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奧
《我們小點兒聲》是對學生進行公共文明教育的主題,那么在《憲法》《青少年法制大綱》《小學生守則》《品德與生活課標》和《公民道德實施綱要》等有關法律法規(guī)文獻內容中,都對公共文明教育有明確的要求,提升公共文明修養(yǎng)也小學生應具備的核心素養(yǎng)。
課程標準對于培養(yǎng)學生尊重他人,養(yǎng)成文明的行為習慣有明確要求。《我們小點兒聲》這一課,依據(jù)《課程標準》“負責人、有愛心地生活”中第5條“懂禮貌,守秩序,愛護公物,行為文明而編寫,通過本課教學,旨在讓學生意識到在人員聚集的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不打擾他人,保持良好的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同時明白了這不僅是為了維持正常的公共秩序,更是一種社會責任和個人素質的體現(xiàn)。
《課程標準》中還指出“本課程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生活中的需要和問題為出發(fā)點”因此,在本課教學中,以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為出發(fā)點和著力點,引導學生在嘗試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澄清認識,掌握方法,養(yǎng)成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不影響他人的文明習慣。
一、教材分析:
1.學段分析
縱觀1-6年級道德與法治教材,共有三個單元是集中進行公共文明教育的內容。
其中,在二年級上冊,由于學生年齡小,公共意識弱,這一單元主要聚焦在公共場所里最基本的文明行為教育。
隨著年齡的增長,到了三年級下冊,則是從公共生活中的具象設施、抽象規(guī)則和社會性情感三個視角引領學生進一步認識公共生活、提升公共意識。
到了五年級,學生參與公共生活的范圍更廣、能力更強,本單元在前面教育的基礎上增加了公共參與、公共服務、公共責任等更多視角來認識公共生活,提升公共參與意識及社會責任感。
2.單元分析
縱觀整體教材,回看《我們小點兒聲》所在的單元,本單元公共場所的設計是“聚焦學校生活,向社會生活拓展”的編排思路?!段覀冃↑c兒聲》與其它三個主題是并列的關系,是從公共文明修養(yǎng)的視角,引導學生認識到在公共場所要小聲說話,不打擾他人。
3.主題分析
《我們小點兒聲》一課,教材包括“教室里面有點兒吵、做個“小小調音師”、這里也要小點兒聲”三個活動欄目。
欄目一“教室里面有點吵”:是從學生熟悉的教室引入,發(fā)現(xiàn)噪音問題,認識吵鬧聲對他人和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
“做個小小調音師”這個欄目:是針對前面內容“教室里有點吵”的現(xiàn)象來解決問題的,引領學生學會一些控制聲音的方法策略。
欄目三“這里也要小點兒聲”:帶領學生由具體熟悉的校園場所到更廣泛的社會公共場所,校園里是有教師的約束和提醒的,而在沒有人約束的社會公共場所,不論是有安靜的標志還是沒有,使學生認識到各種公共場所都要小點兒聲,進而深化學生小聲說話的公共意識。
二、學情分析:
1.問卷調查:
(1)有68%的學生被教室里的噪音打擾過。
(2)有70%的學生都有過被別人說吵得情況。
(3)有83%的學生會不自覺的在吵鬧的環(huán)境里大聲說話
(4)大部分學生沒有關注過公共場所的靜音標志
(5)大部分學生對于如何控制音量沒有概念
2.訪談
(1)有些學生認為:課間就是應該放松,就是應該宣泄的時候,沒有必要小點兒聲。
(2)有些學生認為:有時候老師讓大點聲,有時候讓小點聲,到底什么時候該小點聲呢?
(3)有些學生說:小組討論的時候,小聲說話根本聽不見。
(4)還有學生說:有一次教室里很吵,我大聲提醒同學們別吵了,還被老師批評了,心里覺得很委屈。
(5)也有人說:有時候別人說話很大聲,我也就隨著一起大聲說了。
3.觀察:
(1)二年級學生經(jīng)歷了一年的校園生活,對在教室里、校園里要保持安靜已經(jīng)有了初步的認知,但這主要來自于學校的要求與命令,學生對其背后原因的認識并不很清楚,沒有意識到在公共場所小聲說話是對他人的尊重,也是個人文明修養(yǎng)的體現(xiàn),對于公共場所的意識也尚未形成。
(2)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自律意識還不強,在集體中易受周圍的影響,因此行為落實也不易到位,學生在教室內、在學??偸遣蛔杂X的大聲喧嘩。
整體來看,二年級學生還處在以自我為中心階段,很難去換位考慮大聲說話對他人的影響,并且學生從眾性強,自控力差,缺少控制音量的方法,這兩點需要在教學中給以重點的提升引領。
針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依據(jù)新的課程理念,我在本課教學中設計多樣化的趣味活動,促進學生觀察、體驗、交流、思辨、探究,通過設計“小小調音師大闖關”游戲活動來突破教學重難點。
三、教學手段:
1.這節(jié)課將信息技術引入教學。利用課件ppt中錄像、圖片和文字資料等多種形式的生動播放充分調動起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
2.根據(jù)二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經(jīng)驗,在充分了解實際學情的基礎上,讓學生體驗“小小調音師”的游戲,在課堂上交流學習,在活動中了解小點聲不僅是文明,也是遵守社會公共秩序的表現(xiàn)。
3.自主合作探究,讓學生帶著問題在小組合作中交流、思考、探討如何能降低教室里的噪音——控制自己有方法,輕拿輕放是妙招,提示他人有技巧。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活動中。
四、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新課標》指出:本課程的評價可以采用靈活多樣、開放性的質性評價方法。它多以描述和記錄為主,真實、細致地再現(xiàn)學生活動、發(fā)展的過程,如:評語、訪談、成長資料袋、兒童作品分析、情景測驗、觀察等。通過評價,努力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氛圍,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發(fā)揮評價的激勵作用,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三種評價方式:
1.教師過程性激勵評價: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始終堅持運用大拇指表揚、豐富的評價語言激勵等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能夠在活動中樂于思考。教師還采用肢體示范性評價,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內容的實際訓練。
2.榜樣激勵評價:教師設計了學生上臺演示、集體進行實踐展示、師生互動式評價等方法,聯(lián)系實際生活,擴展學生認知,引導學生感受到在公共場所小點聲是一種文明禮貌有秩序的表現(xiàn)。
3.學生自我激勵性評價: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以及在校園生活中的表現(xiàn),通過現(xiàn)場評價,播放視頻等方式,及時引導學生對自我進行評價,通過對比、辨析提升道德情感。
(作者單位:首都師范大學附屬朝陽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