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伏
摘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有效組織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課堂參與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要借助有效課堂的構建,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引領學生在多元化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實現(xiàn)語文知識的有效掌握和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逐步完善。
關鍵詞:小學語文? ?有效課堂
有效課堂是指教師在生本理念下,結合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有效知識學習和語文能力訓練的課堂實施過程。對于小學生而言,有效課堂不僅意味著有趣的教學模式,還代表著豐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和多元化的教學形式。因此,為了有效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小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要以有效課堂的構建為原點,以趣味教學模式為半徑,借助有效課堂的組織和實施,逐步幫助小學生掌握語文知識,提升學習能力,有效完善語文學科素養(yǎng)。
一、視頻導入,激發(fā)興趣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借助視頻導入的形式,有效提升教學導入的效果,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主動性。導入環(huán)節(jié)是構建有效課堂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承擔著重要的教學引領任務。
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時,筆者為了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通過多媒體視頻實施教學,引導學生觀看了《小蝌蚪找媽媽》的動畫片段,有效感受到形象化教學資源帶來的沖擊。學生在觀看動畫片段時,有效地將抽象化的語文知識進行形象化理解,成功激發(fā)了學生的課堂參與興趣,借助導入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了對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的初步認知。可見,教師借助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實施教學導入,能充分激發(fā)學生觀察的興趣,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情境探究,深化理解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難免會探究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可以根據(jù)課堂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引領學生在情境的體驗與參與中,充分了解課本內容,進而在情境中高效認知和理解語文知識。在情境問題的探究和分析中,師生共同高效地突破了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如在教學《在牛肚子里旅行》時,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對“文章中何處展示出青頭和紅頭是要好的朋友”這一問題的探究和分析存在問題。于是,筆者創(chuàng)設了一個教學情境:“你們與自己的同桌分別扮演青頭和紅頭,回顧課文中自己說過的話,看看哪里能體現(xiàn)你們是好朋友?”學生被這種情境吸引住了,積極地與同桌投入情境對話的分析和演繹中。最終,學生在情境中發(fā)現(xiàn)了文章中表現(xiàn)青頭與紅頭是好朋友的三處具體內容,實現(xiàn)了問題的突破和對知識的理解。
三、互助檢測,完善掌握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要借助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進一步檢測學生在小組中學習知識的情況,并借助合作學習充分完善有效課堂的組織和構建,幫助學生在小組合作中檢測知識學習的成果,查漏補缺,實現(xiàn)知識的全面掌握。
如在教學《在牛肚子里旅行》后,筆者請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記憶和互相檢測了課文中的重點字詞,使學生在互相引導、互相提醒、互相檢測的過程中,有效實現(xiàn)了基礎知識的掌握。最終,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及時檢測了知識學習成果,并根據(jù)檢測結果有效分析了學習漏洞,然后在小組其他成員的監(jiān)督和幫助下,實現(xiàn)了語文基礎知識的查漏補缺和全面掌握。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為了充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語文學習能力,需要以有效課堂的組織和構建為重要的教學方向,引導學生在豐富的教學資源體驗和感受中激發(fā)語文學習興趣,提升語文學習能力,促使學生在課堂體驗中形成綜合語文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麗婷.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 構建小學語文有效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9,(25).
[2]殷立丹.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8,(30).
[3]劉玉琴.小學語文有效課堂教學的策略與研究[J].課外語文,2017,(12).
[4]范利.重議小學語文新課標的幾個基本理念[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版),2010,(1).
(作者單位:寧夏吳忠市同心縣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