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羽
2019年9月至12月,惠風和暢,蘇州中學高三學生在國旗下做了“2035,我和‘蘇中有個約定”的系列主題演講。
2035年,是我國基本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時間節(jié)點。2035年,對于蘇州中學也是等待了許久的時刻。自1035年范仲淹置地興學,2035年蘇州中學將迎來千年誕辰。2035年,高三的學子也將過而立之年,那時的你成了什么樣的人,準備以怎樣的狀態(tài)回到母校慶祝千年校慶呢?
為迎接這一盛事,蘇州中學舉辦了本次主題演講。高三各班同學在國旗下齊聲朗誦,追憶他們在校園里的美好生活,感悟學校自由包容的氛圍為他們打上良好的精神底色,表達了對母校美好的祝愿,許下了與學校2035年的約定。你聽,他們慷慨激昂的聲音正傳來……
16年后,我們33歲,已過而立之年。曹丕33歲接過玉璽,知舜禹之事,成一代帝王。我們33歲,將是個什么樣的面貌?正如毛建軍老師所說:“未來是難以預測的,我們每個人都無法知道未來會發(fā)生什么事,無法知道我們會變成什么樣的人。但我們深深知道,今天我們可以做什么?!薄斗ㄑ浴酚性疲骸皩W,行之,上也;言之,次也?!蔽覀兘裉烊ハ?,去說,明天就得去做。校訓“誠信思勇”引領著我們。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誠”不僅是于他人真誠,更是對自己的誠信。向內探求真實的自己,不回避,不偏袒,不與自己成為對手,也不當幫兇,而是赤裸裸地面對、審視自己。
這一過程需要巨大的勇氣,如同俄羅斯套娃,那個最微小卻真實的自己,往往被一層一層地藏匿在最深處。而揭開套娃的過程更像是一場以勇氣為刃的自我解剖。
也許這場特殊的解剖讓人暈血,但我們尚存冷靜的頭腦。我們進行思考。思考“真我”與自己的關系。我們應該與它達成怎樣的關系?和平共處縱然困難,但也不失為良方,而屈服或視而不見也同時在選項之列。
在這背后,如神經(jīng)般操控著一切的,則是我們的“信”,我們可以將它稱為“信念”“信仰”或是一切代表內在的向前驅動力的名詞。它促使我們睜開眼睛,拿起柳葉刀,或者相差甚遠地———搬來一張舒舒服服的豆袋沙發(fā),與自我交談。它使我們在經(jīng)歷或多或少的痛苦之后,與自己最終達成和解。而作為交換,那顆為“人”的核心也終于被安放在了我們手上,我們便真正成為完人。
此時,當我們再次向內審視自己時,便會發(fā)現(xiàn)在那個俄羅斯套娃的最后一層中,蘊藏著“關于你自己的理論”,以及“你真實而驚人的存在”。
現(xiàn)在的我們,在書中品鑒千年歷史,領略壯美河山。未來的我們,史經(jīng)藏胸壑,輿圖鋪腳下。但無論我們走多遠多久,唯愿與“蘇中”有個關于2035年的約定。
4班的學子們將懷著“縱橫千萬里,上下五千年”的胸懷,在廣袤的天地間,感懷當年風采,踐行“知行合一”。2035年,已過而立之年的我們恰逢其時,“蘇中”學子當有歷史擔當和使命感,當有為天下先的自信和勇氣,當有奮發(fā)逐時成就大事的氣魄和力量。
蘇州中學,從這一天起,我就這樣往前走,前路被你照亮。我回首,你還在原地望著我,發(fā)著光。我沐浴著光前行,在時間的道路上留下腳印,終再歸來尋找最初的光明。
愿16年后的那一天,我能帶著我的惠風和暢,再走進“蘇中”你的惠風和暢。
———高三(4)班
沿路撥開每一束隨風躍動的陽光,用足下邁出的每一個步伐感受“蘇中”獨一無二的氣質。歷經(jīng)近乎千年的時光洗禮,她慈祥沉穩(wěn)卻并不老態(tài)龍鐘,反在日新月異之中不斷煥發(fā)著初日般的活力。
蘇州中學的教風是“治學嚴謹”,強調嚴肅認真的探究與求問。身在蘇州中學的課堂上,我們時時能夠感受到這樣嚴謹求真的治學精神。但蘇州中學也是活潑的。嚴謹與活潑是兩個很有畫面感的形容詞,乍一聽就如同一幅畫布之中激烈碰撞的冷色與暖色一般互相矛盾,但蘇州中學在嚴肅與活潑之中取得圓潤完美的平衡。假如說有人要拍一部《舌尖上的“蘇中”》,我愿意把蘇州中學比作一盤糖醋排骨。
放慢腳步,悉心體會,我們可以跟隨蘇州中學一起來完成這樣一盤糖醋排骨。烹飪糖醋排骨需要將酸味四溢的香醋倒入排骨中,對排骨進行腌制。香醋剛剛傾瀉而下,味道一定有些沖鼻。今年,在蘇州中學,對于各位高三師生來說,作息相較往年變得格外緊張,勢必將成為緊咬牙關、嚴謹治學的一年。在這樣的階段,香醋的酸氣雖然過于濃烈,恰恰也是自然而然的。但換個視角看,一個腌制的過程,其實也是沉淀與靜心的過程。每每發(fā)現(xiàn)周遭香醋挾著濃烈的酸辛傾瀉而下,都一定要選擇容納,選擇堅信,一切總會慢慢入味。
酸醋浸骨的時分,偶爾也會感到疲累。但當身處中秋節(jié)的住宿生活動現(xiàn)場,完全放松地笑鬧玩耍時;在國慶節(jié)前一日的升旗儀式上驚喜目睹分發(fā)蛋糕的場景時;大課間里動作滑稽又和諧輕松地學習武術操,再不約而同鼓掌時;這樣活潑的氛圍就如清爽細膩的白糖,于小火慢熬之中一點點融入鮮美的肉汁。至此,白糖與醋汁相互調和,相互依賴,不可分割。
蘇州中學正在完成這一盤糖醋排骨,我們也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習著制作糖醋排骨的方法。每一屆學生的畢業(yè),都是一盤糖醋排骨,小火慢熬之后完美利落收汁,然而這個收汁的過程并不僅僅局限在高考,而是要無限延伸,將糖醋調和的藝術貫徹人生。
如果有人要問我在蘇州中學學會了什么,我愿意告訴他,在這里,我學會了永生難忘的糖醋排骨的烹飪技巧。
祝我們在2035年都能給蘇州中學回報一盤米其林三星餐廳水平的糖醋排骨。
糖醋排骨
我是一條精選的排骨
你是五星級大廚
如果我愛你
絕不像紅燒排骨
任人宰割地進鍋、出鍋
沾滿一身油鹽醬醋
菜譜也不過只寫三步
如果我愛你
也不會像清蒸排骨
不懂得追求價值滿足
寡淡地拒絕濃烈的大火
還特意叫人別蒸太熟
而你神妙的瓷碗盛滿香醋
溫和從容地向我邁步
我尖叫不息
“沒有排骨會想要喝醋!”
客人見到提出的糖罐
想你是否犯了糊涂
他們難以置信地驚呼
“誰能吃下甜的排骨?”
然而我們終將恍然大悟
饜足嘆息
原來這是一盤糖醋排骨
我不做浮華的紅燒排骨
不做無味的清蒸排骨
不要一味喝醋
更不要甜得發(fā)齁
唯在糖醋交匯之間
我得以閑適地自處
你發(fā)揮調和的藝術
因為
我是一條精選的排骨
你是五星級大廚
———高三(3)班
碧霞池的孤舟被白云的倒影環(huán)抱,“富士山”躺在泮水居前的草坪上慵懶地仰望藍天,2019年,“蘇中”的校園見證著我們的喜怒哀樂。
音樂教室傳出悠揚的樂聲,舞蹈房的鏡子里映著或滑稽或優(yōu)雅的舞姿,高三的緊張忙碌中,動心課45分鐘的歡歌笑語為我們在蘇州中學的最后一年增添了一抹亮色。
排球賽、足球賽、籃球賽,豐富的體育活動在增強體質的同時,也增進了同學間的信任與依賴。在“蘇中”校園里,有整齊的讀書聲,也有投進三分球后的掌聲和射門成功的叫好聲。
“蘇中”學生的學習,遠遠超出了45分鐘的限制。課堂上師生平等的交流氛圍,課后激烈的拓展討論,每逢佳節(jié)學校充滿人情味的小安排,都在應試的同時彰顯著“活潑潑的”“‘蘇中之道”。與此同時,我們對學習也毫不懈怠,時刻努力豐富知識,提高自我,堅守嚴謹治學的初心。
2035年,是中國走向現(xiàn)代化強國的關鍵點,我們會擁有更先進的技術,更優(yōu)越的條件,蘇州中學也會迎來全新的面貌。屆時,“蘇中”學子的肩上將擔起新的使命,迎接我們的會是新的問題與挑戰(zhàn)。但是,堅守初心的“蘇中”精神會繼續(xù)延續(xù),支撐我們克服困難,走向更光明的未來。
風過時,春雨呢喃著昨日的歌謠;舟行處,碧霞浸潤出明日的夢想。不移址,不移心;世雖異,情猶然。相信“蘇中”學子所在的地方,自有“蘇中”精神的遠播傳揚。
———高三(2)班
翻開“蘇中”這本書,千載時光悠悠而來……
道山嫩芽,碧霞新水,“蘇中”走出的學生,都帶著一抹靈氣與大氣。他們的瞳孔里,不僅是當下,還有過去與未來。認識自己,認識世界,離不開他們的理性態(tài)度與純粹情懷。
讓我們再細細回溯這段漫長的歷史,千年文脈源于宋,府學的今天,離不開他最初的堅守,離不開那份“先憂后樂”之誓言的激發(fā)與點燃?!疤K中”與家國同歡喜,“蘇中”與天下共進退。
曾記否,那個安貧樂道的少年,那個胸懷大志的儒生,那位先憂后樂的賢相?可誰知,《靈烏賦》中的高聲吶喊,“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是靈烏雖死而告、為兇之防的一腔熱忱;是范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胸襟。
所鳴者何耶?所見、所思也。道山腳下、春雨池畔,皆可為我見,皆可有所思。而沉思之外,更需驚雷一聲,留下我輩思想之光,劃破天際。是謂敢言天下先者,不鳴則死,不默方生。
今日,高三(1)班站在智德之門下,謹代表蘇州人發(fā)聲;明朝,讓我們循著先賢的足跡,在更廣闊的天空下為生民立命,為天下發(fā)聲。
唯“蘇中”之學子,懷質疑之精神,善獨立之思考,不憚發(fā)聲于寂寂之中。于碧水之畔低吟,于六合之內高歌!
千年來,范仲淹先憂后樂的家國情懷,彰顯胸懷之寬廣;錢穆的謙遜大度,嚴謹治學,引領務實之精神;莊小威的理性思考,獨立判斷,呼喚思辨之智性。在此之外,還有千萬“蘇中”師,“蘇中”人早為我們奠定了“蘇中”人應有的品質。
“蘇中”人是我們一生的稱號。邁進智德之門,我們應保持自己謙謙君子的氣質;踏出智德之門,我們更應守護內心的純粹。這是千年來沉淀下來的最寶貴的財富。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堅定地走好腳下的每一步路吧,相信時光會是最公正的裁判,讓我們在2035年遇見更好的彼此。是的朋友,堅定地相信吧。
“蘇中”人的生命,永遠是眺望的姿態(tài)。保護著純粹的熱情,追逐著廣闊的未來。
讓理性態(tài)度成為思考的基石,讓學術精神成為求知的標尺,讓家國情懷成為生命的底色。
“蘇中”,我想對你說:你悠悠千載,我已過而立之年。愿你靈動不改,愿我少年如初。2035,永不失約!
———高三(1)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