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驗是物理教學中的一個比較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成功的實驗課可以激發(fā)學生對物理學的興趣,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去發(fā)現(xiàn)問題,和同學一起開展相關的實驗,通過做實驗,讓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動手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進一步鍛煉。
關鍵詞:實驗與理論相交替;初中物理;教學設計
興趣是產生動機的重要條件,也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學習的知識有興趣,會樂于主動學習,積極地參與課堂實驗。在物理教學中,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和良好習慣養(yǎng)成是非常重要的。小實驗具有較為直觀、反應物體原理的真實性等特點,能激發(fā)矛盾,引起學生的關注。在教學實踐中,筆者注重根據(jù)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物理實驗,學生有機會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發(fā)展自己的才能。這不僅營造了課堂氣氛和激發(fā)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而且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物理實驗的課堂上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如課堂控制困難,在實驗室完成實驗比在教室隨意性大得多。由于一些學生只注意實驗材料的新鮮度和周圍環(huán)境,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了與實驗無關的其他地方,在實驗室里玩設備、開玩笑,教師維持秩序的時間太長,實驗效果不理想。有的甚至因為學生對相關實驗操作不太重視或事先不熟悉規(guī)則,導致儀器損壞而帶來其他經濟補償問題。結果,最后的實驗任務沒能很好地完成,學生掌握不了相關的知識,教師失去了耐心,導致有些教師不愿意到實驗室上課,實驗直接在教室做,學生是在課堂上聽實驗,課后背誦實驗的情況。在遇到這種問題時,我們應該展現(xiàn)出教師的能力和溝通技巧。對于學生的學習熱情要給予肯定,引導他們慢慢走進科學殿堂。
二、前期準備工作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習慣,掌握好實驗的重點知識,教師需要熟悉實驗操作流程和技能、數(shù)據(jù)處理、報告編制、改進試驗等,引導學生細心觀察,用心思考,使學生能夠掌握一些初步的實驗技能及分析論證的能力。
三、有效運用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的基本目的是在教師演示的引導下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認知沖突,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借助科學實驗,提高學生動手動腦的綜合能力,鼓勵學生對遇到的問題做出猜測,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興趣,鼓勵他們去嘗試。在親身體驗消除疑慮的過程中,他們將逐步深化科學精神和科學態(tài)度,形成科學的世界觀,體驗到收獲知識和冒險的樂趣,感受科學家的嚴謹態(tài)度和思維,這實際上也是學生成長的一個過程。
四、讓學生動手做物理實驗
讓學生在物理教學的課堂上親自動手做實驗,通過自己動手實踐理解實驗的原理,尊重得到的實驗數(shù)據(jù),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得出結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養(yǎng)成動手動腦的學習習慣。如果學生不做實驗,對于實驗內容的不理解,對實驗流程不熟悉,得不到應有的體驗,學生對于課堂實驗會慢慢失去興趣,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學習物理的興趣。例如,在探究滑動摩擦實驗中,讓學生設計自己的實驗流程,然后通過實驗數(shù)據(jù)驗證自己的假設。實驗開始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物體質量、壓力大小、表面粗糙度、接觸面大小、運動速度以及運動的方向等可能影響滑動摩擦力的因素,然后指導學生設計實驗,使學生學會對多個變量有效地設計實驗,采用控制變量的實驗方法進行實驗,驗證滑動摩擦力與各變量的關系。在這個過程中,鍛煉了學生一個一個驗證的探究能力。
五、充分利用實驗,提升教學效率
學生遇到不同類型的問題時,首先對其進行相應的分類,應用所學的知識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例如很多學生反映運動學和力學之間的聯(lián)系,或者電磁學之間的聯(lián)系,或者光學和熱學之間的聯(lián)系等。為此,教師有效地利用物理實驗這個平臺,學生在自己做實驗的過程中體驗物理學的樂趣,同時,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極思考。
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幫助下準備實驗設備,然后他們可以在實驗室里研究。在實踐過程中,學生不但提高了實踐能力,而且對物理知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對物理知識的深刻印象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同時,在許多實驗中,學生需要相互合作,這也鍛煉了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初中的物理知識對學生來說非常新鮮,通過實驗,將單調的文字變成立體的形象。因此,教師必須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材料的內容,合理而有效地進行物理實驗教學,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如果能準確地展示和指導學生動手做實驗,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知識欲望,而且能促進學生掌握知識、使用知識。在教學方面,教師的作用應該從以前的“傳授者”向“引導者”“合作者”轉變。
聲音是怎么產生的?經過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物體的發(fā)聲好像與振動有關,我們通過實驗去驗證一下聲音是否與振動有關。音樂從揚聲器里傳出后,膜盤上的小紙片一張一張地跳動著;將發(fā)出聲音的叉子輕輕地插入水中,水花飛濺,實驗得出的結果表明: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通過實驗,學生了解聲音的傳播需要媒介,可以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傳播,不能在真空中傳播。由物體振動引起的聲音,以波的形式通過空氣傳播,進入內耳道,引起鼓膜振動,然后通過聽覺神經進入大腦產生聽覺,所以我們可以聽到聲音。
六、充分利用實驗,注重實驗分析
在中學物理課上必須對實驗所需的設備進行檢查,然后掌握實驗的各個階段并分析實驗結果,總結一些知識的規(guī)律。例如,在探究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與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實驗中,先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小石塊的重力G1和小桶的重力G2,接著把溢水杯裝滿水,然后將小石塊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并緩緩放入溢水杯中,此時有水從溢水杯溢出,用小桶去接溢出來的水,把溢出的水收集起來,當石塊浸沒在水中后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1,等水溢出停止后移開小桶,取出小石塊,用彈簧測力計測出小桶和溢出水的總重力G3,算出小石塊浸沒在水中的浮力F浮=G1-F1及石塊排開水所受的重力G排=G3-G2。結果發(fā)現(xiàn)F浮=G排,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結論: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等于物體排開液體所受重力。實驗可以檢驗一些物理規(guī)律,也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哪些學生已經學習或知道了教材的內容?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是什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如何正確定位?如何把握這節(jié)課的重點?通過什么途徑和方法來突破難點?活動與探究主題的設計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應該結合什么內容來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和態(tài)度?什么內容可以用于物理思維方式教學?如何在實踐中處理好基礎與提高的關系?
在每節(jié)課之前,教師做好備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備課的方式是有很大的變化的。教師不但要掌握課程內容,而且要注意對我們教的每一個學生的深入分析。我們應該分析什么?我認為它包括對學生知識、經驗、思維、能力等分析和理解?,F(xiàn)在大多數(shù)學生都很喜歡在學習中得到教師的表揚,如果我們能經常開展一些小的比賽,并不斷鼓勵表揚做得好的學生,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競爭意識,讓每個學生在比賽中共同進步。
結 語
在物理教學中,看百遍不如動手做一遍,動手做實驗可以更快地掌握實驗流程,對理論知識有更深層次的理解?!拔锢怼笔侨f物的原理,我們的研究是以事實和規(guī)律為基礎,通過觀察和實驗不斷改革新的課程,促進完善的理念形成。教師應解放思想,大膽主動探索創(chuàng)新,努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動手能力。教學的重心從傳授理論知識轉向動手實踐的綜合素質教育,為教育的發(fā)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是,單純講物理理論知識是不能完全為學生所接受的,應在理論的基礎上,加強開展各種實驗活動,注重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初級中學的物理實驗性學習仍有一定的局限性,物理實驗教學需要進一步改進與加強。
[參考文獻]
[1]謝珍珍.初中物理實驗部分的教材分析[D].贛州:贛南師范大學,2016.
[2]劉變霞.利用實驗優(yōu)化物理教學[J].河南教育,2004(8).
[3]施玉勤.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版),2009(9).
[4]陳加鵬.淺析物理實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地位[J].技術物理教學,2013(2):99-101.
[5]牛 躍.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7(34).
[6]李宏兵.初中物理教學中提高物理實驗教學的實效性研究[J].讀與寫(教師),2018(2):121.
[7]余學勝.微型物理實驗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新課程,2018(10).
[8]王 力,李貴安,劉 洋,等.基于翻轉課堂的中學物理實驗教學模式探究[J].物理通報,2018(4):106-110.
[9]曾純貞.培養(yǎng)學習興趣,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性[J].高考,2018(6).
[10]徐 明.喚醒學習主動性——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的中學物理課堂教學探究[J].新課程(中旬刊),2019(3).
作者簡介:林保均(1978—),男,廣西百色人,中學一級教師,本科,總務處副主任,研究方向:中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