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歆玙
孔子認為,“固窮”是君子,而小人“窮斯濫矣”,這其實就是在面對困境的時候,是否堅持自我、堅持節(jié)操的一種選擇。
何為困境?困境是一個人在某方面處于受現(xiàn)實制約的境地。對此,我們不妨參考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來分析。孔子提出的窮,更多地指的是精神上的困境,正如題目所給出的事例,表面上看這個困境是說沒有食物,實則是孔子的思想、理念不被認同的困境。
再看所謂的“固窮”,其實也是因人而異的。伯夷、叔齊因不愿做周人而不食周粟,最終活活餓死在首陽山上。這是一種“固窮”。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主角安迪表面上假裝安于監(jiān)獄,甚至幫助監(jiān)獄長洗黑錢,以擺脫獄中繁重的體力勞動和其他囚犯的侵犯,但暗中偷偷挖隧道,最終成功越獄,重獲自由,這也是“固窮”。
可見君子的“固窮”也是不同的。我個人將其分為三類,一種是像前文所提到的安迪一樣,以曲折迂回的方式最大地保障了自己的某些利益,有點兒像現(xiàn)實世俗化的君子。一種是隱居者,將自己隱藏在深山老林之中不求解決“窮”,這是一種明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殉道者。最后一類是如孔子一般,不僅立己,而且立人,且為了立人而忍受生之窮的境界。這三類人的境界由高到低,第一類人有極高的追求,但選擇了向現(xiàn)實做出一些妥協(xié);第二類人有高尚的需求,但因窮而無所謂;第三類人既有所為,又有所不為,孔子是最高層次的君子,反觀小人窮斯濫矣,向外界妥協(xié),放棄自我,無所不為。
由此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正因為君子固窮,他們會更頻繁地陷入窮的境地,這便是固窮的難處。而這難處在君子眼中,是遠遠比不上自身的氣節(jié)和遠大的追求的,這便是君子之所以為君子的原因。所以君子面臨再多再大的困境,也能夠固窮,而小人可能會因為一塊小小的絆腳石,就停下了腳步。之所以君子能夠窮而小人不能,是精神境界的差異造成的。君子的需求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金字塔的頂端,而小人卻為滿足底層生理上的需求碌碌一生。
名師點評
這篇作文的層次是比較清楚的,先解題,接著用事例來分析“窮”的多重含義以及人的多種境界,然后指出君子和小人做出選擇的原因是個人境界的差異,最后表達了對君子的贊揚和對小人行為的唾棄。(柳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