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剛
【摘要】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課文的閱讀教學為中心,組織學生解讀課文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整個高中語文教學中處于基礎和核心地位。故本文主要論述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 課堂教學? 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1-0083-01
由于語文是高中學生學習階段的重要學科,在整個教學系統(tǒng)中發(fā)揮著關鍵性的作用,所以作為高中語文教師,應努力改變傳統(tǒng)教學的現(xiàn)狀,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學生積極創(chuàng)新和探究,使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另外,教師還要轉變目前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從而發(fā)揮語文教學的作用。本文主要從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應用和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四個方面入手,討論如何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一、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教師的教學方法應多樣化,培養(yǎng)學生多種思維思考的能力;教師應針對學生個體的思維差異,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從而提高學生高中語文閱讀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從矛盾中質疑、從反方向質疑等方式要求學生對課文的各個方面進行質疑,學生質疑的過程就是思維在運轉的過程。因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能夠幫助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起到巨大的幫助作用。另外,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通過句子語法分析、開展辯論等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中的《祝福》時,教師帶領學生通讀一遍,然后通過回憶《孔乙己》導入新課,并設問:“祥林嫂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因為什么死去?又為什么在死之前提出那樣奇怪的問題?”教師讓學生盡情的發(fā)揮想象力和理解力,再次通讀全文,并帶著問題讀課文,其意義比單純讀一遍課文更深刻,學生有了閱讀目標,自然會在大致方向上大放異彩,多多發(fā)揮思維能力。當學生再次讀完課文時,教師讓學生自由發(fā)揮,分析文中哪些句子或詞語可以表達祥林嫂的現(xiàn)狀和悲慘,學生通過討論和分析,不僅了解了文章的大概意思,還學會利用抽象思維能力思考問題,從而使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有一個較大的提高。
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語文審美活動是學生對課文中的美的因素進行感知、欣賞和評價的一種心理活動。在閱讀教學中,學生通過從美的角度審視閱讀材料,對閱讀材料進行重組和再創(chuàng)造,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選擇準確的動情點,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懷著激情去閱讀、理解、提問、分析課文內容,從而增強學生自身的語文感受能力。這種情感的激發(fā)促使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去感受當時的情感,以達到與作者感同身受,有助于學生更深刻地學習該文章??梢?,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是學生精神層面的豐富和提高,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還能促使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中《故都的秋》時,作者重點描繪了故都的清秋美景,流露出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揣摩作者的語言用意,感受本文隱含的作者情感,并找出文中有關語言在表情達意上的內在聯(lián)系,從而領略故都的秋色、秋聲和秋味。學生通過閱讀分析,體會到:郁達夫通過寫“思秋、赴秋”的片段來表達自己對北國之秋的向往;通過“贊秋”以敘述故都的秋景,表達作者對故都之秋的贊美之情;最后通過“戀秋”直抒胸臆,表達作者對故都之秋的無比眷戀之情。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應用
語感最顯著的特點是它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感覺”,但它又不是毫無頭緒、紛雜不清的,而是對語言的一種敏銳的感悟能力。這種感知不是被動的,而是主動的、有選擇性的。然而,對言語材料的研究僅停留在表層意義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去領會言語的深層意義和情味。因為語感更多的是捕捉、挖掘語言文字內在的信息,促使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準確理解。然而,語感應用取決于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和感悟力的強弱。因此,在閱讀教學中,高中語文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應用。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一冊中的《我與地壇》時,開頭有這樣一句:“我常常不可思議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事?!闭б宦牐X得這個句子似乎有語病,但如果將它放入文中并結合作者當時的心情,就能了解到“不可思議”是指那些作者從來不曾留意的小事而現(xiàn)在竟然會給他帶來如此大的震撼,這樣寫既讓學生理解了句意,又會吸引學生繼續(xù)往下閱讀。由此可見,在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的能力是結合在一起的,它們是一個整體,是語感能力的重要特征之一。
四、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
由于社會環(huán)境在不斷變化,各種新的問題和新的現(xiàn)象層出不窮,給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帶來了極大的挑戰(zhàn)。所以,教師應合理使用多元化的信息,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保證其身心的健康發(fā)展。由于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修養(yǎng)可以提高學生在生活中的健康發(fā)展,有利于達到以德啟智的目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能力。所以,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德育滲透到每一位學生的思想中,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并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這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過程。
例如,教師在教授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二冊《裝在套子里的人》時,通過解釋“裝在套子里的人”指的是在生活和思想上都有某種框框、不敢越雷池一步的人,引導學生進行詳細的結構分析,讓學生明白本篇文章的寫作背景和目的,促使學生在學習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不是像課文里的別里科夫一樣,頑固守舊,害怕變革,最終阻礙了社會的發(fā)展。通過別里科夫這樣的反面教材,促進學生向正確的方向努力奮進,不僅要做新一代的年輕人,還要做優(yōu)秀的、創(chuàng)新的新一代年輕人。
總之,作為高中語文教師,要充分發(fā)揮閱讀教學的功能,發(fā)揮文本內容的影響力和文本形象的感染力,讓學生在解讀文本的過程中構建自己的精神家園,最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蘭明.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品質[J].新教育:海南,2014(19):45.
[2]翁進遷.語文閱讀教學與語感培養(yǎng)[J].文學教育:下,2008(8):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