觀地看到存在的問題。
一是校外少兒群眾性活動的價值與意義還需更進一步宣傳,在活動的策劃、組織及評價過程中,除了少年宮自身的摸索與研究,還需得到上級教育部門的政策支持與理論指引。
二是實踐性是校外活動區(qū)別于學校教育的重要標志,如何讓學生在實踐中將認知轉化為行為,將知識轉化為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挖掘。
三是如何更加科學地構建少年宮、學校、社區(qū)的教育一體化,做到三方面相互滲透、相互協(xié)作、相互補充,讓校外教育“站準位置”,放大教育功能。
四是少兒群眾性活動的指導教師缺乏專業(yè)的崗位培訓,很多教師在活動的策劃、組織方面經驗不足,個人的活動開展能力與水平影響著少兒群眾性活動開展的效果。
二、校外少兒群眾性活動開展的思考
1.突出校外少兒群眾性活動在校外教育中的主體地位。
《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意見》第四條指出: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切實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工作,是關系到造福億萬青少年、教育培養(yǎng)下一代的重要任務。少年宮要將“育人”放在首位,突出培育少年兒童的自信、自律、自護、自立以及社會交往、自我管理、動手實踐和繼續(xù)學習的能力。少年宮要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在上級部門的支持幫助下,不斷探索開發(fā)符合校外教育特點,適合少年兒童發(fā)展,同時具有自身區(qū)域特色的校外少兒群眾性活動體系,讓廣大少年兒童在充滿正能量、富有理想性的德育活動中,在傳播傳統(tǒng)習俗、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文化活動中,在培養(yǎng)技能技巧和陶冶情操、鍛煉意志的實踐活動中,開闊眼界、激發(fā)興趣、孕育理想、健康成長。
2.突出校外少兒群眾性活動的實踐性。
校外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強調“實踐性”。實踐的本質是“做”,堅持“實踐性”的活動原則,就是要堅持“做中學”,讓學生動腦、動手,讓學生親自體驗,從體驗中獲取直接經驗。我們以“實踐育人”為核心,打造更具活力的校外少兒群眾性活動。
一是通過對校外少兒群眾性活動的實踐研究,加強對校外少兒群眾性活動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創(chuàng)新性、實踐性四個質量指標的進一步認識,探索在校外少兒群眾性活動中提升學生實踐能力以及促進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的經驗。
二是校外少兒群眾性活動的開展遵循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原則。我們要在少兒群眾性活動過程中加強觀察與反思,從活動主題、活動內容入手構建真正能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更加合理且易于本地區(qū)開展的活動體系。
三是通過對不同類型、不同形式、不同年齡的少兒群眾性活動的案例分析、實施與研究,探索了解以“實踐”為核心的少兒群眾性活動開展過程中的活動策劃、方案設計、資源利用、活動途徑、項目安排和活動組織的方式方法。
3.突出校外少兒群眾性活動的教育銜接和補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