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喜梅 賀立強 賀軍
摘要:近年來我國變得日益強大、繁榮,各個領域也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尤其是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等等在我國迅速發(fā)展起來,這些技術的推動我國已經進入了一個的“互聯(lián)網+”時代,“互聯(lián)網+”它是一個全新的概念?!盎ヂ?lián)網+”現(xiàn)如今逐漸的滲透到各行各業(yè),在教育領域中它也起到了很大的教學作用,它有效地促進教育事業(yè)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互聯(lián)網+”;計算機公共課;應用;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0)05-0114-02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 (OSID):
教育是我們全球人們重點關注的話題,每一位教育者都希望教育技術的研究和實踐得到更大的突破,并且能夠掌握更好、更完善的教學方法,最終達到教書育人的目標。在我國2012年提出一個“互聯(lián)網+”的新概念,它轟動了我國各個領域,同樣在教育領域中也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使有關互聯(lián)網的各種教學方式、教學模式更加完善化,并且使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得到了很好的升華,發(fā)揮出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
1 計算機公共課堂教學的困境
為了順應我國的發(fā)展趨勢,所以在各大高校都開設了有關計算機應用的課程教學,同時,把“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作為了在校必修的課程。給各大高校的學生開設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有著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整體信息化水平,讓每位大學生都能夠把所學習的計算機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中,提升大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另外針對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開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可以讓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掌握和應用基礎的學習、辦公軟件,為其在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怎樣有效地提高大學生計算機公共課的教學質量成了首優(yōu)解決的教學問題。以下所論述的就是現(xiàn)存于計算機公共課堂教學中的問題。
1.1課時削減,教師的教學任務過于繁重
在計算機課堂教學過程中,無論是學習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還是學習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學習的教學內容都比較多,并且教師的教學任務也比較繁重,這就嚴重地阻礙了計算機公共課堂教學的質量。相比與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雖然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點和內容都比較基礎,學習深度也遠不及學習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但是,由于計算機基礎教學所涵蓋的內容都比較廣泛,其主要的教學內容有“計算機發(fā)展史、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程序設計、辦公軟件應用”等等,除了基礎的幾項教學內容之外,還需要對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進行教學。所以,教師在進行計算機公共課堂講授時,就需要教師多花費一些時間和盡量去整理教學資料和教學內容,這就充分的反映出了在計算機公共課堂翻轉教學過程中存在教學任務重的問題。除了這些教學問題外,大部分高校因為計算機公共課堂教學改革的原因,不僅減少了計算機公共課堂教學的時間,但是還需要保持原有的教學內容,這樣就嚴重地阻礙了計算機公共課堂教學任務的實施,而且還加重了教師的教學負擔。最終導致大部分教師不能夠詳細的講解每一個知識點,學生很難去理解并掌握重點的教學內容,只會盲目的抄寫筆記,這樣沒有達到所預期的教學效果和教學目標。隨著學習難度的不斷加大,一部分學生會對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失去興趣,影響到學生整體的學習效果。
1.2 過度重視課本和理論教學
大部分的高校都忽視了開設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的目的,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在學習基礎的計算機理論上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然而,各大高校都十分重視計算機公開課程的理論建設。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就會花費較多的時間講解課程體系機構設計等等基礎知識,面對教學時間上的局限,會忽略了對大學生計算機課程實踐內容的教學。在計算機公共課堂教學中教師向學生們灌輸了較多課本教材中的定義、理論、公式、設計等等思想,學生也能夠掌握大部分的課本理論基礎知識,但是,面對生活中實際應用到計算機技術時,學生會很迷茫,相對于課本基礎理論的學習,學生想要解決有關計算機的實踐內容還有一定的難度。只有讓學生們多動手操作才能夠有效地提升整體的教學質量,這樣學生們會在實踐和探索的過程中,總結、分析和發(fā)現(xiàn)課本中未提及的相關內容,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應用計算機的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多項思考問題的思維,從而能夠更快、更 好、更加有效的解決實際應用問題,從而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2 翻轉課堂與計算機公共課教學
翻轉課堂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它是美國的一位高中化學教師在教學中總結出來的,是把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兩者相互融合到一起的教學方式,翻轉課堂這個教學方式成功的替代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把教師與學生進行轉換和翻轉,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把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引入到計算機公共課堂教學中,可以有效地解決計算機公共課堂的現(xiàn)存問題,教師可以把有關計算機的課程內容制作成微視頻,這樣學生就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筆記本電腦在互聯(lián)網上觀看到視頻,學生就可以利用自由時間進行自主學習,同時還可以起到課前預習教材的目的,在計算機公共課堂教學中積極地落實教師為輔,學生為主的教學觀念。
2.1 教學準備
教師在為學生準備課程微視頻時,一定要充分地考慮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能力和教學效果,所以在制作課程微視頻的時間上不易過長,也不易過短,保證播放課程微視頻的時間控制在十分鐘左右,如果錄制的時間較長反而影響學生對于知識的內化吸收,還有對教學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制作微視頻的這十分鐘內一定要把知識內容精簡化,重點讓學生了解并掌握本節(jié)課的重點教學內容和難點教內容。在課程微視頻的結尾為學生布置與本節(jié)課有關的應用實踐問題,讓學生們自己完成,或者與其他同學進行相互交流共同完成實踐作業(yè)。這可以有效的解決教學時間過短、教學任務過重、學生缺少實踐能力等等有關的問題。
2.2 課前
教師可以為計算機公共課堂教學組建一些學習小組,把若干的學生在一個小組內,讓學生在空余的時間里觀看教師為他們所制作的課程微視頻,這就跨越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還可以減輕學生們的學習壓力。如果在觀看課堂微視頻的過程中遇到不理解或者難度較高的問題時,就可以先暫定課堂微視頻的播放,利用互聯(lián)網技術和教材的內容查閱相關的資料,或者通過微信群里的方式與其它的學生進行專業(yè)知識上的溝通和交流,讓學生們一起對問題進行分析和總結,學生之間相互幫助最終完成小組討論學習的目標。小組內的成員還可以應用微信、QQ等手機設備把學習資料與其他學生共享,隨時的與其他學生分享自己的學習心得。教師通過課前準備可以有效地達到所預期的教學目標,一方面調動了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利用空余的時間觀看教學課程微視頻,減輕了繁重的在校學習壓力,把學習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情,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有關計算機知識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思維散發(fā)能力。另一方面還為教師在課堂內教學提供了便利,大部分的學生都已經掌握了課堂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在講解計算機相關內容時就可以節(jié)省很多的時間,可以在一定時間的局限內完成教學目標,從而提高計算機公共課堂教學的整體質量。
2.3 課上
課上教師就可以引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組織學生進行小組之間的討論,解決在課前自主學習中仍然有疑問的相關問題,提高學生們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和整理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在小組討論后學生可以向教師請教沒有解決的問題,在教師講解相關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們會意識到自己到底能不能完全掌握與此問題的相關知識點,使每一位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師講解的問題上,達到觀看課堂微視頻和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方式的主要目的。選取幾個學生到講臺來講述課前應用實踐的設計思路、設計想法、設計流程等等,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讓其發(fā)現(xiàn)應用實踐中的不足之處,幫助學生解決應用實踐中存在的問題。把上述的教學內容作為基礎,教師要發(fā)現(xiàn)并找到學生還為掌握的知識點,對此知識點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講解,布置與其相關的課后作業(yè)。
2.4 課后
教師在課后可以運用教學云平臺等等方式,為學生布置相關的課后測試題、程序設計相關的學習內容,起到鞏固課前和課時所學習的計算機知識點和內容,加強學生對所學習知識點的掌握能力,達到內化吸收的學習效果。當學生們做完教師所布置的課后習題可以把作業(yè)通過教學云平臺進行檢測,讓學生們知道自己薄弱的地方,根據錯題的解析重新思考分析做錯的問題,達到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從而讓學生具有針對性的學習,也可以讓學生們了解自己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效果,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自主性。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教師們進行計算機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他們總結和分析了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方式,在教師們的研究和探索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變得更加完善化,并且已經被應用到了各個學科的教學中去,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逐漸地成為了大家所熟悉的一種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其他的教學方式存在著一定的差別,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主要是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它更加適合當下的教學,所以,在未來的教學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會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鄒香玲.“互聯(lián)網+”背景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l.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4):82-85.
[2]金鑫鑫,蔡瑞瑞.“互聯(lián)網+”背景下翻轉第二課堂教學平臺的設計與應用[Jl.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1):20-22.
[3]秦永麗,“互聯(lián)網+”背景下的微課設計與翻轉課堂應用——評《微課程設計制作與翻轉課堂教學應用》[J].中國教育學刊,2016(11):116.
[4]駱蓉.基于微課程的高?!胺D課堂”教學模式應用研究[Jl.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22):222-223.
[5]雷軍環(huán),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應用[J].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3).
[6]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
[7]閔婕.教學新模式之翻轉課堂[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4).
【通聯(lián)編輯:李雅琪】
收稿日期:2019-12-25
基金項目:2016-2018年度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課題“基于眾創(chuàng)空間平臺下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yè)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16C1299;2017年度湖南省科技廳科技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懷職眾創(chuàng)空間”,項目編號:HHG2017zc01
作者簡介:李喜梅(1973-),女,湖南懷化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為職業(yè)教育研究、計算機技術;賀立強(1998-),男,湖南懷化人,本科,研究方向為通信工程;通訊作者:賀軍(1971-),男,湖南懷化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為職業(yè)教育研究、計算機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