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輝
(北京市朝陽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北京 100020)
腰椎盤突出癥主要是由于腰椎間盤退行性變,椎間盤應力改變,導致纖維環(huán)破裂,髓核向后突出,刺激和壓迫脊神經或脊髓,引起腰痛和坐骨神經痛,致病機制主要考慮機械性因素或化學性因素。腰椎間盤突出癥的發(fā)病階段常按影像學的表現(xiàn)分為膨出、突出、脫出、游離,中醫(yī)推拿按摩等療法對此癥有一定的療效[1-4]。本研究用中醫(yī)按摩手法結合中醫(yī)中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共80例,均為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住院患者,分觀察組及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齡35~56歲,平均(47.19±5.02)歲,病程0.5~4年,平均(1.79±0.45)年。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35~59歲,平均(48.27±5.82)歲,病程0.5~5年,平均(1.83±0.48)年。兩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骨傷學》[5]。腰痛和一側下肢放射痛,放射痛沿坐骨神經傳導,直達小腿外側、足背或足趾,咳嗽、噴嚏、用力大便、活動時可加重,脊柱活動受限,直腿抬高試驗陽性,CT或MRI可確診椎間盤突出位置。納入標準:年齡35~59歲,符合診斷標準,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心腦血管病,肝腎損傷、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疾病,妊娠期及哺乳期,有懷孕計劃女性,治療前兩個月接受過相關治療,合并精神障礙等無法配合治療者。
1.2 治療方法:這兩組均用活血化瘀、散寒通絡方。紅花、當歸各30 g,海風藤、川烏、草烏各15 g,吳茱萸、五加皮、千年健各10 g,補骨脂、透骨草、伸筋草各25 g,熟地黃、淫羊藿各20 g,乳香、沒藥各15 g,上述水煎后外用于中藥局部熏洗方法,每日1次,每周5次,并結合舌苔脈象,結合口服中藥湯劑活血化瘀、補肝腎強筋骨、行氣止痛對癥治療,方如:桃仁、紅花、當歸、川芎、生地黃、芍藥、桑寄生、杜仲、牛膝、獨活、桂枝、鹿角膠、防風、雞血藤、穿山甲等。每日兩次口服,持續(xù)治療三周。
觀察組加用按摩手法治療。①掌推腰背部、滾腰背部、滾臀部、滾下肢、彈撥夾脊穴、彈撥腰椎橫突部、彈撥髂嵴部、彈撥大腿外側、掌揉腰背部、肘壓環(huán)跳穴及承扶穴、彈撥按揉委中穴、彈撥按揉小腿后側部、拿下肢、拿昆侖穴及太溪穴、掌擦涌泉穴、橫擦腰骶部、掌拍腰背部。②斜扳腰椎:患者健側臥位,患側在上,健側下肢伸直,髂關節(jié)略后伸,患側下肢屈髖屈膝,醫(yī)師站立其面前,肘部彎曲,用一肘部前臂上端搭在患側肩前方向外推動,另一肘部上臂下端搭在臀部向內扳動,調整患者肩部與臀部的位置,使患者腰椎逐漸旋轉,扭轉中心正好落在病變腰椎節(jié)段上,當將脊柱扭轉至彈性限制位時,醫(yī)師可感到抵抗,適時作一突發(fā)有控制的扳動,擴大扭轉幅度3°~5°,??陕牭健翱︵甭曧?,一般表示復位成功。注意切不可使用暴力,扳動要“輕巧、短促、隨發(fā)隨收”,關節(jié)彈響雖常標志手法復位成功,但不可追求彈響。③腰椎定位旋轉扳法:若患者單個棘突偏歪,可采用本方法。以向右扳動為例,患者取坐位,騎跨在治療床頭(或凳上),醫(yī)師站立其側后方,左手拇指抵住偏凸之棘突,右手從患側腋下穿過,反扣患者頸項部,使患者腰部緩慢前屈,至左手拇指始感覺指下棘突欲動時,控制此前屈角度,反扣頸部之手令患部向右緩慢旋轉,至脊柱扭轉彈性限制位,感覺到有阻抗時,右手繼續(xù)右旋,左手拇指向左側推頂偏凸棘突,作一突發(fā)扳動,擴大扭轉幅度3°~5°,??陕牭健翱︵甭曧懀笫帜粗缚筛杏X到棘突有跳動感。注意事項同“斜扳法”。④搖腰部:患者仰臥位,屈膝屈髖,雙下肢并攏,醫(yī)師站立其側,一手固定患者膝部,一手固定兩踝部,環(huán)轉搖動腰部。⑤被動前屈腰部:患者坐位,雙下肢伸直,醫(yī)師站立其側,一手扶其背部,一手托住其伸直的雙上肢,協(xié)同用力,緩慢使腰部前屈,以所能承受為限,重復3~5次。每周5次。注意:中央型腰椎間盤突出者,慎用推拿,若輕型可做推拿治療,但禁止做腰椎扳法。手法正確純熟,做到均勻、持久、有力、柔和、深透,要“柔中有剛,剛柔相濟”[6]。
1.3 觀察方法:疼痛評分參照視覺模擬評分法(VAS),0~1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疼痛越嚴重[7]。
1.4 療效標準:參照《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8]。臨床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能恢復原工作。顯效:腰腿痛顯著減輕,腰部活動功能明顯改善。有效:腰腿痛有所減輕,腰部活動功能改善。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
1.5 統(tǒng)計學方法: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療效對比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評分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評分變化(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疼痛評分變化(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腰椎間盤突出癥屬中醫(yī)“腰痹”范疇,如《醫(yī)學心語》云:“腰痛拘急,牽引腿足?!遍L期勞作或受外傷導致腰部的慢性勞損,腰部正常的解剖結構被破壞,對于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各種影像學檢查中均可發(fā)現(xiàn)髓核信號改變,局部骨質增生,小關節(jié)骨性關節(jié)炎及黃韌帶增厚等各種結構性穩(wěn)定被破壞的特點,勞損外傷導致腰部力線破壞,肌肉平衡失效,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氣機阻滯,所謂不通則痛,從而導致腰腿痛的發(fā)生。保守治療時中醫(yī)按摩手法能使突出的椎間盤組織得以還納,松解神經根的粘連,消瘀退腫,緩解腰臀肌肉痙攣,改善小關節(jié)紊亂[9-10]。中醫(yī)學認為本病是由肝腎不足、筋骨疏懈、勞作扭挫、筋失其位、氣血痹阻、經脈失暢所致,亦有風寒濕邪侵襲、氣血為之痹阻者,肝血不足致使筋骨失養(yǎng),久之易發(fā)生腰痛。此兩組藥方中均以活血化瘀、補肝腎強筋骨、散寒通絡為主,方中桃紅四物湯有養(yǎng)血活血、抗炎抗疲勞、調節(jié)免疫功能等功效,雞血藤、穿山甲活血通絡、解痙止痛,獨活可祛風濕、止痹痛,并根據(jù)患者舌脈象加味生黃芪、仙靈脾、仙茅、仙鶴草益精氣、堅筋骨、補腰膝。內服及外用完美結合能增強功效,使得療效更加滿意。中醫(yī)按摩手法結合中醫(yī)中藥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提高保守治療臨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