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蕓
摘要:教師在朗讀教學中,應“嚴把‘基礎(chǔ)關(guān)”“突破‘情感關(guān)”“勇闖‘思維關(guān)”“跨越‘趣味關(guān)”,從而使學生讀得“準確”、讀得“動情”、讀得“靈活”、讀得“開心”,并以此為切入點,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 ?朗讀教學 ?優(yōu)化策略
朗讀,能夠幫助學生校正發(fā)音、以聲表意,強化記憶、以聲促誦,增強語感、以聲激趣,揣摩文意、以聲傳情。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對朗讀教學的研究與探索,通過創(chuàng)新朗讀教學理念、拓寬朗讀教學渠道、提高朗讀教學效率來提升學生的朗讀能力,從而以朗讀教學為切入點,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質(zhì)的發(fā)展。
一、嚴把“基礎(chǔ)關(guān)”,使學生讀得“準確”
“讀得準確”,是對朗讀者最基本的要求。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嚴把“基礎(chǔ)關(guān)”。首先,讀準字。對于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小學生來說,朗讀中出現(xiàn)讀錯音現(xiàn)象的原因有很多,歸納起來包括以下幾種:1.多音字的用法混淆;2.形近字的辨析不明;3.方言與普通話“混搭”。在朗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讀字訓練,使學生讀準字。其次,讀準詞。小學生朗讀中所出現(xiàn)的讀不準詞的現(xiàn)象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不會連讀,使“詞”變成了“字”,導致朗讀不連貫;2.對于輕聲的處理不到位;3.對于兒化音的處理不準確;4.變調(diào)規(guī)律掌握不牢固;5.語氣助詞處理不得體。在朗讀教學中,教師應該高度重視這些基本功訓練,使學生讀準詞。最后,讀好句。學生要想連貫流暢、聲情并茂的讀好語句,需要掌握以下朗讀技巧:1.停連;2.重音;3.節(jié)奏;4.語氣。教師應該重視這些朗讀技巧的訓練,使學生能夠讀好句。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嚴把“基礎(chǔ)關(guān)”,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朗讀知識和朗讀技巧,從而真正提高朗讀教學的效率和質(zhì)量,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
例如,在《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課文的朗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嚴把“基礎(chǔ)關(guān)”。首先,讀準字。本課有好幾個多音字,其中,“為”和“得”是要求二年級學生掌握的,教師要著重指出?!敖怠焙汀俺恕彪m然不要求二年級學生掌握,但是如果有學生出現(xiàn)讀錯的現(xiàn)象,教師也應該及時指正,使學生能夠讀準字。其次,讀準詞。這篇課文中有“娃娃”“媽媽”“輕輕”“紛紛”等“疊詞”,“啪的一聲”的“一”的變調(diào)等基本的朗讀基礎(chǔ)知識,教師應該重視這些內(nèi)容的指導,使學生能夠讀準詞。最后,讀好句。這篇課文語言生動、節(jié)奏緊湊,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把握好朗讀時的停連與節(jié)奏,生動地展現(xiàn)課文內(nèi)容??傊?,教師應該充分挖掘課文中的朗讀教學資源,幫助學生夯實基本功,使學生讀得準確。
二、突破“感情關(guān)”,使學生讀得“動情”
“讀得準確”,只是朗讀的“初級”階段;“讀得動情”,才是朗讀的“高級”階段。因此,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以下途徑,使學生突破“感情關(guān)”,做到讀得“動情”。首先,了解寫作背景。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往往都是有感而發(fā)、觸景生情的結(jié)果。因此,學生只有掌握了寫作背景,才能了解作者寫作時候的社會狀況和個人心情,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中傳遞出來的情感和思想,并將這些情感和思想在朗讀的時候表達出來。其次,領(lǐng)會文章內(nèi)涵。好的文學作品能夠透過文字,傳遞出更加悠遠的意境和深遠的含義,甚至能夠激發(fā)讀者內(nèi)心深處的靈感與思緒。在朗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深刻領(lǐng)會文章內(nèi)涵,從而在朗讀中不僅能夠傳遞出文字本身的含義,還能夠傳遞出文字背后的深層寓意。最后,培養(yǎng)角色意識。學生只有在朗讀的時候代入角色,才能真正做到聲情并茂、情感真摯。因此,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角色意識,使學生融入文章情境與人物角色當中,從而使朗讀時的情感更充沛、更懇切。
例如,在學習《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教學設(shè)計,幫助學生突破“感情關(guān)”,做到讀得“動情”。首先,查閱創(chuàng)作背景。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查閱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使學生了解這首詩的創(chuàng)作意圖。其次,討論創(chuàng)作心情。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對查閱到的資料進行分享與交流,共同分析楊萬里在創(chuàng)作這首詩的時候是怎樣的心情,從而讓學生明白,雖然全詩都在寫景,但是表達的卻是對于友人的依戀與勸阻之情。最后,組內(nèi)朗讀訓練。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根據(jù)討論的結(jié)果,代入作者的情感,進行組內(nèi)朗讀訓練并開展組員互評活動,使學生對古詩詞的情感有更深刻的理解與把握。教師通過以上教學設(shè)計,可促使學生全面而深刻地了解整首詩所要表達的情感和內(nèi)涵,從而使學生在朗讀的時候,能夠真正做到聲情并茂。
三、勇闖“思維關(guān)”,使學生讀得“靈活”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要突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切忌采取“一刀切式”或“填鴨式”教學方法,剝奪學生思考與體驗的權(quán)利。因此,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也應該本著“啟發(fā)性”原則,通過以下教學模式,使學生展開對于朗讀的思考與實踐。首先,以問代答。教師應該巧妙地設(shè)計問題,使學生跟隨教師的問題展開關(guān)于“為什么朗讀”和“如何朗讀”的思考。其次,以議代講。教師應該為學生的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創(chuàng)造空間,用學生之間的討論代替教師的機械講授,使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掌握朗讀的技巧與方法,總結(jié)朗讀的心得與體會。最后,以讀代說。朗讀能力的形成,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開展朗讀實踐。因此,教師應該為學生的朗讀實踐提供充足的機會,使學生在讀中有所思、有所悟,使思維變得更靈活、更開闊。
例如,在學習《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時候,教師可以采取以下教學設(shè)計,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啟發(fā),使朗讀教學變得更靈活。首先,自主朗讀,體會文意。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進行自主朗讀,體會文章表達的內(nèi)容和意境。其次,小組討論,思想碰撞。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小組討論,針對朗讀的心得、技巧、注意事項等進行交流,從而通過合作探究提升朗讀能力。最后,朗讀實踐,集體反思。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自主朗讀和小組討論的基礎(chǔ)上再次進行朗讀,并通過集體討論與互相評價的方式,針對朗讀的過程與結(jié)果加以反思,促使學生的朗讀能力進一步提升。通過這種方式,教師能夠幫助學生勇闖“思維關(guān)”,使其通過自己的感悟與思考,靈活掌握朗讀方法,靈活運用朗讀技巧,真正做到讀得“靈活”。
四、跨越“趣味關(guān)”,使學生讀得“開心”
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是促使他們產(chǎn)生學習動機的“源泉”。因此,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善于組織多樣化的課堂活動,帶領(lǐng)學生跨越“趣味關(guān)”,做到讀得開心。一般來說,常見的朗讀教學課堂活動包括幾下幾種。首先,表演類活動。教師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讀、角色扮演、課本劇等形式,開展朗讀教學課堂活動。其次,講述類活動。教師可以講故事、詩朗誦、演講等方式,開展朗讀教學課堂活動。最后,游戲類活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古詩接下句”“成語接龍”“搶說兒化音”等課堂游戲,使學生在游戲中進行朗讀訓練。
例如,在學習《總也倒不了的老屋》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采取課本劇的形式進行表演,在表演中讓學生體會朗讀的樂趣、提升朗讀的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開展“故事會”的活動,讓學生熟悉課文內(nèi)容之后,以講故事的方式復述故事情節(jié),并通過這種形式開展朗讀訓練??傊處熗ㄟ^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堂活動,能夠創(chuàng)新朗讀教學的形式、增加朗讀教學的趣味,使學生讀得開心。
綜上所述,朗讀是學生語文學習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對于朗讀教學的研究與探索,推進朗讀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鄒克波.教學的有效策略——核心素養(yǎng)觀照下的小學語文朗讀教學實踐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2018(12).
責任編輯:黃大燦 趙瀟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