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莉莉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校長是一校之魂。校長既然是一校之魂,就應當是一個有思想、會管理、善于在困境中尋求突破、能夠把全校師生帶入人文佳境和高質量教育教學高地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借用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話:有怎樣的校長,就有怎樣的學校。這也是筆者多年來堅守在農村教育第一線的動力之源。
火箭學校作為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是農村教育資源整合后的新事物。當我們在猶疑和憧憬中慢慢推開這扇未解之窗的時候,擁抱了機遇,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面對挑戰(zhàn),唯一的選擇就是:思考,再思考,咬咬牙,跺跺腳,暗暗立誓:一定要走出“農村學校管理的困境”,辦“有靈魂的學?!?,做“有思想的校長”。
扎根農村,堅定不移做教育
做有點想法的校長。2018年我在上海華師大培訓,參觀上海的幾所學校,聽校長的經驗介紹,人家都在研究課程開發(fā),我們還在用簡單僵化的秩序邏輯規(guī)矩學生的行為習慣,還在一個層次較淺的死胡同里為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絞盡腦汁,差距就像是人家開著飛機俯視大地,大地上的我們開著拖拉機。讓我明白了校長是要有思想的,這些思想要符合農村學校的校情,基于校情的思想及其管理是學出來的,應當在艱難的教育攀行中努力去踐行,走出去,才能看到自己的局限。對于我這個摸索著前行的校長來說,兩句話一直激勵著我,一句是做情懷很重要,俯下身子,不把校長當校長,不把管理等同于權威,不做硬邦邦的大掌柜,認識自己,就成功了一半。另一句話是翹動腳跟,瞄著教育家的胸襟和格局拼命去努力。這些年我要求自己:鐘情執(zhí)著地熱愛這里的教育;潛心研究經濟欠發(fā)達農村學校教育的特點和相關理論理念;不能固守田園,敢于對農村的教育教學進行改革和實踐;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的同時創(chuàng)造出具有獨特性的校本文化;辦學影響力要超出學校圍墻贏得全社會的認可。向上向善向學,成為我一貫并多少帶有一點色彩的堅持。
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引領和凝聚教育行為?;鸺龑W校既是一張新名片,也是一塊老招牌。早在1956年就有了火箭學校的前身,63年的辦學史,火箭學校的老,在于歲月的沉淀,在于寧靜中的祥和,其所謂厚重的底蘊就是來源于此。2013年6月,借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的契機,縣政府和教育局整合了火箭的教育資源,將原來的火箭中學和火箭小學合并,選址新建成立了九年一貫制學校。學校的教育目標、教師目標和學生目標分別是:輕負擔,高質量,有特色;做最受學校信賴的教師,做最受家長滿意的教師,做最受學生歡迎的教師;在校做個好學生,在家做個好孩子,在社會做個好公民。行動指南和育人途徑分別是:做事講規(guī)矩,工作憑良心,教育講藝術,教學求精品;以嚴格的要求規(guī)范學生,以良好的校風影響學生,以高尚的師德感染學生,以崇高的典范激勵學生,以扎實的課程發(fā)展學生,以豐富的活動提高學生,以現代的觀念武裝學生。這一整套的辦學理念,成為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精神航標,為創(chuàng)建文化校園、和諧校園、安全校園指明了方向,把學校管理推向更高層次。
改革教學模式,注重紅色教育
推行“評星晉級”的教學管理模式。2014年國培學習中,鳳城六中的“分組聯(lián)動、和諧高效”課堂教學改革和評星晉級管理模式給了我很大的啟發(fā)。為了讓教師們更好地了解這種管理模式和教學模式,在校舍易址新建資金相當緊張的情況下,學校先后三批把中學部的教師全部派到遼寧鳳城六中“求取真經”。大家集思廣益,提煉火箭學校品質,細化、優(yōu)化,制訂多角度評價機制,制訂評星晉級方案,啟動分組聯(lián)運和諧高效課堂改革,讓學生有理想、有目標、有追求、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學習做人,讓德育貫穿所有的工作環(huán)節(jié)。
評星晉級就是讓學生在追求進步的過程中不斷得分,不斷升級,把枯燥的管理變成了一項有趣的活動。評星細則在班級一公布就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得星成了每個學生努力的方向。在不斷進步,不斷得星的過程中,學生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學生獲班星后,爭取晉級,獲得校星級學生,而登上學校評星臺,如果能獲得星級大使稱號,可以在每學期的開學典禮上接受表彰,牽著父母的手走紅毯,給父母頒發(fā)榮譽證書,這就促使學生更加嚴于律己,向上向善。這種形式迎合了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滿足學生們追求進步的愿望,使德育程序化、系列化、遞進化,一步步實現養(yǎng)成習慣、形成美好人格、升華思想、提升道德的效果?!胺纸M聯(lián)動,和諧高效”的課堂教學改革,重點是課前小組展示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展示過程中所感受到的人生體驗和養(yǎng)成的行為習慣則會影響他們的一生。在學生風華正茂時,教師能給他們的不是知識的多少,而是創(chuàng)造未來人生的動力。
開展紅色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從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明確提出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創(chuàng)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學校通過挖掘紅色文化的價值精髓和寶貴資源,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增強責任擔當意識,提升愛國榮校思想內涵,讓學生全面成長成才。
學校將校外優(yōu)質紅色文化資源引進校內,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學校設有雙手托舉喻意造型的宣傳櫥窗,自西向東,8個櫥窗16個版面進行:“識黨旗、認黨輝”“明黨史、知黨情”“感黨恩、跟黨走”“革命英雄在我心中”4個主題的宣傳。教學樓四樓中廳是毛主席詩詞書法展廳,也是學生們的書法教室。2019年10月,學校舉行了毛主席詩詞誦讀大賽、墻報班報設計比賽、軍風教育三操匯演等系列活動,挖掘紅色教育資源,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造奇跡的過程,讓學生牢記,紅色的陣地是需要堅守的,紅色基因是需要傳承的。走近歷史、不忘歷史,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才能倍增,教育目的才能達到,才能培養(yǎng)社會主義制度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為將紅色教育外化為自覺行動,學校舉行了“模擬長征路, 踐行紅色文化、感受幸福生活”的大型徒步活動,全體師生及部分家長歷時5個多小時,行程20多公里,分三路大軍在正蘭四高地會師。途中無一人掉隊,無一人上車,在踐行紅色教育的同時鍛煉了學生的意志品質。每年的清明節(jié),組織師生去烈士陵園祭掃,參觀林峰故居,去“光榮院”深入老紅軍、抗聯(lián)老戰(zhàn)士、老前輩、先進人物身邊聆聽紅色故事,感受他們在革命年代、建設時期、改革大潮中的奉獻精神。發(fā)揮紅色文化強大的道德育人功能,發(fā)揮英雄、模范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用他們蘊含在奮斗故事和高尚人格中的道德美感召學生。
依托五化達到五育并舉的目的
學校應該是具有如詩如畫般放飛希望與夢想的樂園。形象文化既是校園物質文化的組成部分,又是學校風氣的外化和重要表現形式,也是學校諸多管理環(huán)節(jié)中的重要一環(huán)。學校開展五化建設:陽光校園愛文化、樓層主題學文化、文明班級星文化、食堂宿舍家文化、紅色教育根文化。
樓廊文化。教學樓大廳分為四層,每層根據與周邊區(qū)域的聯(lián)通關系加以設計,彰顯不同的文化。一樓國學薈萃、二樓藝術天地、三樓陽光書吧、四樓名家引領。
主題教育。一樓中廳北面墻主題為“不忘初心”大型展板,記錄了國家的大政方針與形勢變遷,也記錄了學校從建校到今天的發(fā)展歷史。展版墻上每一張老照片都是一群教育人的故事,它是時代的縮影更是歷史的見證。青絲變白發(fā),歲月有痕,改變了樣貌改變了臉孔,唯有愛與傳承不變。二樓中廳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和展示。學校利用現有資源,開設了快樂籃球、箏韻之音、舞無倫比、水色斑斕、墨海揚帆、奇思妙作、詩詞雅風、國風習習、語出驚人、英語達人、指尖物理、物質探微、e網打盡等13種校本課程,力求課程多層次,以培養(yǎng)學生興趣愛好和技能為主,滿足社會發(fā)展和學生需求的能力。三樓中廳“讀書郎愛圖書”廊。國人不讀書,國家難以強盛;教師不讀書,教育難以興旺;學校不成為書香校園,學生就難以享受優(yōu)質教育。讓閱讀走進校園,讓校園書聲瑯瑯,讓老師成為閱讀的榜樣。整個樓層,從墻面文化到班級圖書角,開放中廳到功能室全力打造讀書郎愛圖書廊。
在教室環(huán)境布置上,充分發(fā)揮師生的主觀能動性,由師生共同參與、設計教室的布置,突出自己的鮮明內涵,一班一品,每個班級提出自己的班級奮斗目標、口號,加以修飾和裝裱,在評星晉級展臺上,每個教室前面都有一個擺滿各類書籍的書柜。
辦公室走廊以師德、師愛、師禮、師能為主題設計。辦公室內部利用花卉、激人奮進的標語裝點,溫馨的辦公環(huán)境給教師以家的感覺。陽光活動室——利用學校有利資源,開設教師活動室、閱覽室,讓教師在緊張的工作之余有一個放松的空間。
為了保證學生的在校安全,吃飽吃好,食堂宿舍工作一直是我們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重點打造家文化,從樓層墻壁和宿舍布置再到舍間老師的管理都讓這些遠離父母的學生們時時感受到家的溫暖、親人的關懷。
學校通過各種途徑來創(chuàng)建陽光校園,讓師生們“低頭受啟發(fā),抬頭受教育”。逐步形成以“陽光”為核心的校園文化,實現學校內涵的提升。
有思想就是主動去想,有靈魂就是愛和傳承,最美的教育在路上。今后,我們將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完成好、履行好立德樹人的職責,培養(yǎng)造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諄諄囑托,倍加珍惜榮譽,擼起袖子加油干,向著鄉(xiāng)親們滿意、黨和政府放心的目標,奮力前行!
編輯/王? ? 波