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濤 李祥軒
摘要? ? 通過采樣測試了解地力、田間試驗驗證肥料配方是否適應當地小麥生產需要、提出施肥指導意見、采用農企對接送肥到村、建設示范區(qū)、開展觀摩培訓及指導服務等活動開展小麥配方施肥,為了更好地掌握小麥配方施肥的應用效果,太和縣農技推廣中心技術人員進行了調研,并提出了經驗模式,以期為小麥種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 ? 小麥;配方施肥;實施內容;應用效果;安徽太和;2019年
中圖分類號? ? S512.1?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20)07-0055-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2019年太和縣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省、市、縣業(yè)務、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圍繞現代生態(tài)農業(yè)產業(yè)化建設總體部署,以綠色增效、節(jié)本增效、提質增效為目標,以調整施肥結構、轉變施肥方式、促進耕地質量升級為主線,以提高配方肥到田率、有機肥資源利用率、化肥利用率為重點,強化土壤檢測和試驗示范等基礎性工作,大力推廣土肥新技術、新產品,創(chuàng)新科學指導服務模式和工作機制。為把太和縣測土配方施肥工作做的更加深入,2019年9月24—25日,通過定點調查30個肥料用戶,總結了2019年測土配方施肥在太和縣小麥生產方面的應用效果?,F將配方施肥調研情況匯總如下。
1? ? 實施內容
1.1? ? 采樣測試
2018年秋季共采集各類土壤樣品275個,化驗有機質、全氮、堿解氮、pH值、速效磷、速效鉀、緩效鉀、有效硫、交換性鈣、鎂、有效銅、鋅、鐵、錳、硼15個項目,化驗項次多達4 100個。
1.2? ? 田間試驗
小麥田間試驗8個,其中小麥“3414”試驗3個,小麥肥料利用率試驗3個,小麥化肥減量試驗示范2個。通過田間試驗,進一步研究太和縣小麥的最佳施肥量;進一步了解土壤養(yǎng)分校正系數、土壤供肥能力、小麥養(yǎng)分吸收量及肥料利用率等基本參數;探索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經濟效益的途徑,為肥料配方及科學施肥提供依據。
1.3? ? 配方設計與發(fā)布
根據太和縣淤土、兩合土、沙土、砂姜黑土等不同土壤類型及不同肥力特點,制定小麥配方3個,即氮磷鉀總含量45%(25∶13∶7)、氮磷鉀總含量47%(27∶13∶7)、氮磷鉀總含量50%(28∶13∶9)的3個配方,并及時公開發(fā)布,使廣大農民及時了解和掌握。
1.4? ? 施肥方案
根據不同肥力特點,制定施肥模式3個。一是施小麥專用肥600 kg/hm2+有機肥1 500 kg/hm2作基肥,施尿素105 kg/hm2作拔節(jié)肥,并進行葉面噴肥;二是施用小麥專用肥作基肥675 kg/hm2+有機肥1 200 kg/hm2作基肥,施尿素105 kg/hm2作拔節(jié)肥,并進行葉面噴肥;三是施小麥專用肥750 kg/hm2作基肥,施尿素105 kg/hm2作拔節(jié)肥,并進行葉面噴肥。
1.5? ? 農企對接送肥到村
積極引導配方肥企業(yè)對接送肥到村活動,組織配方肥生產企業(yè)與村民對接活動,引導和扶持構建配方肥產供施服務網絡,逐步形成以科學配方引導肥料生產、以連鎖配送方便農民購肥、以規(guī)范服務指導農民施肥的機制。培育一批面向農民開展測土配方施肥的專業(yè)化服務組織,如農民專業(yè)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等,合理布局。
1.6? ? 示范區(qū)建設
在合理規(guī)劃縣級萬畝示范區(qū)、鄉(xiāng)級千畝示范片的基礎上,統(tǒng)籌安排村級百畝示范方。在全縣分別建立48個小麥測土配方施肥示范片,負責人均有鄉(xiāng)鎮(zhèn)農業(yè)綜合站長和村農技員擔任,縣農業(yè)農村局、農技推廣中心專家及時進行指導,細化示范片建設內容,以施肥新技術、新產品試驗為核心,加強農藝農機結合,開展化肥深施,精準施肥,肥水一體化等技術的推廣,豐富和完善示范內容,做到“四有”,即有包片指導專家、有科技示范戶、有示范對比田、有醒目標示牌,其中標牌明確標明作物品種、目標產量、施肥結構、施肥數量、施肥時期、施肥方式。
1.7? ? 觀摩培訓
在小麥播種期、拔節(jié)期、成熟期等生育時期,多次召開各鄉(xiāng)鎮(zhèn)農技員、村級農技員、種糧大戶及新型職業(yè)農民培訓會、觀摩會,展示測土配方施肥試驗、示范效果,總結經驗,并請省農科院專家講解化肥減量增效施肥技術,加以推廣[1]。
1.8? ? 開展指導服務
在關鍵農時季節(jié),組織縣、鄉(xiāng)農技干部、專家巡回指導和現場施肥技術服務,指導農民科學施肥和開展水肥管理。利用農民田間學校、村民課堂等有效形式,面對面為農民培訓科學施肥技術,傳授選肥、購肥、用肥方法。加強對基層農技人員和科技示范戶的技術培訓,提高技術服務水平[2]。
1.9? ? 測產驗收
2019年太和縣采用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用量,實施配方施肥,雖然在整地階段干旱,播期推遲,中期冷害、后期雨水較少、并出現干熱風等不利天氣條件下,仍獲得較好的收成。太和縣農技專家及時到各鄉(xiāng)鎮(zhèn)配方施肥示范區(qū)測產驗收,通過測產,配方施肥示范區(qū)平均產量8 340 kg/hm2,習慣施肥區(qū)產量7 845 kg/hm2,二者相比,施配方肥的小麥平均增產495 kg/hm2,增產率達6.3%。
2? ? 應用效果
2019年,太和縣推廣小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面積為10萬hm2,配方施肥面積為9.33萬hm2,其中化肥深施面積4萬hm2,種肥同播5.33萬hm2。小麥追施返青肥1萬hm2,追施拔節(jié)肥4.33萬hm2,一噴三防面積達10萬hm2。據調查,測土配方施肥較常規(guī)施肥節(jié)約肥料成本120~150元/hm2,增產小麥450~600 kg/hm2,節(jié)本增效達1 050~1 200元/hm2,通過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料、化肥深施、機械施肥、種肥同播,化肥利用率明顯提高。據測算,氮肥利用率可提高2個百分點、磷肥利用率可提高1個百分點、鉀肥可提高1~2個百分點?;适褂昧颗c2018年相比有所下降,在施肥結構方面,適當減少氮肥用量,穩(wěn)定磷、鉀肥用量[3-4]。
3? ? 經驗模式
3.1? ? 抓好科技入戶工作
在村口或農民集中活動場所及肥料經銷點張貼施肥指導方案和配方信息,組織鄉(xiāng)鎮(zhèn)農技人員和村干部入戶發(fā)放配方施肥建議卡和技術明白紙,讓農民了解施肥方法和科學施肥知識,認識過量施肥的危害和配方施肥的好處。
3.2? ? 增加配肥供肥服務網點
配方肥供銷服務網點達到312個,每個農業(yè)技術指導員對接10個配方施肥科技示范戶。
3.3? ? 狠抓“配方肥”到田
通過擴大配方肥應用比例,太和縣糧、油、經等大宗農作物施用配方肥較多。推進“大配方”網點銷售、配方肥直供(村)、統(tǒng)測統(tǒng)配統(tǒng)供統(tǒng)施(合作社、大戶、家庭農場、示范區(qū)等個性服務)、深入開展配方肥普及到田活動。
4? ? 參考文獻
[1] 余其照,王凱,王虎.長豐縣小麥優(yōu)化配方施肥驗證試驗[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8(17):13.
[2] 史聚寶,雷宗昌.隴東旱塬區(qū)小麥配方施肥效應研究[J].干旱地區(qū)農業(yè)研究,2017,35(2):147-151.
[3] 周小麗,孫建群,王開余,等.沿江潮土地區(qū)小麥配方肥驗證與示范試驗初報[J].上海農業(yè)科技,2014(6):119.
[4] 張文婧,王昌全,袁大剛,等.四川省主要作物施肥現狀、問題與對策[J].土壤通報,2014,45(3):697-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