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燕
[摘要]聽寫是教師用來檢測教學效果的一種傳統(tǒng)教學方式。但不少教師對于聽寫卻是理解上有偏差,操作上顯片面教師只有正確認識聽寫的功能,充分明晰聽寫的內容,努力創(chuàng)新聽寫的策略,才能使這一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出的今天煥發(fā)出新的生命與活力,發(fā)揮其最大功效。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聽寫;功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0) 10-0047-02
在小學階段,聽寫教學對于學生字、詞、句的掌握有很重要的促進作用。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有些教師認為聽寫教學枯燥、機械,不符合現(xiàn)代教育理念,因此在慕課、翻轉課堂的時代,聽寫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似乎就很少出現(xiàn)在語文課堂中,特別是公開課堂上了。筆者則認為,聽寫教學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聽寫的功能只為鞏固字詞?
幾乎每位語文教師都運用過聽寫這個教學方法,但是,絕大多數(shù)教師對于聽寫的功能僅僅限定在鞏固字詞上。聽寫,需要耳聽、心想、手寫,細細想來,它的功能絕不僅僅是簡單的鞏固字詞。
(一)聽寫能發(fā)揮每一個學生的主體作用
聽寫是一個人人參與、相互之間無干擾的公平競爭的環(huán)節(jié),它能夠很好地反映學生的真實學習效果。學生在聽寫中能夠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況,自主地進行查漏補缺。在公平、公正的環(huán)境下,學生的自尊心得到保護,學習潛能得到激發(fā),主體作用得到提升。
(二)聽寫能促進學生多種能力的提升
聽寫有著嚴格的智力品質要求,它要求學生在單位時間內高度集中注意力,同時以手、腦、耳、眼等多感官配合。在聽寫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通過對語音的感知喚起相應知識內容的記憶,接著快速地進行字形、詞義的有效輸出。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聽力、專注力、記憶力均得到開發(fā),能夠促進學生語感能力的提升。
(三)聽寫能幫助學生鞏固記憶,豐富知識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以識字、學詞、讀文為重點,學生在大量的字詞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混淆和遺忘的問題。而聽寫需經歷兩個過程——聽和寫。聽寫能夠讓學生通過“聽”來進行記憶重拾,通過“寫”來進行外在表達,通過“聽”和“寫”的有效結合不斷加深對字詞的識記、理解,進而使得字詞句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
(四)聽寫能提高書寫速度,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新課標明確規(guī)定,小學生要能正確、一r整地書寫漢字,并有一定的速度。而現(xiàn)實中,卻有一些學生總是寫寫玩玩,漫不經心,有著拖拉散漫的壞習慣。而聽寫訓練恰好可以克服這些不良習慣。在充滿競爭意味的聽寫過程中,學生不及時、迅速地寫就會跟不上大家,因此學生就會時刻提醒自己要集中注意力,認真聽,快速寫,久而久之,便能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聽寫僅僅只是聽寫字詞?
不少教師在實際的聽寫操作中,基本上就是聽寫課文中的字詞。然而,以“大語文”觀來審視聽寫,其外延應該包括字、詞、句、段,直至篇。
一些重點句子或段落需要聽寫。比如,統(tǒng)編教材二年級上冊《黃山奇石》中描寫黃山奇石特點的句子;隨著年級的上升,一些文章中典型的謀篇布局的段落也需要聽寫;有些文本的主人公、名家姓名,如杜甫、安培、陶行知、高爾基等也應該聽寫;課堂中板書的關鍵詞語也可以通過聽寫來鞏固。
聽寫不能局限于課文中,有些重要的、常用的詞語或語段也可以聽寫。通過段落大意的聽寫,既可以訓練學生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又可以促進學生流暢書寫,達到文通字順,為之后的寫作打下基礎。
聽寫的外延很大,但聽寫訓練的題型應隨著年級的升高而呈梯度變化。聽可以與說、讀、寫、思結合起來。由最簡單的邊聽邊記,發(fā)展到邊聽邊辨析,直至帶著自己的理解去聽,聽后進行闡述和評價。聽的要求不斷提高,其內涵也將不斷豐富。
三、聽寫只能是師報生寫?
教師報生字詞,學生邊聽邊寫,這便是傳統(tǒng)的聽寫方式。其實,聽寫的方式非常值得改變和創(chuàng)新,特別是對于低年級學生,教師只要換一換方式,增加聽寫的趣味性和情境性,拓展聽寫的外延,聽寫就能遠離枯燥和機械。
(一)提示性聽寫
低年級學生識字量大,很多字的字音、字形都容易混淆,這給中等及學困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阻礙。教師在聽寫時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提示:易錯的字音教師可以重讀提醒;易錯的筆畫、部件以及易混淆的同音字、形近字,教師可以提醒學生注意區(qū)分。如默寫“看見”的“看”,教師可以在報詞后加一句“要注意‘手放在什么上哦”,提醒學生不要將“手字頭”下面的“目”寫成“日”;默寫“已經”,教師則提醒一聲“‘已和自己的‘己很像,想清楚豎彎鉤出不出頭”,學生立即心領神會。
(二)闡釋性聽寫
很多學生詞語背得滾瓜爛熟,默寫也能默出來,可是意思卻不一定能夠明白。因此,默寫時教師可以轉變方式,用闡述性的語言解釋詞義,再讓學生默寫這個詞語。如“天氣寒冷,風似乎能吹進皮膚,直達骨頭,并帶來陣陣刺痛,這就是——”“狐貍借著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了,這就是——”,學生通過對教師的話語進行理解,寫出了“寒風刺骨”“狐假虎威”兩個詞語,既復習了詞語的寫法,又加深了對詞義的理解,可謂一舉兩得。
(三)語境中聽寫
聽寫時,教師可以將需要聽寫的內容與課文情境相結合。如統(tǒng)編教材二年級上冊《日月潭》一課,教師敘述:“日月潭在臺灣中部的山區(qū),那里——,周圍有許多——”學生張口就來:“群山環(huán)繞、樹木茂盛、名勝古跡……”學生邊說邊寫起來,在熟記詞語的同時,日月潭景區(qū)郁郁蔥蔥、充滿生機的美也深深印入了學生腦海中。在具體的語境中,學生對字詞句的掌握有了情境感,聽寫也不再那么枯燥和無趣了。
(四)拓展性聽寫
語文學習比較講究舉一反三,小學低年級教學更是強調語文知識的拓展。因此,教師可以有意識地進行拓展性聽寫,幫助學生積累。統(tǒng)編教材二年級上冊《媽媽睡了》一課中,教師在聽寫完“明亮的眼睛”“彎彎的眉毛”“烏黑的頭發(fā)”這三個描寫睡夢中媽媽的樣子的短語后,可以讓學生再寫兩個描寫外貌的短語。通過拓展性聽寫,學生對于字詞句的掌握不再是單一的,而是由一個帶出幾個,很好地進行了歸類式積累。
(五)運用性聽寫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因此,教師在聽寫時,也可以進行語言運用性聽寫。聽寫統(tǒng)編教材二年級下冊《我是一只小蟲子》一課時,我讓學生寫一寫小蟲子的生活是否有意思,并寫出原因,必須用上文中的詞語或句子。有的學生運用了文中的詞語:“我覺得小蟲子的生活很有意思,因為小蟲子可以每天蹦蹦跳跳的,還可以在搖搖晃晃的草葉上玩滑滑梯?!庇械膶W生運用了文中的句子:“如果能小心地跳到狗的身上,小蟲子就可以到很遠的地方去旅行。這可是免費的特快列車呀!”在聽寫的過程中,學生將課文中的語言文字進行內化,再結合自己的語言進行輸出,很好地提升了語用能力。
雖然聽寫是一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但是在新時代,教師應賦予聽寫新的內涵、新的功能、新的模式。只有這樣,才能使這一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在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出的今天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發(fā)揮其最大功效。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