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華文化的沉淀,如陳年老酒般香醇,滋養(yǎng)了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她,就是我們的母親河——黃河。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曾用妙筆贊美過她,有多少悲壯的故事在她身邊上演,又有多少海外游子對她魂牽夢縈。下面,讓我們走近詩詞中的黃河,去傾聽她低沉的咆哮,去感悟她獨特的文化魅力,去探究她源遠流長的文明史話。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唐·李白《行路難》)
解讀:詩人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征人生道路上遇到的艱難險阻,具有比興的意味。一個懷有偉大政治抱負的人物,在受詔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時候,皇帝卻沒有任用他,這不正像是旅途中遇到了冰塞黃河、雪擁太行的困阻嗎?反映了詩人內(nèi)心強烈的苦悶與不平,同時又表現(xiàn)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及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唐·劉禹錫《浪淘沙·九曲黃河萬里沙》)
解讀:九曲黃河中有無數(shù)的沙礫,它們隨同黃河流經(jīng)萬里,經(jīng)受了浪濤的沖洗和狂風的簸蕩,從天涯一直來到這里。詩人歌詠九曲黃河中的黃沙,贊揚了它們乘風破浪、一往無前的頑強性格。
黃河怒浪連天來,大響谹谹如殷雷。龍伯驅(qū)風不敢上,百川噴雪高崔嵬。(唐·溫庭筠《公無渡河》)
解讀:黃河巨浪滾滾而來,轟鳴回響?yīng)q如雷聲震動。這四句極力描述了黃河水勢之浩大洶涌,讀后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