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慢慢會體味到所聽到、看到、想到的東西,都可能隱含著一種特殊的味道。味道可以嘗,可以嗅,可以品。舌尖上有美味,芝蘭之室有香味,一本好書有滋味……人生百味,品嘗不同的味道,擁有不同的體驗;不同的味道,豐富了不同的人生……
要求:結(jié)合材料,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這是一道生活化的作文題。在寫這類作文時,我們應在生活的實與虛之間找到平衡,將現(xiàn)實生活中的“味道”提取出來,轉(zhuǎn)化為對世界、對人生的品味與感悟,這樣可以更好地升華文章主題,使文章具有哲理意味。而對于虛指的文題,可以通過具體可感的事物,化虛為實。
高中生在寫此類作文時,可以寫成復雜的記敘文,在所寫的事件中找到一個支點或線索作為敘述的重點,以此生發(fā)一系列豐富的枝節(jié),編織成精彩多變的華章。比如,可以從家鄉(xiāng)的泥土味、青草味中感悟思鄉(xiāng)情味,從母親熬的小米粥的香味中感悟母愛。我們可以通過仔細觀察生活,體味到真情實感的味道(酸甜苦辣),也可以從人生的雅趣上尋找琴棋書畫詩酒茶的味道,以小見大,深度開掘,運用哲思,“煮出”屬于自己的生活味道。
考生也可以寫成議論文。比如,引用明朝洪應明的《菜根譚》,它是一部論人生處世的語錄集。我們可以從《菜根譚》切入,再引用毛澤東的警句“安貧者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從而得出“人的才智修養(yǎng),通過磨礪才能得到”的結(jié)論。再如“味中有道”,可以從現(xiàn)代的養(yǎng)生學切入,得出論點“細嚼慢咽,更能體味生活之味”。還可以從“豬八戒大吃人參果”,導致一番禍事,“過屠門而大嚼”,《水滸傳》里“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理想等素材出發(fā)來寫作。
蒸煮生活之“味”,是一個內(nèi)涵豐富、意蘊深刻的題目,考生還可以寫成文化散文。如從《紅樓夢》里妙玉對“喝茶”的論斷入手,寫出一篇內(nèi)容豐富、生動形象的文化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