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 麗 李曉梅 喻安永 劉 蘭 張 菁 薄世興
(遵義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 貴州遵義 563000)
在當前醫(yī)學發(fā)展中,傳統(tǒng)散養(yǎng)式帶教實習和填鴨式理論授課,已經難以符合其新需求。我們臨床帶教教師面臨的問題,就是怎樣通過轉變教學手段實現快速教學目的。LBL教學法(Lecture-Based Learning),選擇大班全程灌輸式教學的方式,以教師為主體, 以講課為中心,是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法,在當前的應用依舊很廣泛[1]。PBL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圍繞某一醫(yī)學專題或具體病例診治情況等,選擇小組討論的方式,堅持以問題為基礎、為主體,在輔導教師的參與下,研究問題的學習過程[2]。PBL是以問題為導向、為中心的教育方式和教學方法。此次研究通過對急診科輪轉的實習生,采用TBL教學模式學習氣管插管相關內容,同時按照LBL模式學習腹腔穿刺的方式,結果如下:
(一)一般資料:選取2015級5年制本科臨床醫(yī)學專業(yè)進入附屬醫(yī)院急診科輪轉的實習生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輪轉表的安排,每一輪學生16~18名,共16輪,每輪學生實習時間為3周。將每一輪實習生隨機平均分為2組,即A組與B組,各30例。A組根據TBL教學模式學習氣管插管相關內容,同時按照LBL模式學習腹腔穿刺。B組根據TBL教學模式學習腹腔穿刺相關知識,同時按照LBL教學模式學習氣管插管。每輪實習生在出科前均須參加氣管插管、腹腔穿刺的考核。其中A組年齡為(20~25)歲之間,平均(22.2±1.1)歲,男10例,女20例;B組年齡為(21~24)歲之間,平均(21.8±1.3)歲,男9例,女11例。對比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差異。
(二)方法
1.課前準備工作
對TBL組成員先進行上課前授課動員,其授課內容包括:知曉TBL授課的基本情況、教學流程和教學目的,以及知曉轉變學習方式的必要性,使參加TBL醫(yī)學生做好參加學習的心理準備。選擇4名教學年齡在5年以上教師擔當TBL授課老師,并進行TBL培訓,培訓內容包括TBL的教學宗旨、教學實施方法、教師職責及指導技巧等,為開展TBL教學做好前期工作。
2.發(fā)放相關資料、分配問題
根據所講授課程的內容,所授教學的重點,向小組醫(yī)學生列出由老師集體準備的統(tǒng)一問題(問題設計都是開放性的),書本中沒有統(tǒng)一標準答案。A組和B組分別發(fā)放對應資料。
3.個人和團體測評
先發(fā)放試題(20個選擇題)進行基礎知識的測驗,以此來評估學生獨立處理及獲得更新知識的能力。再發(fā)放綜合性思考題,小組內同學互相討論后匯總并給出相關答案,評估小組集體協(xié)作答題情況,擴增實習學生相關知識掌握的廣度和深度。此評估分別只在每輪學生實習的第1、3、7天進行。
4.實踐操作及培訓技能
教師帶領A組和B組,每位學生每天操作2例氣管插管術,同時操作2例腹腔穿刺術。教師在操作過程中遇到特殊問題須向實習學生詳細講解,但A組氣管插管行TBL教學,腹腔穿刺行LBL教學,B組腹腔穿刺行TBL教學,氣管插管行LBL教學。
5.小組討論、互換經驗
每日操作結束后,以小組為單位,以各組重點需要掌握的技能作為討論對象,A組討論在一天的氣管插管操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難點、技巧、經驗等內容;B組討論腹腔穿刺術學習中的相關問題。帶教老師適時引導,避免討論偏離中心。在小組內討論結束后,按所分配的問題,各自到圖書館查閱相關期刊,利用網絡搜集資料,對問題進行支持與解答。
(三)觀察指標[3]:A、B組互為對照,最后分析比較A組的氣管插管與B組的氣管插管的考核成績是否存在顯著差異,B組腹腔穿刺與A組腹腔穿刺的考核成績是否存在顯著差異。
(四)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17.0軟件,組間實習生出科、綜合能力測試、TBL教學成績對比以(x±s)表示,t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一)比較分析實習生出科成績:A組較B組的理論、操作的出科成績均較優(yōu),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分析實習生出科成績(x±s)
(二)比較分析TBL教學成績:A組實習生從起初課程到最后的課,均不斷提升了自己的平均成績,實習生喜歡這樣的教學方式,課堂滿意度為96.67%,提升了學習興趣,見表2。
表2 比較分析A組 TBL 教學成績(x±s,分)
(三)比較分析綜合能力測試成績:相較于B組,A組的綜合應用、病例分析題,以及取得的綜合能力測試成績總分數均較高,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比較分析綜合能力測試成績(x±s,分)
TBL教學法是目前較新的醫(yī)學教育模式,最初由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Michaelsen教授所創(chuàng)立,其具體為通過教學形式的改革,結合臨床實踐,敦促學生分析問題,加強學生團隊合作及人際交往能力,在提高醫(yī)學生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較大程度實現了醫(yī)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并開展了討論式學習和基于互學互教的拓展性學習,能解決目前臨床教學中的存在的積極性不夠、創(chuàng)新性不足等客觀問題,在臨床專業(yè)的實習教學活動中有較廣闊的應用前景[4-5]。本課題將重點采用TBL教學模式,選取臨床實習基礎理論在同一基線上的臨床實習學生,針對他們在臨床實習過程中必須掌握的具體操作(氣管插管和腹腔穿刺)進行相關考察,探究TBL對臨床實習生具體實踐操作的掌握是否有幫助作用,實現新教學模式的改革[6]。
臨床醫(yī)學實踐性很強,怎樣培養(yǎng)學生診斷、治療疾病臨床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當前社會中亟需解決的問題,也能夠減少帶教教師的時間和精力的消耗。PBL教學模式在培養(yǎng)學生獨立解決問題、自主學習能力方面優(yōu)勢顯著,強調學生為教學活動的主體,以問題為中心[7]。但是此種方式會耗費時間、精力,需醫(yī)院提供足夠教學資源。通常情況下,臨床帶教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有限,他們是科室的中堅力量,會嚴重影響此種模式在我國的推廣,難以保證PBL教學依據標準模式實施。而本文中選擇的TBL教學模式,整個過程中教師單純起到監(jiān)督、指導的作用,強調以學生團隊為主體,有效避免PBL教學模式固有缺點,解放了帶教教師[8]。此次研究中,相較于B組,A組的理論、操作的出科成績中均較優(yōu);A組實習生從起初課程到最后的課程,均不斷提升了自己的平均成績,實習生喜歡這樣的教學方式,課堂滿意度為96.67%,提升了學習興趣;相較于B組,A組的綜合應用、病例分析題,以及取得的綜合能力測試成績總分數均較高,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經此次研究結果證實,選擇TBL教學模式,能夠培養(yǎng)學習興趣,提高溝通效果,提升實習生綜合能力,構建起臨床和理論的橋梁,培養(yǎng)有效的團隊調動能力,激發(fā)實習生潛能。因此,在臨床實習的學生中應用TBL教學方法以來,實習生在工作中觀察和發(fā)現問題,學習情緒高漲,帶著目標去實習,通過團隊為基礎的學習競爭機制,實現對實習生臨床具體效果的考核情況。
綜上所述,針對急診科輪轉的實習生,采用TBL教學模式學習氣管插管相關內容,同時按照LBL模式學習腹腔穿刺的方式,可以實現新教學模式的改革,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精神,提升臨床實習生畢業(yè)綜合成績和臨床技能,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