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欣
教學方式的自身要素至少由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手段、所采取的形式、所選擇的教具、教學技能等六種基本要素構建而成。
何謂目標?是教和學要達到的效果和標準。
何謂策略?是為完成目標產(chǎn)生的點子、主意等,是解決問題的方案。
何謂手段?是為了完成目標,在策略主導下,采取的針對性極強的具體措施。
何謂形式?是為了完成目標,能承載其他要素的載體和所采取的具體言行等。
何謂教具?是為完成目標,與策略、手段、形式配套的,或有機融合后所要利用的教學工具。
何謂技能?是為完成目標,教與學雙方自身需具備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包括對教學方式自身要素的掌握、應用能力。
教學目標設定是否清晰,是教學的關鍵。教學目標設定好了,接下來就是教學策略的設計。以往,大家對教師教的策略研究得多,對學生學的策略則研究得少?,F(xiàn)在的教學,教和學雙方都應該有前置性學習,即先學后教,只有這樣,師生才能在課堂中游刃有余。
教學方式自身要素中的形式、手段,關系到將教學方式由抽象變?yōu)榫呦?,由概念變成可操作形式的轉變。例如,為完成“檢查某項課前預習作業(yè)完成情況”的教學目標,教師設計了教學策略,用形式和手段加以落實:在課堂導入新課和知識梳理環(huán)節(jié)中,采用提問的方式,選擇PPT和黑板等教學工具,展示問題、分析問題,用觀看微課、口頭提問等手段,依靠教師自身技能,完成預設的教學任務。
教學方式自身要素中的教具和教學技能,沒有固定的使用要求,更多的時候需要師生根據(jù)自身知識與實踐經(jīng)驗、所處環(huán)境、目標內(nèi)容、時空特點等加以利用和展現(xiàn)。
具體來說,在課程推進和教學實施時,首先,教師能夠完成國家和地方要求的“規(guī)定動作”。其次,根據(jù)個人特點和喜好,篩選較為成功的“自選動作”。最后,個人自行探索具有獨特性的“創(chuàng)新動作”。在都能收到相同教學效果的前提下,這三種方式?jīng)]有優(yōu)劣之分,不過,一般情況下,“規(guī)定動作”是基礎,“自選動作”能拓展,“創(chuàng)新動作”有特色,最高境界是“取其精華,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