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會賢
為了解決中小學生“午餐難”“接送難”這一困擾家長多年的難題,2019年10月8日起,鄭州市在鄭東新區(qū)率先啟動了中小學午餐配送、課后延遲服務,開啟了“美好教育”新嘗試。我作為一名班主任,也正式加入了“官方帶娃”的行列中。
小學生正處于人生啟蒙階段,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的關鍵時期?!肮俜綆蕖敝螅覀兒秃⒆觽兿嗵幍臅r間更長,也有了更多的德育契機。
上午11時50分,放學的鈴聲準時響起,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濕巾擦拭雙手并把餐墊平鋪在桌面上。當盛放飯菜的保溫桶被搬進教室后,班級里“今天我當家”的“分餐員”們已經穿戴好帽子、口罩、圍裙,為大家打飯菜,其余同學則十分有序地領取飯菜。吃飯之前,孩子們齊聲背誦“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12點半,餐后在校園里散步的孩子們伴隨著悅耳的音樂回到教室,開始練字或者讀書,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養(yǎng)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
一頓午餐的作用有多大?從最初的挑食到現(xiàn)在的“光盤”,悄然之間,孩子們成長了很多。而這一切都源于及時推出的“午餐德育課”,我們讓孩子們做到道德認知與道德實踐并重,知行統(tǒng)一。
安靜有序,無聲就餐?!笆巢谎裕瑢嫴徽Z”出自《論語·鄉(xiāng)黨》,這句流傳兩千多年的古訓,在班級得到了實踐。取餐伊始,同學們離開座位將凳子輕輕推到桌下,排隊從“分餐員”手里接過熱氣騰騰的飯菜,報以微笑表示謝意?;氐阶缓蠹毥缆?,靜靜地享用午餐。
“光盤行動”。我們大力宣傳“節(jié)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理念,努力踐行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的風尚,幫助孩子們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
垃圾分類新風尚。垃圾分類作為新時尚,對于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都有著重要意義,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必然要求,需要全社會支持。誠然,實施垃圾分類困難確實不少,主客觀的因素都很多,實施起來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再難我們都要堅持下去。雞骨頭、橘子皮、蘋果核、魚刺、用過的紙巾……這些都是午餐后產生的垃圾,怎么處理呢?我們讓每個同學認識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從自身做起。在學校落實垃圾分類,可以真正起到“小手拉大手”的作用,讓每個孩子在家里帶動大人落實垃圾分類的責任,為建設宜居城市發(fā)揮積極作用。
通過“午餐德育課”,我們正將節(jié)約意識、規(guī)則意識、感恩意識、環(huán)保意識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伴隨著他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