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雄飛
(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中醫(yī)醫(yī)院,內蒙古 鄂爾多斯)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代謝障礙疾病,常見發(fā)病原因主要有肥胖、高熱量飲食、體力活動不足以及遺傳因素等的影響,臨床表現為多飲、多尿、多食、消瘦以及體虛乏力、肥胖等[1]。本文通過對正規(guī)胰島素強化治療糖尿病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與分析,詳情見于下文。
選取2018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于我院就診的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啟動時機:所有確診為1 型糖尿病患者,對2 型糖尿病患者:初診糖尿病,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較高的患者;已使用2 種或以上藥物或者胰島素,經有效調整劑量血糖控制仍然不達標的患者;已經出現心、腦、腎等相關并發(fā)癥或合并有其他急性應激狀態(tài),如感染、創(chuàng)傷、手術、卒中等情況;經檢查發(fā)現胰島B 細胞功能很差,需長期胰島素替代的情況。對照組患者50 例,其中男性38 例,女性12 例,年齡30~64 歲,平均(57.34±5.95)歲,糖尿病病程2~8 年,平均(4.63±1.07)年,對照組采用口服藥物或注射1~2 針胰島素降糖方案;觀察組患者50 例,其中男性30 例,女性20 例,年齡32~65 歲,平均(57.11±6.28)歲,糖尿病病程3~7 年,平均(4.23±1.07)年,觀察組啟動正規(guī)胰島素強化治療方式。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對糖尿病的檢查診斷標準,排除其中還有精神障礙、意識障礙以及其他嚴重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在治療前對所有患者的體重、血壓、血糖等進行測量。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治療方式,醫(yī)囑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并結合患者身體狀況選擇口服藥物(1~3 聯(lián))或聯(lián)合長效胰島素或預混胰島素2 針皮下注射控制血糖;觀察組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的基礎上采用正規(guī)胰島素強化治療方式,具體依據患者每日進餐的碳水化合物量以及體力活動量調節(jié)胰島素的用量,一般采用4 次/d,三餐前30 min 皮下注射速效胰島素門冬胰島素[ 諾和諾德(中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15300] 臨睡時長效胰島素甘精胰島素(甘李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50051)。
兩組的療程均為2~3 周,隨訪6~9 個月。
比較治療前后兩組的血糖水平的變化情況,正常人空腹血糖在3.9~6.1 mmol/L,餐后2 h 血糖≤7.8 mmol/L。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顯效,經治療后,因糖尿病引起的疲乏、尿甜、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等臨床癥狀均得到顯著改善;有效,經治療后,糖尿病臨床癥狀均有所改善;無效,經治療后臨床癥狀未出現明顯變化。
將數據納入SPSS 17.0 軟件中分析,計數、計量數據分別通過χ2(%)與t(±s)進行檢驗(表示),P<0.05 提示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詳見表1。
表1 治療后兩組血糖水平、住院天數與糖化血紅蛋白下降的變化情況比較
表1 治療后兩組血糖水平、住院天數與糖化血紅蛋白下降的變化情況比較
?
詳見于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n(%)]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以及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糖尿病的發(fā)病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糖尿病的特征表現一般可見由于機體體內胰島素分泌缺陷或生物作用受損等導致高血糖的出現[2]。同時還伴有各種組織尤其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以及功能障礙。目前臨床對于糖尿病的檢查診斷方式一般以血糖(空腹、餐后2 h、隨機)與OGTT等指標進行確診[3]。
目前臨床尚無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過多種治療手段可以對糖尿病進行有效控制,一般包括對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自我監(jiān)測血糖、飲食指導、運動治療以及藥物治療[4]。健康教育即關于糖尿病的發(fā)病機制以及癥狀等患者進行說明,同時指導患者進行自我監(jiān)測血糖,飲食要以標準體重后再依據每個人日常體力活動情況來估算出每千克標準體重熱量需要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以及脂肪熱量,同時還可以結合放松訓練、中醫(yī)八段錦練習為主的運動治療[5]。
結合本次實驗研究,對糖尿病患者采用正規(guī)胰島素強化治療,依據患者每日進餐的碳水化合物量以及體力活動量調節(jié)胰島素的用量,三餐前皮下注射速效胰島素門冬胰島素,臨睡時注射長效胰島素甘精胰島素[6]。胰島素強化治療的血糖控制快,糖化血紅蛋白達標率高,患者的住院天數縮短,有效的延緩糖尿病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7]。
綜上所述,在對糖尿病患者的治療當中,采用正規(guī)胰島素強化治療,能夠對患者的臨床癥狀起到良好的改善效果,有效提升臨床療效,降糖周期短,值得臨床推廣使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