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
手足之情,是人世間最美好、最純粹的感情之一。在同一家庭長大的孩子,不僅有親情、有陪伴、不孤單,更可以在未來人生路上互相扶持、相互牽掛。臺灣親子育兒作家汪培珽老師甚至專門著書《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來表達(dá)對生兩個孩子的慶幸和贊嘆。然而,現(xiàn)實(shí)生活中,有的父母會為是否該要二寶而猶豫不決,甚至需要老大批準(zhǔn)了才敢生二寶;有了二寶的父母,則可能為兩個孩子無休止的吵吵鬧鬧而焦頭爛額……
美好的情感因?yàn)闇?zhǔn)備不充分或者處理方式上的不當(dāng),反而成為一家人的煩惱。
那么,成人如何智慧地預(yù)防這些問題,在出現(xiàn)問題時能從容應(yīng)對呢?或許,繪本能給我們啟發(fā)。
二寶出生前:忙碌和期待中建立情感連接
在決定是否要二寶的階段,家長要避免在孩子面前提起是否要二寶的話題,更沒有必要征求大寶的意見。如果大寶給的答案是“我不要弟弟妹妹”,那豈不是自找麻煩!父母可能只是隨便問問,但會讓孩子誤以為自己擁有是否要二寶的決策權(quán)。生不生二寶,是父母自己去決定和負(fù)責(zé)的事情,不要在一開始就拿這樣的問題去困擾大寶。
如果已經(jīng)懷有二寶,則建議不要向大寶隱瞞,可以通過共讀一些關(guān)于手足之情的繪本等方式,來幫助大寶建立“自己將成為哥哥/姐姐,會擁有弟弟/妹妹” 的概念。
在這個階段,如果大寶對媽媽肚子里懷的是小弟弟還是小妹妹有興趣,可以跟孩子一起讀一讀繪本《我會有個弟弟嗎?》。
故事中的小男孩特別希望媽媽為他生個弟弟,他幫媽媽在《姓名大全》里為弟弟挑選名字,他期待小弟弟能當(dāng)他這個 “宇航員” 的助手,他把自己的玩具放進(jìn)嬰兒床里……他的父母對他的引導(dǎo)堪稱教科書級:不管男孩怎么說、怎么做,爸爸媽媽都是溫和地笑臉相對,媽媽會堅(jiān)定地說“無論這個寶寶是男孩還是女孩,你一見到他(她),就會知道他(她)正是你一直期待的”。最后怎么樣呢?果然如我們所料想,媽媽生了個妹妹。而當(dāng)男孩看到妹妹的那一刻,他一下子愛上了自己的妹妹!在男孩瘋狂地想要個弟弟的時候,爸爸媽媽沒有暴躁、沒有評判、沒有比較,只是溫和而堅(jiān)定地告訴他:無論男孩女孩,一定是他所期待的。這就是父母該有的態(tài)度。
二寶即將出生時,家長會進(jìn)入比較忙碌的階段,親戚朋友們對即將出生的寶寶的關(guān)注和問候、母親頻繁的產(chǎn)檢、家人因?yàn)楹⒆映錾龅亩喾N準(zhǔn)備,難免會導(dǎo)致陪伴大寶的時間減少、質(zhì)量降低,從而讓他(她)有被忽視的感覺。此時,家庭中的成員要注意千萬別因?yàn)槊β刀雎粤舜髮殻瑢?dǎo)致其內(nèi)心的不安全和焦慮。
繪本《小凱的家不一樣了》就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個處于焦慮中的新手哥哥。
小凱的爸爸一早就出門去接?jì)寢?,只留下一句話:接下來家里會不一樣了。孤?dú)的小凱開始了他的想象。果然,整個世界都不一樣了,作者安東尼·布朗一貫的異想次元空間通過畫面逐一展現(xiàn):水槽里長出了鼻子和嘴巴,水壺變成了貓,水管變成了蛇……最后,隨著爸爸和媽媽的回來,
謎底揭開——小凱有了一個妹妹,他這才關(guān)閉了異想空間回到現(xiàn)實(shí)。
畫面中那些怪異的形象和它們傳遞出來的不安情緒,無疑代表著小凱當(dāng)下的心境 :迷惑、焦慮、孤獨(dú)和恐懼。這個即將成為哥哥的男孩,還未長成一個男子漢,有他的脆弱和無助。其他的孩子又何嘗不是這樣。如果爸爸媽媽能對大寶的心理多一些關(guān)照,哪怕多一點(diǎn)解釋,都可以大大緩解大寶的焦慮。
除了關(guān)照大寶的心理健康,成人還應(yīng)該在二寶出生前安排好大寶的飲食起居,找到可以信任的看護(hù)人來陪伴和照顧他(她),而不是像故事中的爸爸媽媽一樣,留大寶一個人在家中。這些傷害對孩子來說,需要更長的時間去彌補(bǔ)。
二寶出生后:在愛和智慧中自我調(diào)整
二寶出生后,舊有的生活規(guī)律被打破,爸爸媽媽的時間更多地給了二寶,對大寶的情感和注意力也被分走一大半,因此給大寶造成 “有了弟弟(妹妹),媽媽不愛我了” 的感覺。再加上社會文化的影響——新生兒被人頻繁探視、總能收到禮物,甚至?xí)懈鞣N慶祝的宴席或聚會。人們對二寶的關(guān)注無意中造成對大寶的忽視,于是失落變成委屈,久而久之又轉(zhuǎn)變成嫉妒,甚至憤怒。就像《我為什么討厭吃奶》中的哥哥那樣,看著弟弟躺在媽媽懷里吃奶,他內(nèi)心嫉妒,但嘴上逞強(qiáng)。他不僅聲稱“我可不喜歡吃奶”,還為自己“不喜歡吃奶”找了一系列讓人啼笑皆非的理由。直到最后,自己不小心撞傷了頭,媽媽一句“怎么了?快到媽媽這兒來”,讓一直假裝堅(jiān)強(qiáng)的他忍不住“哇——”的一聲哭了出來。
父母需要認(rèn)真地告訴大寶,并不是因?yàn)橛辛说艿埽妹茫┎辉賽鬯?,而是因?yàn)樾殞毺×?,更需要人照顧。每一個大寶寶都是從這樣一個小寶寶一點(diǎn)點(diǎn)長大的,在他小的時候,大家也像現(xiàn)在這樣去照顧他,所有人都圍著他,為他的到來而開心。
接受家庭的新成員對于原先處于中心地位的幼兒來說是一種威脅,但幼兒在成長中的發(fā)展?jié)摿妥晕艺{(diào)整能力是不能用平常人的眼光來估量的。
《彼得的椅子》是一本獲得凱迪克金獎的繪本作品,很好地闡釋了孩子如何戰(zhàn)勝手足間的嫉妒,達(dá)到成長的自覺。故事一開始,彼得搭到很高的積木 “嘩啦”一下倒塌了,媽媽不僅不安慰,還示意他小聲點(diǎn),為什么呢?因?yàn)樾鲁錾拿妹迷谒X!真是氣人啊!這還不止,他發(fā)現(xiàn)原本屬于自己的小床,被漆成了適合女孩子的粉紅色;坐了好幾年的高腳椅,正在被爸爸漆成粉紅色!彼得趕快搶救下自己還未被漆的小椅子,準(zhǔn)備和他心愛的小狗威利一起 “離家出走”??墒?,當(dāng)他坐在小椅子上時,才尷尬地發(fā)現(xiàn)自己太大了,根本坐不進(jìn)去!
故事中的爸爸媽媽沒有忽略孩子的心理。媽媽會征求他的意見:“午餐有很特別的菜,你要不要回來,跟我們一起吃?”而不是發(fā)布命令:“快回來吃飯!”媽媽也會配合他的捉迷藏游戲,并順利地幫他找到一個臺階下。吃飯的時候,彼得坐在大人的椅子上,爸爸把手臂搭在彼得的肩膀上,這就是愛的肢體語言。正是因?yàn)橛邪职謰寢尩膼酆椭腔郏说毛@得了心靈的成長和飛躍,他跟爸爸說:“我們把小椅子漆成紅色,給蘇西坐吧?!?/p>
陪伴中長大:無差別的愛
隨著兩個孩子漸漸長大,又會遇到新的成長問題。比如:爸爸媽媽到底最愛哪一個?這是二胎家庭的家長一定會被孩子逼問到的問題。繪本《你們都是我的最愛》給了我們堪稱完美的答案。
熊爸爸和熊媽媽每天睡前都會跟寶寶們說:“你們是這個世界上最最棒的熊寶寶?!笨捎幸惶?,熊寶寶們不滿足這樣的答案了:“到底你最喜歡我們哪一個呢?誰才是你的最愛?我們不可能都是最好的??!”爸爸的回答非常睿智,他分別告訴孩子們“你是誰也不曾見過的最最完美的第一只小熊”“你是誰也不曾見過的最最完美的第二只小熊”“你是誰也不曾見過的最最完美的第三只小熊”。這是愛的諾言,對孩子們無差別的愛,才能更好地維系親密的手足情誼。
對孩子無差別的愛,尤其要注意在當(dāng)著一個孩子的面夸贊另外一個孩子時一定要適度,不能激起孩子的嫉妒心。《換弟弟》中的鱷魚媽媽做得就不夠妥當(dāng)。當(dāng)著鱷魚哥哥的面,她毫不掩飾對鱷魚弟弟的喜愛和夸贊:“你的小弟弟可真是個漂亮的小家伙?!?“他喜歡把魚和青蛙吃得干干凈凈的?!薄扒魄扑@可愛的鼻子?!笔軌蛄?!對于原先處于中心地位的大寶來說,接受新成員本來就是一項(xiàng)挑戰(zhàn),媽媽卻又為這份挑戰(zhàn)雪上加霜。所以鱷魚哥哥會產(chǎn)生“換弟弟”的想法。雖然故事中他換來換去,發(fā)現(xiàn)各種弟弟會有各種麻煩,還不如自己的弟弟好。但實(shí)實(shí)在在地引發(fā)他產(chǎn)生“換弟弟”想法的,就是媽媽流露出來的對弟弟不適當(dāng)?shù)钠珢酆涂滟?。這一點(diǎn)二寶爸媽一定要引以為戒。
家里多一個孩子,會多幾分辛苦,也許還會多幾場紛爭,但究其實(shí)質(zhì),是給大寶多一個共同成長的玩伴、一個相攜余生的手足。育兒無小事,從小幫助孩子們建立和諧友愛的手足關(guān)系,需要父母的智慧和耐心。相信帶著對孩子們的愛,多學(xué)、多看、多思考,一定可以化解一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